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复习资料.docx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复习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共EKM1.东黛习”一、名词说明:1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安排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2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干脆或者间接的确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3 .公正政策主体实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与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与取得成功的程度。4 .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白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5 .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
2、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6 .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淡策体制。7 .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限制的机构C8 .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实行的广泛行动。9 .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须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须要的快速精确之特点。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实力。10 .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两类内容:(1)把政策确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
3、状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实力。13.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理解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供应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11 .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与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12 .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
4、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气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志向的结果,但在实际中却是行不通的。14 .演化理论: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告很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事实上会产生冲突与冲突,因而在实际执行中,会对原有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政策制定是反更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15 .公共政策评价:是指依据确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与价值进行推断的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确定政策变更、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16 .正式评价:是指
5、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17 .非正式评价:是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终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依据自己驾驭的状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18 .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好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说明为合乎理性的。拂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完备主义类型的决策。他们认为,决策者可以搜集完备全部的决策因素,并且决策系统有足够的实力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因此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25.系统: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确定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
6、联系的有机整体。,19 .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方式的一种改进或详细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常常运用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将决策者的留意力集中到经济可行性这个核心问题上,用经济的数景规则来限定的理性追求,将对于完全理性政策的美妙愿望限制在预算约束之内。20 .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且应当是通过缓慢地进展和当心的变更实现的;目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调整:他们认为所谓最优化纯粹是乌托邦,能够较为满足就已经不错了;他们怀疑人类是否有实力来猛烈地改造将来,主见走一步看一步。渐进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又一种修政。21 .依次决策思维:主要用当学问和看法
7、的一样性尚不充分的时候。在第一阶段,决策者往往同时较多地选择一些处理方法或决策,在取得新的相识和更为样的看法后再过渡到下一阶段,然后选择比较可行的决策。22 .猛烈变革思维:主要运用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猛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快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卜.变更系统的运行状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23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它是1948年由创建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种加强创建性思维的手段。它可以用来产生大坦关于解决问题的潜在方法
8、的建议。它通过召集确定数量的专家(通常在10、15人之间)一道开会探讨,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集体推断。24 .例尔菲法:是一种直觉预料技术。它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探讨人员首先独创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将来的阿波罗神向原址“德尔萨()命名。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料而设计的,后来逐步为政府部门和工商业所采纳,并扩展到教化、科技、运输、开发探讨、太空控测、住宅、部门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26 .系统方法:就是依据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种方法,也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动身,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从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
9、系中,综合而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27 .系统分析:最早是由美国兰镌公司于20世纪40年头提出并运用的。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堪本问题,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究可能实行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也可以说,系统分析就是为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动方向,通过对状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政策主体供应牢鸵的依据。28 .决策支持系统:是指协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尔.斯科特和彼德.基恩于20世纪70年头首次提出的。它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限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
10、手段,面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一机计算机系统。29 .什么是学问经济?是建立在学问和信息的生产、安排和运用之上的经济。学向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种经济形态,是以学问资源为堪础的种新型经济形态,是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系统化和高新化、高效化的科研体系为后盾,以追求学问价值的不断更新为I标的经济。30 .扁平式组织:削臧了很多内部层级,使自身结构变得相对简洁,这种组织结构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开发。扁平的学习型组织因其有利信息传输的优点而成为公共组
11、织的变革趋势。31 .公共决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安排所形成的权力格加,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32 .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33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它是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觉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相识和探讨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种探讨方法。34 .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行分性,与公共利益亲密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35 .公共利益:是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36 .公共责任:指社会成员村参与
12、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也意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担当责任的程度。37 .政策协调:政策执行中的协调,最基本的是解决利益冲突。从利益关系上看,改革与发展就是要变更原有利益格局,调整好利益关系。当政策措施涉与到社会阶层的既得利益时,维护白己在原有利益格局中的地位的人们会反对政策,而能获得新利益的人会拥护、支持政策。38 .追踪决策:选择方案的过程,事实上是做出决策的过程。它既包括对原有决策方案失误所作的调整、修政和跟踪决策,还包括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因影响决策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发生垂大变更,为保证方案目标最优的致性,所进行的各种调整、改良、优化等补充决断和对策措施,41 .公共文化:从本质上来
13、说,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特征的。尽管公共性更多地被作为一个抽象的或哲学的概念,但它却现实地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与其行为方式,从而塑造着社会公共生活的形态.二、单项选择题:1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2 .公共政策的强制性常常与(惩处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3 .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即显明地强调政府1:作的侧重点。4 .“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提出的。5 .(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心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6 .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一一公众为(伙伴)。7 .决策权力的角逐的核心问题是
14、(权力),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8 .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详细形式。9 .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常常被称为决策者的(外脑。10 .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力的分化,以与行政部门的分化。【在政策案设计过程中,必需留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相互(排斥112 .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广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共识)。13 .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正常状态)的失效。14 .(史密斯)提出了闻名的政策执行模型。15 .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浴盆模型)。16 .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四
15、个基本要素是必需仔细考虑的。17 .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听从、认同与(内化)。18 .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种(价值)推断“19 .在任何决策过程中,(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起的。20 .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白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21 .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股来应当说强调“(公事公办)”.这是一种特别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须要提倡。22 .在某些相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16、(灵感思维)。23 .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好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说明为合乎理性的)。24 .科学家明确地干脆把系统作为探讨对象,殷公认以(贝塔朗菲)提出“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记。25 .“系统分析”最早是由兰第公司)提出并运用的。26 .下列关于学问经济时代基木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社会组织层级化)。27 .在学问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当树立(发展型政策理念)。28 .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29 .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公共问题)。30 .(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31 .公共利益是公
17、众(共享)的资源和条件.32 .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与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33 .决策过程中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34 .决策过程中的其次步是探究和(拟定)各种可能的备择方案.37 .政策评估对政策(目标)所做的分析。38 .卜策评估是对政策(效果)所做的推断。39 .在任何决策过程中,()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P158三、多项选择题:I.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安排、落实)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2 .政策的导向是(行为、观念)的导向。3 .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安排功能)。4 .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立法机关、行政
18、机关、司法机关、执政党)。5 .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核心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社会公众)。6 .公共政策主体实力主要包括(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实力、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实力、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实力、公允安排社会资源的实力、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与整合实力)。7 .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信息、智囊、决断、监控)等子系统。8 .夕卜部监控麻由(人民群众、新闻舆论、社会团体)等组成,9 .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与其运行中的作用:(选择政策方案、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界定政策问题10 .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目标详细明确、目标有效协调、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目标与手段的统一)。11 .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
19、则:(多方案原则、排斥性原则、多要素原则、可操作性原则)。12 .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交换、劝服、强制)。13 .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效应工14 .史密斯认为,(志向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答:公共政策主体实力的内容主要包括: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实力;引导公众观念、行力的实力: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实力:公允安排社会资源的实力: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与整A:i述脑升政策主体实力的必要性?答:提升政策主体实力的必要性: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实力不足;公共政策主体实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
20、公众需求: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实力:学问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实力的提升。7.简述提升政策主体实力的途径?答:提升政策主体实力的途径是:公共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改善和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8 .瞽述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与其各自的职责?P71答: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与监控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各有分1.相互独立,又亲密协作,协同一样,促进公共政策大系统的运行得以顺当绽开。各自的职责:智囊系统负责供应多种可行性方案;信息系统负责供应全面精确的信息;决断系统则在驾驭科学信息的基础上,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监控系统负贡监督决策的执行状况,向决断系统供应反
21、馈信息,以利丁其追踪决策的调整决策.9 .简述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答: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11.试论述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政策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答: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各项重要职能的干脆体现者和执行者。现代政府活动的主要方式就是制定和实施确定的政策.在各个国家中,政府的政策数量最多,政策活动的制度化程度最高,是政策系统的核心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J11o(1)西方国家中心政府在公共政策体制中的地位。西方国家的政府主要实行总统制和议会阁制两种形式,在这两种不同的形式中,中心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在实行总统
22、制的国家中,总统即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权力很大,很多重要的政策都干脆出自总统之手;实行议会制的国家。议会内阁制的政府也驾驭了巨大权力,特殊是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权力,但政府首脑有地位不如总统制卜的政府首脑的地位突出。广义的政府也包括议会或国会。议会作为国家的立法结构,是重大政策由议案到法案的必需之路。(2)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实行联邦制的国家。作为联邦制国家,美国的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中享有很大的权力。实行单一制的国家。英国是实行单一制的国家,英国的中心政府拥有着全国的立法、行政、军事、财政等决策权力,各郡、区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中心政府,国会以法律规定各地方政府的权力。1
23、0.简述信息系统的职责?答:信息系统的职责主要包括:有安排、有规律、常常性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贮存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的状况与数据,以保证公共政策能够与时获得适用、精确和足够的情报信息资料: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政策实施过程与结果等方面的状况、数据,并与时向决策者反馈;探讨分析政策执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发觉政策的偏差或失误,并与时向决策者反饰。12 .试论述中国政府在公共政策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答: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各项重要职能的干脆体现者和执行者。现代政府活动的主要方式就是制定和实施确定的政策.在各个国家中,政府的政策数量最多,政策活动的制度化程度最高,是政策系
24、统的核心主体,在公共政弱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的中心人民政府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同时是国家最高的行政管理机关。它除了具有一般国家政府的政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以外,还具有领导、组织经济的职能;与此相关,其社会管理职能方面涉与范围其广。这种状况确定了我国政府的实际权力大,政策内容广,职能部门多。同时,作为一个大国,由于管理层次多,各地差别大,地方政府也拥有相当的权力。1)我国中心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我国国务院作为中心政府,享有宪法给予的各种行政管理权力,统一领导全国行政事务。2)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结构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政策 概论 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459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