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习童秉纲院士精神心得体会精选范文.doc
《2020学习童秉纲院士精神心得体会精选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学习童秉纲院士精神心得体会精选范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0学习童秉纲院士精神心得体会精选范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童秉纲因病医治无效,于 2020 年 7 月 9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 93 岁。下面是收集的关于童秉纲院士精神心得体会,欢迎阅读。童秉纲院士精神心得体会第一篇童秉纲是我国力学家、教育家,1927年9月生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195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1953年,他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讲师及理论力学教研室主任。1961年调到中国科技大学工作,历任流体力学教研室主任、近代力学系主任,1981年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到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XX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
2、大学)任教。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据科学时报报道,童秉纲1961年调到中国科大后,曾协助钱学森等科学家建设了中国科大流体力学的专业教学体系。“童秉纲1961年调到中国科大不久,便接到了(时任)系主任钱学森布置的任务,为首届(58级)近代力学系学生补课”,报道称:钱学森认为这届学生的数学力学基础不够扎实,于是找到童秉纲,希望他担负起为他们强化力学基础的教学任务。“这是一项很棘手的任务,好像煮夹生饭一样。当时该年级有8个班、200多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程度不一,讲起课来众口难调。经过认真思考后,童秉纲认为补课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力学研究的方法论。他最后决定讲授最基本的但有深度的内容
3、,既帮助尖子学生加深理解,也能为一般的学生所接受,然后通过大量习题的训练,来着重解决如何从实际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理解、分析和锻炼,帮助大家真正理解并建立起力学的思维方式,真正掌握力学的方法论”。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成功的。20XX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组织童秉纲从教55年庆祝活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朱克勤回忆:“童先生讲课条理清晰,物理概念和数学推演并重。41年后的今天,课程仍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在激发专业兴趣方面使我终身受益。当时的两册讲义,至今仍珍藏在我的书架上。”他说,正是由于童秉纲的引领,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当年高速空气动力学专业的15位同学中,有多人几经周折后仍回到了喜爱的流体力学
4、专业,终身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童秉纲从教55年,培养了16位博士。在执教生涯中,他始终坚持“要给学生一勺水,自己就要先有一缸水”。童秉纲院士精神心得体会第二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物理科学学院童秉纲教授以“漫谈研究生教育与人生感悟”为题作主题报告。童秉纲院士从研究生的学位要求和综合素质培养、科研实践举例以及人生感悟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科学研究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由“知识传授型”向“独立研究型”转变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迈入科学殿堂的新生提出了殷切希望。童秉纲坚持“教育的目的是造就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而不是专业机器”的观点,正如爱因斯坦所言,“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
5、,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作为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流体力学专业第一批博导,童院士要求广大学生按照博士学位的要求,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即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其中最根本的要求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交流中,童秉纲院士回顾了自己的科研生涯。作为流体力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童院士致力于飞行和游动的生物运动力学研究(领域A)以及气动加热新问题的理论探索(领域B)两个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
6、分别受到中科院外籍院士吴耀祖所写评述的好评和航天界的关注。就领域A而言,从本世纪起,童院士组成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和中科院研究生院生物运动力学实验室的联合团队,建立了活体测量、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模化相配合的全部研究手段,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先后两期的支持,并以执行主席之一的身份主持了两次香山科学会议(2003),并开展了昆虫飞行(拍翼方式和柔性变形)以及鱼类游动(自主的机动运动、运动链一体化研究)等创新性研究;在领域B,童秉纲按照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方法论,致力于对非定常气动热力学,高超声速稀薄流动,前缘热环境的理论准则以及热通量CFD计算的物理准则等问
7、题建立工程理论。作为从教58年的教师,童秉纲院士重提“QAK”育人方式,即培养学生通过学习(To know)、做事(To do)和做人(To be)的实践,使其在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和素质(Quality)三个方面得到综合提高。83岁高龄的童院士向年轻的一代分享了他的人生感悟,出生于江苏省张家港市的他11岁父亲去世,家中5个兄弟由母亲抚养长大;1937年正上五年级的童院士目睹国家被日本侵占;时期自己由“革命动力”变成“革命对象”大器晚成的童院士历尽艰辛、排除万难,在逆境和坎坷中活出了自己作为一名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意义。“一生谨慎、处事低调、默默奉献、润物细无声、专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学习 童秉纲 院士 精神 心得体会 精选 范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87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