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防疫英雄事迹最新.doc
《抗疫防疫英雄事迹最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疫防疫英雄事迹最新.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抗疫防疫英雄事迹最新 抗疫防疫英雄事迹最新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
2、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
3、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抗疫防疫英雄事迹最新2“妈妈,你去了那么久,什么时候回来呀?”望着手机视频上那张稚嫩的脸,_只是笑着回答他“快啦快啦,等工作忙完了妈妈就马上回来陪你!”“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承担的使命。”_年除夕夜,一场来势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打破了这阖家欢聚的美好时刻,接到镇党委政府的疫情防控通知后,身为党委委员的_,顾不上幼子依依不舍的哭声,匆匆与家人告别,冒着寒风火速赶往疫情防控一线,只为防止疫情扩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疫情防控迫在眉睫,多一个人就是
4、多一份力量!”寒冷的天气,加上之前的感冒还未痊愈,奋战在前沿阵地的_感觉到轻微的发热与不适。所幸经过一晚上的调理观察,第二天体温便恢复了正常,经医务人员诊断,并无感染异常,这让大家心中悬挂的石头都放下来了。“你还是先好好休息一下吧。”面对领导和同志的关心,她只是摇摇头,不顾疲累,一头扎进疫情防控的工作中。“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接到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后,_坚持以身作则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她每天带领着干部到自己负责的村子里挨家挨户排查重点区域返乡人员,给村民量体温、登记近段时间的行踪、接触人员,为困难重点管控人员送去了生活物资;借助流动宣传车、“村村响”、微信群等,耐心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5、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十条禁令”,呼吁乡亲们不传谣、少出门;安排人员轮班值守本村路卡,对来往人员车辆进行登记和测量,严防疫情蔓延。累了,就靠在椅子上眯一会,饿了,就泡一碗方便面填饱肚子,工作很辛苦,可她却不觉得,只要能够对疫情防控工作有帮助,即使日夜奋斗也在所不辞。晚上休息前,儿子总会给她打电话开视频,语气中充满着思念:“妈妈,我想你了。”看着儿子期盼的神情,她何尝不想陪在他身边,但她知道自己不仅是一位母亲,更是一名党员干部。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正是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和职责,让她在疫情面前坚守阵地、践行使命,誓与疫情抗争到底。抗疫防疫英雄事迹最新3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
6、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领军人物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7、“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
8、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见图,刘会宾摄)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
9、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
10、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见图,赵法胜摄)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
11、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疫 英雄事迹 最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46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