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_2022太空授课观后感_1.doc
《观后感_2022太空授课观后感_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后感_2022太空授课观后感_1.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太空授课观后感 太空授课观后感(一)_下午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的直播课,由三位航天员老师为我们讲解他们在太空上的生活。在太空的空间站上,有许许多多奇妙的事,与在地面上大有不同。王亚平老师还给我们展示了她的睡眠区。隔板处还贴着她和家人的合影,看得出她很思念自己的家人,但是为了祖国,她情愿与家人分隔半年之久。在空间站上航天员老师还为我们表演了水膜的形成,还拿出了她在地面上与女儿共同折的一朵小花,放到了水膜上。观看完天宫课堂后,我深有感触。所以我想说,同学们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打造属于自己的梦想飞船,要敢于追梦,勇于追梦,相信你终有一天会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天空。天宫第一
2、课观后感天宫第_课中,王亚平阿姨带我们参观了舱内,舱内有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可供航天员们运动。舱内还有太空厨房,可供宇航员们做饭,太空厨房中还有小冰箱,小冰箱里有苹果我感觉到人类既渺小又伟大。渺小是和宇宙相比,伟大是人类的进步之快。当我从视频中看到浩瀚的宇宙时,感觉到人类特别伟大。从古至今,人类都有一个想探索地球之外的梦,现在我们实现了。太空授课观后感(二)本周星期_,我们怀着激动而期盼的心情,在班主任陈老师的指引下观看神舟_号太空授课的视频。视频里的内容是王亚平姐姐在太空里做实验的过程。王亚平姐姐做了许多实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做水膜。在失重的情况下,王亚平姐姐先弄好一个水膜后,再往水
3、膜里加水,在加水的.过程中,水膜里的水不会像在地球上加水时会漏出来,而好像是用磁石吸住一样。加完水后水膜已经变成了一个晶莹透亮的水球。王亚平姐姐再往水球里加一种红色的液体,使晶莹透亮的水球变成了一个红彤彤的水球,像一颗巨大的水晶玛瑙,美丽极了。我心动了,这实在是太好玩了!要是我能亲自在失重的太空中做这个实验该多好啊!从今以后,我更要好好的学习知识,加强体育锻练,为着登上太空的目标而努力,去探索在太空上更多的未解之谜!太空授课观后感(三)正如专家所言,进入21世纪后人类发展的资源有限性不断凸显,如果仅仅停留在目前的生产方式和能源利用方式上,人类未来的生存发展堪虞,而“突破这个极限的关键领域就是太
4、空”。太空写着民族的未来,太空探索既是着眼于当下,更是投资于未来,既为当世之幸福,亦为后世之发展。今天,世界各国都把目光投向深邃的宇宙。中国后来居上,成为世界航空航天技术强国,这既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也为民生改善提供了更大动力。眼下,中国与掌握最顶尖技术的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我们在这方面的投入还需加大。中国人敢于“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必将不断增进国民福祉。太空授课观后感(四)几代航天人,一个强国梦。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建国初期中国航天从零起步,从身在大洋彼岸的钱学森冲破百般阻挠回国筑梦,到以孙家栋为代表的中国第二代航天人,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
5、号”发射升空,用无线电传播出的歌曲东方红,再到第五代航天人逐步完全自主研发出载人航天技术,“嫦娥”“天问”“祝融”呼啸而来,“中国印迹”如今已闪耀苍穹,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中国航天,是靠一代代航天人用青春和生命换回来的,无论是“两弹一星精神”,还是“载人航天精神”,都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天高地迥,始觉宇宙之无穷。归航不是终点,对于宇宙的探索,我们一刻未曾停歇。新的“太空出差三人组”即将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即将启航,开启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不断接续的载人航天精神,必将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太空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后感 _2022 太空 授课 _1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855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