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二历史精选优质说课稿一:《难忘九一八》范文.doc
《初中初二历史精选优质说课稿一:《难忘九一八》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初二历史精选优质说课稿一:《难忘九一八》范文.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初二历史精选优质说课稿一:难忘九一八范文 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 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初二历史精选优质说课稿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初二历史精选优质说课稿一:难忘九一八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课是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主要知识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发动对根据地的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导致西安事变最终爆发,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
2、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性,同时又理解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动机和目的,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培养学生从视频中捕获信息的能力;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边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
3、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3、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案:(1)、九一八事变是本课的第一个重点。方案:学生观看视频,然后回答。教师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由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通过出示阅读蒋介石的密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很快沦亡的原因。(2)、西安事变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同时又是难点。方案:通过观看西安事变的影视资料,让学生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出西安事变。引导学生分析西安事件背景、时间、过程、结果、意义。通过讨论: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
4、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从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怀。二、说教学方法从激发学生的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自制课件,利用多媒体、视频再现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从中获取相关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与兴趣,使他们融于家乡、融于历史、融于国家的命运,并以此产生共鸣。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
5、力图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三、说学法指导:根据教学目标,本课主要培养学生以下能力: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透过现象分析实质的能力、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初步掌握用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从视频、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四、说教学程序: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视频音乐片段。这首歌曲中“我的家”是指哪里?是什么事情使东北发生了变化?是谁使得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学生回答)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东北人民赶走日本侵略者,重返家园的渴望。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苦难的历史。学习第14课难忘九一八(
6、大屏展示)1931年9月18日,是一个炎黄子孙不能忘记的日子,是一个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日子。学习新课:一、九一八事变教师:下面我们来看 “九一八”的一段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大家捕捉这样的信息: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过程、结果(播放九一八事变视频)教师:引导分析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大屏幕展示)学生回答教师:面对日本的侵略,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不会无动于衷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时,驻守沈阳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但是蒋介石的态度怎样呢?学生回答。(大屏幕展示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教师:由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了沈阳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助长了
7、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4个多月后,结果怎么样?学生回答(大屏幕展示东三省沦亡)教师:东北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又是如何对待我们的同胞呢?(大屏幕播放日本罪行图片)教师引导分析: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教师:面对日本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做的?(展示大屏)引导学生归纳:东北军和当地人民组成了义勇军,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这时涌现了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一些抗日英雄。谁能讲一下抗日英雄的事迹。出示嫩江之战材料。二、西安事变教师指图说明:东三省沦亡后日本侵略者在长春建立什么政权?有什么企图?教师:动画演示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日本侵占东
8、北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爱国者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下面我们开看一段,西安事变的视频资料教师:西安事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发生于什么时候?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结果和历史意义?学生回答。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山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课堂小结(大屏幕展示)利用图来进行小结,将知识落实到图中简化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在1931年9月18日发动了九一八事
9、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沦亡。而东北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英勇抗敌,涌现了抗日义勇军和抗日游击队两支主要的抗日队伍。日军侵占东北后,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企图将东三省从祖国的版图中分裂出去,接着又向华北进攻,华北危急,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教师:学习了本课内容,有没有哪些历史事件让你印象深刻的?有没有哪些历史人物令你感动的?我们能忘记这段苦难的历史吗?学生回答。教师: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以史为鉴,勿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课堂练习。创新与
10、探究练习册五、说板书设计:一、九一八事变1、时间:1931年9月18日2、地点:东北沈阳3、过程: 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5、结果:东三省沦亡二、西安事变1、背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2、过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逼蒋抗日3、结果:和平解决4、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初中初二历史精选优质说课稿二:来自海上的挑战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第四框题来自海上的挑战。教材分析:本课描述了向工业文明迈进的中国,在经济、民族关系、政治制度及对外关系方面的表现。前三个框题是从我国内部体现明清时
11、期的繁荣及繁荣背后的危机,而来自海上的挑战是从外部揭示古老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来自海上的挑战即承接前面内容是我国内部矛盾的一个体现,也是外部矛盾的一个切入点,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本册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标准: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教学目标: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初中学生的心智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传教士与殖民者东来等史实的分析,知道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海外探索的态度。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传教士东来给中国带来的
12、影响。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感受明清时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重点与难点: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传教士来华、马戛尔尼来华等事件的分析,理解同一时代中外统治者在海外拓展上的不同态度。难点是:如何理解古老的中国在明清时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正值青春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他们对本节课中历史人物及事件有初步的了解,但还缺乏对历史事件纵观的评价能力和横向的比较能力。教法与学法:根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难忘九一八 初中 初二 历史 精选 优质 说课稿一 难忘 九一八 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8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