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范文_王阳明心学学习心得.doc
《常用范文_王阳明心学学习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范文_王阳明心学学习心得.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王阳明心学学习心得 王阳明心学学习心得1我想先说一说我在接触阳明心学之前的一些个人经历,主要讲的是我在心理学方面获得的帮助。我能在一开始接触心学的时候就有很强烈的亲近感,主要归功于我的那段经历。可以说,正是一段心理咨询的经历,帮助我走到现在修习阳明心学的路上。在三年前,我参加了我们市的一个心理咨询师体验班。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在静坐冥想,或者说是半催眠的状态下,收获了很多以往没有的体验,主要就是理清了个人的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打通了“心”与“脑”的链接通道,从那时起我对世界的看法有了转变,个人的精神气质,家庭关系,工作状态,都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了明显的改观。(分清心和思维不是一回事,是心学入门的第
2、一个障碍)在那段时间里,我首先接触的一个观念就是爱的秩序,如果爱的秩序混乱,人的情绪状态就会固化在一个混沌之中,感到处处不如意,体验不到幸福和真正的喜悦。最让人感到舒服的爱的秩序是什么呢?这里的排序是,第一位是自己,接下来是配偶,亲人,朋友,事业。正如阳明先生讲到的,有我的一点灵明,才有世间万物的感应,所以出发点是自己,配偶是自己的另一半,夫妻关系和谐是家庭的基础,有了基础,孝顺父母,教育子女,都能更顺畅。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都是有血缘关系的,对他们的爱是自然的事,这也是良知的一种体现。工作和事业只是我们修行的途径,关键还是修好自己。(工作和生活只是人生的载体,而不是人生本身。这个次序清楚了
3、,就很容易理顺了)初次听到这样的新概念“爱的秩序”的时候,我感到豁然开朗,从此,我不再纠结于别人的眼光,而是专注于自己的感受,一段时间,我暂时放下了一些曾经在乎的事情,专心做回自己,可以说真是打开了一扇心门。(“心即理”是人与世界的相对位置,这个位置定了,才能谈到其他)以上是我接触心学前的经历,下面说说加入阳明心学群以来,我对一些概念的体会。其一,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些概念强调的是以“心”感知万物,用心观察万物。以前看待事物会受到外物的诱惑,或者他人情绪的干扰,自己的注意力和情绪就随之波动;现在对待事情能以平稳的心态看待,就是能稳住自己的心绪,并尽量保持觉醒的状态。关于心的感应,我想分
4、享一段小说里的描述:科幻小说三体中一段描写,说的比较有趣,写的是一只蚂蚁,爬在一个墓碑上,从它的视角看,就是凸起和凹陷的一些路线,它并不能感知到全貌,(即使看到全貌也不能辨识出这是墓碑,它并没有这样的概念)。其实很多概念,名词都是人特有的思维辨识的结果,是心体落在事物上的感应。用这样的感知方式去观察事物,观察人,我感到了人的渺小,就像一个蚂蚁走在世间,并不知道它自己在经历什么,我也感受到了人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是从自己的经验经历得到的,放下自己原有的经验,以“空白”的心态感知万物,就会有全新的视角,也会进入“无我”的状态。(这就是不自欺的“心有敬畏”)人的一般状态下,监察功能并不能总是起作用,但
5、要时常感知省察,就不会偏离太多。而这种省察,不是用脑,是不虑而知的。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是时常要省察自己是否有私欲攀附。所谓“私欲”,我的理解就是基于“人道求有”的自己判断,就是主观意愿,有时事情本来是一个样子,经过观察后形成感知,再通过语言,文字描述出来,就变成了自己特有的“认知”,这种认知时常会偏离事物的原貌。其二,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要追求学习的速度,围绕很少的几个概念反复琢磨和实践就好,所谓大道至简,把精力用在感悟上,而不是一词一句的学习上。阳明心学承接了古圣先贤的大智慧,并向世间撒下智慧种子。学习阳明心学后,我感到自己站在高处,一览众山小,一个直观的体现就是看书的时候比较快了,也比较容
6、易看出书里的宏观架构,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描写的用意。比如,白鹿原。全文约:1666字,阅读时间:208秒。王阳明心学学习心得2近代流传一句名言:五百年来两个完人。一位就是开创了心学的王阳明,还有一位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有很多人会说曾国藩,我们都知道的,但这个王阳明怎么有些似曾耳熟,却甚陌生的感觉。他为何能够与曾文正公相提并论呢?首先,在宝岛台湾,随处可见阳明学院、阳明学堂。八十年代时,李敖先生的别墅就在著名的台湾阳明山上。蒋介石也曾经说过: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我是自十八岁从顾葆性先生时候起,就开始研究的,以后五十年来,更是读了再读,研究再研究,他的传习录与大学问这两个小册子,
7、真使我百读不厌,不知其乐之所止。当年,在湖南有位毛姓学生,进入长沙第一师范学堂初始,就以一篇研读阳明心学的*心之力,受到校长杨昌济先生的器重。没错,这位毛同学,名叫润之。还有,阳明心学在日韩等东南亚国家也是非常的盛行。尤其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对王阳明的心学是推崇有加。章太炎先生就说过,日本维新,王学为其先导。据说,日俄战争时期,日本的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一生随身带着一枚印章,上面篆刻七个字:一生俯首拜阳明。那么王阳明的心学到底是什么呢?在解读阳明心学之前,先要把宋明理学,也就是程朱理学简单的说一下。程、朱是指北宋的程颐、程颢(就是程门立雪的主人公),还有南宋的朱熹,他们创立了儒家的注解新说。程
8、朱理学自从元代之后,尤其是朱熹,他的四书集注和五经传注,是科举考试的指定参考书目,是官学唯一的学术标准,也是当时道德层面的至高准则,更是统治阶级禁锢天下人思想的法宝。大家都知道,程朱理学最核心的思想之一,就是“存天理,灭人欲”。那么天理是什么呢?天理就是天地间运行的规律,在儒家思想中演变为指引人的行为规范。世间万物都有天理,人人都要遵循天理,才是正道。我们每个人只能遵循这个天理,要把自己内心的私欲给消灭掉,而且这个私欲非但不能去做,甚至连想都不能去想。举例来说,男欢女爱,是为了娶妻生子,这是合乎天理的,也是这个社会运行、人类繁衍的基础。但是当这个正当的欲望稍微一放纵,就不可以了。你为了生理上的
9、欲望,去找情人,眠花宿柳,那就是人欲的堕落,道德的败坏,人性本恶的体现。正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意思是说,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所以,程朱理学就认为,既然人心是不可琢磨的,所以只能靠天理,圣人之道来指引,发扬善的一面,遏制坏的一面。这也就出现了那句被千万人唾骂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话是程颐说的,他认为人只能遵循天理,而且要不惜一切代价,包括自己的生命,要用生命去捍卫天理。这就是把人的行为归于外界的规则来指引,要求你遵循天理去做事,克制自己的私欲,圣人之言怎么说,你就怎么做,不能有自己的私欲,更不能去放纵自己。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坚定地把程朱理学作为官学的唯一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用 范文 王阳明 心学 学习心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921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