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小品》的读书笔记个人感悟.doc
《《雅舍小品》的读书笔记个人感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雅舍小品》的读书笔记个人感悟.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雅舍小品的读书笔记个人感悟 雅舍小品的读书笔记个人感悟1首先感谢张思东学长对我文学上的支持,赠予我大量书籍供我阅读以提高写作水平,此雅舍小品即为其一,当然,张思东学长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我们的关系也是极好的。初捧此书,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不厚的小集子的。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写作背景,1946年,因为战乱,梁实秋先生入蜀,居住在今天重庆北碚一栋筑在山坡上的房子。烽火连天,人心未定,实秋不写“与抗战有关的”,用笔名给当时的某报写专栏。至于为何命名“雅舍小品”,其实并非文人自拔雅兴,强冠雅名,实则是当时那栋房子的女主人名字有雅字,为了方便邮差,便命名雅舍。读此书作品,谈不上宏大的行文逻辑,但却清新自
2、然,内容涉及的题材都是平凡不过,普通人不大注意的生活琐碎,正如梁先生在雅舍一文所写: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别有趣味,令人读后有深得我心之感,可见作者独有的智慧和过人的洞察力。梁先生成长于北京,也去过西洋。国人的劣习看多了,西洋人的偏见也遇了不少。但他既不大骂中国人的劣根性,也不需要用嚷直了嗓子的自豪来掩饰私底下的自卑。他只是平平静静的说,悠悠缓缓的说,把所有好的坏的都说成谐趣小文,有自嘲,有宽容,即便是讥讽也充满善意。所居雅舍,其实“篱墙不固,门窗不严”,甚至还有鼠子乱蹿,蚊虫骚扰,对此,梁先生对此也“没有法子”,但在他笔下,有牙的相鼠上跳下蹿,跟梁先生捉起了
3、迷藏,而聚蚊成雷的雅舍让梁先生颇感“蚊”风之盛,意外发现这雅舍之内的蚊子,骨骼清奇,“都像是硬的”,但他“仍安之”,等待寒冬驱逐,还诙谐道“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住在雅舍”,让读者顿生疑窦,与鼠斗,与蚊战,也能打出风采,打出风格来?随后,梁先生笔锋一转,对月光下雅舍的描述,顿让人觉得涓涓细流,涌入心田,尤其那句“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落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月光逼进窗来,助我凄凉。读之顿有身临其境之感。而这样的精致妙趣之段子,随处可见,其中固然有国难当头的映照,虽是逆境,但可见作者的热爱生活之心亦不减丝毫。在某种意义上讲,“雅舍”甚至成为梁实秋心灵的慰藉。翻看此书目录
4、,明眼人都能发现,梁先生为每篇*所取标题,都是短短几个字,比如孩子,比如衣裳,甚至一个字“病”也能成为标题,既不见遣词造句般的华丽辞藻,也不见气势恢宏的字字玑珠,但短小精悍的标题之下,往往都是一篇真性情满纸流露的精品,比如画展一篇,简直可说是极尽挖苦揶揄之能事了,说画展全作商业考量,其成功“在画法上是之谓画蠢”,虽然现在看来,实在有失公道。比如孩子,虽然通篇是列举孩子难伺候的社会世态,但却是对孩子家教的诙谐说道,所谓子不教,父之过,便是梁先生之观点。在狗一文中一句“别人的狼狈永远是一件可笑的事”,让通篇谈狗的小文顿现人生顿悟,从狗身上影射社会世态,倒也精到。又比如在牙签一篇,他讥讽“已经剔牙竣
5、事而仍然叼着一根牙签昂然迈步于大庭广众之间者,我们只能佩服他的天真”,处处让人拍案叫绝。梁先生若生在当今的网络时代,肯定是论坛上叱诧风云的钢牙大将,如不亦快哉一篇,句句荷枪实弹,火药味实足。也难怪他会因一个有关翻译的学术问题及“文学的阶级性”与另外一位锱铢必争的鲁迅先生兴起一场世纪之战,搞到灰头土脸,内战结束后只好黯然去家离乡,一心向学,埋首书斋课堂,从此淡薄仕途。虽然在原则问题上,梁先生始终表现孤傲,坚守阵地不退让,但他也说过:即便讽刺文学,也需要“宅心要忠厚,作者虽然尽可愤世嫉俗,但是在心坎里还是一股爱,而不是恨,目的不是在逞一时之快,不在灭此朝食似的要打倒别人。”这是一种让人钦佩的大度,
6、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社会浮躁随处可见的大背景下,如何建构和谐的对话机制,如何保持淡定的对话心态,这于每个阶层的对话者而言,都是一个必修课,在社会矛盾呈现井喷的态势下,领导者如何保持淡定,如何“宅心忠厚”,倾听不同的声音,甚至是那些沉没的声音,尤其珍贵。我想,梁实秋先生所展现的并不是其丰富人生阅历下铸就的小资或是另类格调,而是对世态的雅兴所致,以豁达的情怀面对世事百态,以调侃的心态面对各种不安和失意,又何尝不是一种难得的雅兴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与其被淫雨蛙声搅得心神不宁,不如淡然笃定的吟首小诗。这样的境界不仅让梁先生“最足令人低徊”,也是我辈心向往之的
7、安好现世。雅舍小品的读书笔记个人感悟2八十年代以前,内地人最早知道的梁实秋,更多地是站在鲁迅对面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批判的“资产阶级的走狗”。诚然,出生于富足之家的梁实秋在其思想中有别于很多以“唤醒国人”为已任的作家,但其实早期的梁实秋亦有些愤世的,曾与郭沫若、闻一多走到过一齐,只是后来思想趋于平和,近于循世了。梁实秋是中国现代散文大家,以擅长写幽默风趣的“闲暇小品”而闻名于世,读他的*是一种美的享受。梁实秋文笔简洁,风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却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令人读后余味无穷,遐想不已。冰心先生曾这般评价:“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
8、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雅舍小品能够出四十多版,并被推荐为“一生要读的中国历史100本书”之一,笔者认为,得力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雅”。雅舍小品的“雅”表现在其知识性和思辨性上。梁老可谓一位学贯中西的文学家,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修养。单举一例我们就会清楚:手杖中有引自古希腊悲剧的谜,有引自“礼记”,引自杜诗的。短短千把字的小品,引用竟达七次之多。诗、经文、剧本无所不包,学识的渊博令人惊叹。雅舍小品中几乎篇篇有引用,尤其中外古典作品极多。作者顺手拈来,形散意远,旁征博引,知识密度极大,增加了作品的欣赏价值,这一点和钱钟书先生有相似之处。梁实秋对当时
9、的“新生活”运动“刺”得极其隐晦精彩。如洋罪中作者不加“打倒”地举例:1、人数十三谓不吉利;2、划火柴点纸烟,只点二人,不可点三人;3、朋辈对饮有高杯碰杯之谈。还有订婚广告的恶作剧,万愚节的玩弄笑语等所谓的新生活。这里作者不加痛斥,只是让读者在这些可笑的例举中辨别这种一味地搬弄是非的新生活的可笑之处。退休中描写了“该退休的不退休”的原因是“何况一旦投闲置散,一呼百诺的炫赫的声势固然不可得,甚至于进入了出无车的状态,变成了匹夫徒步之士,在街头巷尾低着头逡巡,疾走不敢见人,那情形有多么惨,一向由庶务人员自动供应的冬季炭盆所需的白炭、四时陈设的花卉盆景、乃至于琐屑如卫生纸,不消说都要突告*断绝,那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雅舍小品 小品 读书笔记 个人 感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57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