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及用法.docx
《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及用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及用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界集中学课堂教与学方案七年级生物组总计第一课时2017年月日备月日投放课型主备人_执教人教案设计二次备课中考常见文言文虚词专题训练【教学目标】中考常见文盲文Ji十一词的意题及用法.【教学续点】文盲文虚词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教学方法】讲解并措述、探究、练习.教学过程】一、讲解并描述中考常见文盲文宣十询的意思及用法.,之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马说2、用作助词:(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记。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
2、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记。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场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例:辙耕之垄上(陈涉世家)记忆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
3、往、至,用作助词可不译。二:其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妻跪问其故。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莫非”、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记忆顺口溜: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莫非”。三:以1、作为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空”例:乃入见。问:“何以战?”(营刿论战)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
4、用、拿把依据”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策之不以其道。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例:2、作为连词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墨池记)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缘由,可译为“因”“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表示范圉译为“到”“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记忆喉口溜:“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依据、在、凭,从;又作连词犹如“而”,间或通假要分清.四:于1、对,对于。向例:贫者语于富者日。2、在,从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3、与,跟,同。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
5、毅。4、到例:指通强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赛过”。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6、被例:受制于人记忆顺口溜: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五:虽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战(唐雎不辱使命)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例:故余虽悬,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六:然1、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o例:父利其然也(伤仲永)。2、连伺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
6、I、之鬼乎(陈涉世家)3、助词分两种状况: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地”。例:泰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的样子”“像一似的”。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留意:简单出错的地方1 .用法词性混为一谈2 .古今词语词义词性混为一谈3 .不同虚词因意义、用法相近而误4 .同一虚词因意义、用法不同而误七:乃(一)作副词。有三种状况。1 .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如: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三则)2 .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
7、欲也。(陈涉世家)3 .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竞”“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4 .用于推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二)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连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如:乃入吴寻二陆。(周处)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为“为”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推断,一是表动作行为。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询的用法。1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如: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此人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11 .随波而(不必翻译)逝12 .溯迎
8、而(并且)上13 .余强饮三大杯而(然后)别14 .执策而(然后)临15 .潭西南而(表递进)16 .而(而且)年又最高17 .得之心而(而且)寓只酒也18 .佳木秀而(而且)繁阴19 .泉香而(表并列)酒洌20 .人知从太守而(表承接)21 .泉而(表承接)茗者22。蠡而(表并列)歌者B.表转折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但是”“可是”却”1 .人不知而(却)不愠2 .为人谋而(却)不忠乎?3 .学而(但是,却)不思则罔4 .而(但是)日中时远5 .后狼止而(表转折)前狼至6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却)不染7 .而(但是)乐亦无穷C.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谓诒,表示行为的方式,手段,缘由等.相当
9、于现代汉语的“地有时可不翻译1 .既而(可不翻译)尽奔臆五阵之势2 .杂然而(表修饰.地)前陈者3 .红装而(表修饰,不翻译)蹇者4 .佣者笑而(表修饰,若)应之日记忆顺口溜: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承译“接着“转译“但”,状语后头表修饰。+:者(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状况”“的缘由”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申页,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 文言 虚词 意义 用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457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