三伏天有什么习俗.doc
《三伏天有什么习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伏天有什么习俗.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伏天有什么习俗 三伏又称伏天、伏日,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者,隐伏避盛暑也,故颜师古注汉书郊祀志时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开,故为臧伏,因名伏日也。”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三伏天有什么习俗.欢迎阅读!在医药文化里,“三伏天”的“伏”也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如暑邪不除,“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三伏天作为这样一个独特的时令,形成了不少习俗活动。大体说来,不外冰、饮、食、洗、息。冰是指用冰、颁冰;饮指饮酒喝茶;食指吃东西;洗指洗濯沐浴;息指休息。冰先说用冰及颁冰。周礼天官冢宰载藏冰之
2、制,冬藏夏用。“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夏颁冰”。魏志云:建安十九年,魏王曹操造此台以藏冰,为凌室,故号冰井。晋邺中记说,十六国君王石季龙曾于“井台藏冰,三伏之月冰赐大臣。”从此这种宫俗流传不息,同时按地位高低赐冰镇食物。唐代时长安有“冰盘”、“冰瓜”等,豪富们甚至会举行“冰宴”。据天宝遗事记载:“杨家(杨贵妃家)直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成山,周围于宴席间。”到清朝,宫廷三伏赐冰已普及到每一位官吏。据清燕京岁时记说:“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顽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清嘉录对民间的三伏凉冰作了记载,江浙一带的农人会三伏担卖凉冰,其
3、中冰镇食品有“杂以杨梅、桃子、花红之属,俗呼冰杨梅、冰桃子。”饮每逢三伏,古人以清凉饮料避暑,并举行相应的风俗活动,如“饮酒避恶”等。据汉旧仪载:“汉魏伏日有酒食之会”,说的就是饮酒聚会。在农家亦有伏日“斗酒会”。茶是解暑的饮品。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一杯热茶喝下去虽会出一些汗,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的清凉。浙南民间一直有着喝各类“伏茶”的习俗。取夏枯草、淡竹叶、荷叶等煎汤代茶饮,有解暑、止渴的功效。在一些廊桥、凉亭里、码头上、街道边,保留“免费供应伏茶”字样的小摊,亦彰显出“行善是福”的纯朴民风。食伏天吃面条的民俗早在三国时期已有,魏氏春秋:“何晏以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伏天 什么 习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98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