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经典名著读后有感.doc
《梦溪笔谈经典名著读后有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梦溪笔谈经典名著读后有感.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梦溪笔谈经典名著读后有感 梦溪笔谈经典名著读后有感1梦溪笔谈之卷九人事一中,有怎么一段故事,非常有意思:许怀德为殿帅。尝有一举人,因怀德乳姥求为门客,怀德许之。举子曳襴拜于庭下,怀德据座受之。人谓怀德武人,不知事体,密谓之曰:“举人无没阶之礼,宜少降接也。”怀德应之曰:“我得打乳姥关节秀才,只消如此待之!”大意:许怀德做殿帅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举人(读书之人),拖许怀德的奶妈求情,想成为许怀德的门客,许怀德同意见面。举人于是来拜见许怀德,跪拜于院中,许怀德坐在中堂之上,坦然受之。有亲信以为许怀德是习武之人,不懂礼仪,于是轻声提醒许怀德说:“举人虽不用入院迎接,也当中堂迎接才是”。许怀德回答:我听
2、说他是打通奶妈的关系的秀才,只用这样对待就足够了!”里面可以反应出两样东西。第一,是许怀德的用人观,可以窥见,他对这个举人的态度是很蔑视的,认为通过奶妈关系进来的,不算什么有才之人,不用客气。其二,是其中秘书的作用,即文中提醒许怀德的人。按照现在的说法,此人应当为殿帅助理或者是秘书,办公室主任之类。看来,宋代的文秘制度还是非常发达的。当然,故事中人物,其实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幕僚这个词就指的这类人,这类人既有参谋的意味,也才有一些承担秘书工作的时候。而本故事中到底是属于参谋人员出的主意还是一般秘书的主意,卷粉没有考证。不过,卷粉倒是觉得,这位殿帅还是较为认真的,一是一,二是二,要有真本事,再大
3、的礼都可以行,否则,依靠关系走后门的,盖以贱论。这对有真才实学的人应该是比较公平的,只是,中国古代和先进,这样的人这样的观点这样的做法比较还只是少数,对绝大部分的人而已,内心里更喜欢不按规则办事的“后门”。梦溪笔谈经典名著读后有感2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撰写的一部具有科普性质的著作,在中国名著中独树一帜,在全球都有很大的影响。卷粉很久以前就有买了这本书,但因为是文言文,加之属于科普性质,不如文学小说好看,基本没有看这本书。前几天收拾房间,从床下又把梦溪笔谈搜出来了,耐着性子看了下去,居然觉得非常好看,这简直就是沈括的博客*嘛!沈括在梦溪笔谈的自序中就说了,写书源于平时与客人闲聊,“思平日与客言者
4、,时纪一事于笔,则若有所晤言,萧然移日,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谓之笔谈”,说明沈老先生其实也算是百无聊赖,把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最后形成了梦溪笔谈,这和今天写博客的出发点其实是一样,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留给自己和别人,从这点上看,沈括的梦溪笔谈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公开出版的博客*。虽然是文言文,不过看起来还是基本能够读懂。中国文字的精华,其实就在于文言文,包括又文言文衍化而来的成语,精炼,概括,一举手一投足都让你回味无穷。这恐怕也是古典名著能够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吧。比起这些古典名著,现在的网络小说中,说明一个简单的事情也要绕山绕水半天,唯恐不能说清道明,真应该向老祖宗学习学习。梦溪笔谈经典
5、名著读后有感3初中或高中时学过一篇活字印刷术的*,从此记住了沈括的梦溪笔谈。一直以来,未识此书真面目,某日在华师大打完球,闲逛书店,顺手买了一本。读完果然大开眼界,感触很深,沈括博闻强识,文史理哲,天文地理,奇闻轶事几乎无所不包,个人学识修养真是佩服。尤其是在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几乎是空白的基础上,懂得这么多,真是不容易。怎么学的呢,跟谁学的呢,是我特别好奇的.地方。如果说,故事、官政、权智等篇算是他为官期间听到的野史的话,那么乐律、艺文、书画则表现了沈括极高的文学艺术修养,技艺、器用、神奇则完全是自然科学的范畴了。当然还有数学、气象、地理方面的知识。虽然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这个说法
6、我觉得还是有点夸张,百科全书至少得有几百万字吧。但梦溪笔谈能以区区数十万字,记载这么多的芜杂的内容,也是一大奇观。据百度百科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自然科学方面,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几乎就是儒学的历史,自然科学几乎没有地位和市场,官场、科举、私塾等,举凡与读书占边的,都是儒学或者由儒学延伸出的历史、诗词文学等人文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梦溪笔谈 经典 名著 有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806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