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个人观看心得5篇.doc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个人观看心得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个人观看心得5篇.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个人观看心得5篇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个人观看心得1头戴一顶塔吉克族特色毡帽,被高原紫外线晒黑的脸上总是露着憨厚的笑容。话很少,两只明亮的眼睛透出的是坚毅与执着。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留给人们的印象。这位塔吉克族第三代护边员,全国人大代表,去年刚刚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却在1月5日因为救助落水儿童永远闭上了他那明亮的双眼。拉齐尼巴依卡的家在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这里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作为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放牧的牧民,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爸爸都
2、是守护祖国边防的护边员。“来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13时56分许,正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有哭腔的叫喊。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孩子跌入人工湖的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来不及细想,拉齐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落入水中。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托出水面。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10多分钟后,当孩童被成功救起时,托举生命和希望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露身,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3、。消息传出,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经得到他帮助的乡亲们,以及他所在培训班的老师同学,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他们熟悉的那个忠诚正直、谦逊善良的拉齐尼巴依卡就这样离开了他热爱的守边护边事业和挚爱的亲人。拉齐尼巴依卡曾多次荣获国家和新疆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护边员等荣誉称号,20_年10月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同年11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_年8月,刚刚从部队退役的拉齐尼巴依卡开始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成为第三代护边员,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1957年,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毛遂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
4、他的父亲也加入其中,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巴依卡还是十几岁的青少年时,便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60多年来,拉齐尼巴依卡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巴依卡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多次说:“没有国家安全,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高原巡逻路上,不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险情。有一次,拉齐尼巴依卡单独带着巡逻分队来到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巡逻第一天,队伍遭遇暴风雪,无法赶到预定的地点,待第二天来到铁干里克村时,由于山体滑坡,前一年父亲做的标记已经没有了。“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
5、们怎么过呀?”上等兵普合毛担心地问。拉齐尼巴依卡毫不犹豫地说:“再难再艰险我都会带你们渡过难关,放心吧。”说完,拉齐尼巴依卡立即起身探路。刚走出不多远,一块石片突然从山上滑落,砸中了他的额头,鲜血直流。大家大声劝他返回,但他只简单地处理了伤口,坚持继续探路。两个多小时后,拉齐尼巴依卡终于找到了一条比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们顺利通过。说起这件事,他说:“这是任务,我必须完成。”16年的巡逻路,拉齐尼巴依卡和边防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每当说起边防官兵对他们的帮助,拉齐尼巴依卡总是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
6、她致富;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常说的一句话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个人观看心得2“我的家乡很美,蓝天、湖泊、雪山、牦牛,有机会一定要带你去看看。”可这一次,拉齐尼巴依卡对木沙江努尔墩“失约”了。当木沙江努尔墩来到这片纯净之地,山水依旧,唯独缺少了拉齐尼巴依卡的身影。雄鹰并未折翅。一身正气、赤诚爱国的拉齐尼巴依卡,将被人们永远怀念。“失去儿子我十分难过,但他是为了救人牺牲的,这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就算同样的事件再发生一次,就算明知道结果,他还是一样会做的。”一生坚强的巴依卡凯
7、力迪别克老泪纵横,“我们会把他的事迹、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他不顾一切救我的孩子,这份恩情,我们全家始终都会铭记于心。”落水儿童的父亲说,“每年我都会带孩子去祭拜救命恩人拉齐尼巴依卡,告诉他是谁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告诉他要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拉齐尼巴依卡的“发小”,护边员麦富吐力坎加,如今承担起照顾村中一位独居老人的义务。拉齐尼巴依卡生前给他打的最后一通电话,便是问老人的近况。“心里装着祖国的边防、巡边的战士、村里的父老乡亲,就是很少想到自己,自家的房子几年了都没装修完。”麦富吐力坎加说着捂起面庞,“我佩服他,以后要成为像他那样的人。”跟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样,拉齐尼巴依卡昔日也多次带着
8、儿子拉迪尔拉齐尼来到国门和护边一线。虽然年纪小,但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已让孩子继承了家族代代相传的护边守边信念。“爸爸是英雄,是我的榜样。”拉迪尔拉齐尼眼神坚定,长长的睫毛上挂着泪珠,“长大后我也要去部队锻炼,退役了去当护边员!”将时针拨回到送别英雄的那天清晨,提孜那甫村笼罩在洋洋洒洒的雪花中。人们默然肃立,静静地想着他,念着他,永远地记住他。雪山之巅,雄鹰正在翱翔。英雄未曾远离,山川河流间,拉齐尼巴依卡的守护一直都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个人观看心得3拉齐尼巴依卡,男,塔吉克族,中共党员,1979年4月生,20_年12月入伍,20_年12月退役,20_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
9、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护边员,20_年7月被评为“自治区爱国拥军模范”;20_ 年4月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20_年9月被评为“自治区道德模范”;20_年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_年9月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_年10月被评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20_年11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_年1月4日,拉齐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被评定为烈士,追授“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一、祖孙三代接力戍边,延续传承爱国拥军优良传统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塔吉克族自治县,这里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以及克什米尔
10、地区接壤,边境线长达888公里。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热土的塔吉克族,一出生就与牦牛为伴,常年奔波在冰河雪峰间, 熟悉这里的高山和沟壑,是名副其实的“活地图”。拉齐尼巴依卡与祖父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 代代接力传承爱国拥军优良传统,累计为边防官兵担任义务向导 71年,足迹遍布了他们守护的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岗。1949年12月,红其拉甫边防连正式成立。“红其拉甫”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被称为“死亡之谷”。连队负责巡逻的吾甫浪沟是中巴边境一条重要通道,官兵
11、在沟里巡逻一趟,要翻越8座海拔5000 米以上的达坂,还要80多次蹚过刺骨的冰河。至今,这里仍是全军唯一一条只能骑乘牦牛巡逻的边境线。得知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要巡逻吾甫浪沟后,拉齐尼巴依 卡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主动请缨当向导,成为新中国成 立后的第一代护边员。从此,“不能让界碑移动哪怕1毫米!”这句话,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记了一辈子,他要求子孙们也要谨记在心、代代相传。1972年8月,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年迈走不动了,20岁的儿子巴依卡凯力迪别克随即加入护边员队伍, 继续担负义务向导的任务,一干就是32年。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在远程巡逻期间,双亲先后病逝,妻子因难产不幸离世。20_年,被高原风霜雨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花儿 为什么 这样 个人 观看 心得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869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