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经典名著阅读心得.doc
《伤寒论经典名著阅读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经典名著阅读心得.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伤寒论经典名著阅读心得 伤寒论经典名著阅读心得1在这春雨纷纷的夜晚,窗外寂静无声,我独自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行人纷纷,不经意看到桌上的伤寒论,手不由地打开台灯,细细读起了起来。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翻阅它,但每一次翻阅它,都带给我一种新的感悟体会。它不仅让我惊喜,也让我困惑。但却又让我忍不住去思考、钻研,这一次次的思考、钻研都化作无数的对伤寒论以及中医的深情。说道伤寒论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作者张仲景,张仲景先生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不是他的仕途成就,而是他身居高位却愿意造福百姓,为百姓生命健康之根本所日夜寻求探索,从而留下了著作伤寒论,为万千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民指引了一条出路。而其著作伤寒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
2、于其留下了几百个经方,更在于建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开创了理,法,方,药的先河。自此以后,中医不再是师徒相传的经验之谈,而是成为了一门拥有理论的学科,使中医的各种看病方法都有理可寻,有法可依。由此观之,张仲景之于中医犹如门捷列夫之于化学,称其为医中之圣一点也不为过。然后在多次阅读伤寒论后我却发现想要真正读懂它并不是件易事,不仅需要知识积累更需要一颗探求的心。要深刻细读伤寒论,首先就必须要有一种中医思维框架,不仅是要翻看医案著作,领悟前人经验,更要自己结合日常多多思考书中为何如此阐释?而不是死背医案记录。其次,在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应当结合基础理论思考,不能以自己的意念为主导去排斥它,甚至怀疑它
3、。最后在知识与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上,就可对伤寒论提出质疑,在疑问的过程中不仅是自身领悟的更高层次发展,更是医学造诣的升华。如此这般,方能读领略到古人张仲景先生蕴藏在书中的智慧,也能使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收获。伤寒论经典名著阅读心得2伤寒论的八纲辨证方法,是以六经为基础的。讲到六经,就必须承认两点:第一点是承认经络学说,伤寒论的六经,是与经络学说分不开的,详言之则分手足十二经,合之则为六经。第二点是承认伤寒论六经与内经热论六经的一致性。有些中医同道,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思想上很混乱,他们似乎承认经络学说,又似乎不承认经络学说;似乎承认伤寒论是内经之发展,又似乎与内经不同,这是不对的。尽管伤寒论中在
4、某些枝节地方与内经有些不同,但它的思想发源、理论指导,是与内经一贯的。仲景在他所著的金匮中,如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及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等篇内,也说明这个问题。其意义即是:外邪侵犯,由肌腠经络而腑而脏,是其常;由经犯脏,或径犯脏,是其变。常者轻,变者重;常者缓,变者速,各有其一定的过程。故离开经络而谈六经,其弊也浅;分割伤寒论与内经中的六经为两回事,其弊也拘。要知内经热论是根据经络来讲的,它所举的六经症状,虽然不够完全(伤寒论作了很大的补充),但毕竟是根据经络而表达的,其具体症状,在临床上都可以看得到,怎么可以说它是不同呢?其中最大的误会点,是在内经说“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
5、而已”的两句话。人们认为伤寒论的三阴病多是宜温,三阳病也不尽可汗,无法解释内经的两句话,遂认为仲景伤寒论是特创的见解,与内经不同,不是一个体系,其实完全不合。要知道内经热论是单论热病在六经的变迁,它始终是一热证,后世刘河间心知其意,故云“六经传受,自始至终,皆是热证”,所以在三阴可泄。所谓“泄”,不一定是用“下”法,但是包括“下”法在内。譬如少阴病之急下存阴,是热病,是“下”法;同时少阴病之黄连阿胶汤证,旨在养阴泄热,也是热证,也是“下”法。而“三日可汗”之意,也不是说三阳经都要发汗,而是三阳经可从汗解。太阳不必说,少阳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濈然汗出而解;阳明欲解时,里气通,壮热退,也
6、多是从汗解的。而整个伤寒论却是论六经的各证(主要是伤寒),以其范围广、变化多,补充了内经之不及,补充了具体方药,比起内经来,是大大的发展了。我常常说:仲景的伤寒论丰富了内经热论的内容,叶天士的温热论又丰富了伤寒论的内容,它们是相互联系而发展着的。如果执而不化,强加分割,则势必步步荆棘、处处是矛盾了。伤寒论经典名著阅读心得3伤寒沦是中医讲辨证论治的第一部好书,是中医的理论基础。辨证论治,首重八纲,伤寒论首先说明了八纲辨证的方法。虽然它并没有明文提到八纲,但实际上处处都是讲八纲辨证,而且讲得非常具体,一一都出诸实践,有理、有法、有方、有药,不落空谈;是中医书籍中最切合实际的一部著作,所以历代中医师
7、都非常重视,注释者亦最多,这些注家,对仲景的精义各有发挥;但也正因注家繁多,人自为说,因而莫衷一是,反晦原意,致有注释看得越多反使人有糊涂之感,我认为这是得失相等的。其实,伤寒论的原文,除个别句文外,一般还是很好懂的,与内经不同。内经是古代韵文,例如“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成章”等。伤寒论则是古代白话文,譬如“啬啬恶寒,浙渐恶风,翕翕发热”等句,都可能是当时的俗语、形容辞,都给保留下来了。可见作者的本意,就是要使人易于了解,而不是故意使人费解。当然,其中也有部分是韵文式,那是另一回事。因此我主张读白文,不读注解本,尤其是西医师学习中医,对医学与文学都有一定的基础
8、,不看注解,多读原文,不为一家之言所拘,则更能发挥独立思考的作用。读的方法,可拣为数约占十之六七的、容易看得懂的先读;然后拣约占十之二三的、不易懂的读;最后再读那些很难读的条文,为数不过占十分之一;老实说,这些难读的条文,实在已属可有可无的了。伤寒论经典名著阅读心得4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三的时候开始学习经典,更是深有体会。而今有机会在毕业前再次选修经典,这对未来工作将会有莫大的帮助。在繁忙的找工作中,我依然会抽空学习经典,以下就我对伤寒论的心得体会做个分享。一、以理解伤寒论原文为重点,多读多背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旁参诸家。多读多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习伤寒论主要是继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伤寒论 经典 名著 阅读 心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823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