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应用标准.docx
《TCECS 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应用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CECS 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应用标准.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CECSTCECSXXX202X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应用标准Digita1.App1.icationStandardforU1.tra1.owEnergyBui1.dinginCo1.dRegions(征求意见稿)XXX出版社-XX.-x-刖三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24年第一批协会标潴制定、修订计划(草案)的要求,经广泛调查研究,标准编制组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本标准共分为6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设计阶段、建造阶段、运行阶段.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
2、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分会归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货具体技术内容的解择。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盟龙江东方学院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3.1 一般要求33.2 应用范围33.3 数字化后评估44.1 数字化模组54.2 参数化设计54.
3、3 性能化设计64.4 资产管理75.1 建材与设备管理85.2 施工工法85.3 调试与验收86运行阶取6.1 数据模型106.2 运维管理平台106.4附录A资产管理超低耗字化管理台采1内126.3 故眼诊断引用标准名录Contents1 Genera1.provisions2 rC1.amSaMMMMMMMMMMMMMMMMMMMMM4MM.3 StrategicP1.anningandASm?SSment一一一一一.一31.1 Genera1.Requirements31.2 ScopeOfAppIication31.3 Posc-Digha1.izatknAssessment44 1
4、.)es*nPhHSV4.1 Digita1.Mode1.s54.2 ParanericDesign54.3 Performance-BasedDesign64.4 AssetManagement75 (-(instructionPtiHNVS5.1 Materia1.sandEquipmentManagement:5.2 ConS【rue1.ionMethods:5.3 CommissioningandAcceptance86 OperationP1.a3?106.1 DataMcx1.e1.s106.20 perationandMaintenanceManagementP1.atformI
5、O6.21 au1.tDiagnosis116.22 SSCtManagement12ReferenceStandards1.istAppendixAContentCo1.1.ectedbyU1.tra-1.owEnergyConsumptionDigita1.OperationandMaintenanceManagementP1.atform13aAppendix:Exp1.anatory*NOteS一”8“i一一-iy一一-i1.8.o.为促进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高质量发展,规范超低能耗建筑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技术推广和应用,提高超低能耗建筑智急化水平和应用成效,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
6、用于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的数字化应用,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建筑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1.0.3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应用超低能耗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提离建筑能源效率.1.0.4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应用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中国建设工程标准化协会的规定。2.1.1 超低能耗建筑u1.tra1.owenergybui1.ding超低能耗建筑是近零能耗建筑的初级表现形式,其室内环境参数与近零能耗建筑相同,能效指标略低于近零能耗建筑,其建筑能耗水平应较国家标准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OI89-2OI5和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
7、能设计标准JGJ26-2O18、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夏热冬暧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OI2降低50%以上。2.1.2 建筑参数化设计parametricdesign把建筑设计的全要素都变成某个函数的变量,通过改变函数,或者改变党法,获得不同建筑设计方案的一种建筑设计方法。2.1.3 数字化应用digita1.app1.ication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对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施工、运维等全牛.命周期进行精准、高效、智能的管理与优化。2.1.4 建筑性能模拟分析bui1.dingperformancesimu1.ationana1.ysis利
8、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建筑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包括热舒适性、采光性能、能耗等。2.1.5 数字化后评估post-digita1.eva1.uation数字化后评估是指利用数字化工具,结合监测数据和模拟数据对超低能耗建筑的数字化应用水平、能耗水平、环境质量和碳排放水平等进行评估。3策划与评估3.1 一般要求3.1.1 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技术应用,宜先进行工程数字化策划,明确数字化技术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并编制数字化技术应用策划方案。3.1.2 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应用范围应包括方案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行维护阶段等部分。3.1.3 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技术应用应综合考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技术与经济
9、特性,采用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技术。3.1.4 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平台需满足建设工程全生命期协同工作的需要,支持各个阶段、各项任务和各相关方获取、更新、管理信息,可根据设计阶段、建造阶段、运行阶段设置不同功能模块。3.1.5 针对不同的数字化模块,应选择相兀配的模型构建工具。3.1.6 宜建立数字化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不同设计专业和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实时沟通。3.1.7 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应用应明确目标导向,目标重点应包括环境健康舒适、智能监控能耗、降低碳排放量、减少运营成本。3.2 应用范围3.2.1 超低能耗建筑方案阶段可通过数字化设计结合数字仿真技术,对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3.2
10、.2 设计阶段,可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对超低能耗建筑的参数化设计、性能化分析等。3.2.3 施工阶段,数字化应用可包括施工进度分析、施工监测、数据分析与过程控制。3.2.4 运行维护阶段,数字化应用宜包括建筑空间管理、设施管理、设需管理、能耗管理、碳排放管理、后评估管理等方面。3.2.5 运行维护阶段,超低能耗建筑宜开展数字化数据分析,开展大数据深度挖掘,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J贞量。3.3 数字化后评估33.1 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后评估指运行效果后评估,应在建筑竣工投入使用后的第一年和第三年分别进行一次,评估周期不少于一年,评估范用应涵盖建筑的全部功能区域。33.2 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后评估应从环
11、境、能效、设备、碳挎放等方面开展相关评估。333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应针对供暖系统进行专项数字化效果后评估。33.4运维阶段后评估应采用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考虑建筑的能效、环境影响、健康与舒适性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rr51350和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的要求。4设计阶段1.1.1 化模型4.1.1 设计阶段应根据建筑类型、使用功能及数字化应用需求建立相应精度的数字化模型和仿真模型。4.1.2 方案及扩初阶段应创建BIM模型,辅助各专业完成碰撞检查及管线综合排布。4.1.3 施工图设计阶段数字化模型应包含以F内容:1建筑形体
12、,屋面、外墙、剪力墙、柱、外门窗(含透光卷墙)、架空楼板等外围护结构及其构造做法、热工性能参数;2室内主要空间分隔,内堵、剪力塔、柱、楼地面、内门窗(含透光幕墙)等内围护结构及其构造做法、热工性能参数:3严寒地区建筑热桥部位,如阳台、雨篷、设备平台、连廊、变形缝、穿墙管、穿屋面管道等易产生热桥效应的节点部位构造做法、热工性能参数:4严寒地区易发生气密性问网部位,如用护结构洞口、电线盒、管线贯穿处、不同用护结构交界处、设备与闱护结构交界处等易发生气密性问题部位的节点设计,确保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气密性;5房间功能类型及其设计参数;6室内主要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排风热回收系统、照明系统、动力系统设
13、备及其设计参数、性能系数:7可再生能源系统设备及其设计参数、性能系数。4.1.4 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工程贵统计要求,建立对应精细度的BIM模型,辅助完成工程量统计。4.2效化设计1.1.1 筑方案设计阶段,宜通过参数化手段结合数字化建模技术,对建筑形体进行优化,诚小体形系数,降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损失。1.1.2 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宜通过数字化分析工具对建筑日照条件进行分析,识别室内光照条件,优化建筑朝向、窗户尺寸和位置。1.1.3 在超低能耗建筑设计阶段可通过参数化建模调整建筑朝向,改善建筑白然通风和采光。1.1.4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阶段可通过参数建模和气流组织模拟计算.保证建筑整体气密性
14、。1.1.5 在建筑方案阶段宜使用参数化B1.M模型评估建筑屋顶和立面太阳能潜力.确定最有潜力的太阳能安装位置,并开展细化的阵列设计。1.1.6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阶段,宜结合数字化模型进行以下参数化设计:1建筑形体和空间设计。利用参数化工具的宜观图形界面对建筑进行迭代设计,快速探索多种建筑形体和空间设计方案:2建筑表皮制作设计。结合美学要求,将设计语言进行大量的产出及实时性更改,对建筑外表皮进行精确的定制;43性能化设计43.1 设计阶段针对严寒地区围护结构性能要求,可利用能耗模拟进行围护结构权衡判断设计。43.2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阶段,宜结合数字化模型进行能效指标分析。通过对用护结构热工性能
15、、供暖空调与新风系统、照明系统、动力系统、生活热水系统等进行性能化分析,满足超低能耗技术标准中能耗指标要求。433超低能耗建筑设计阶段,宜结合数字化模型进行室内环境性能化分析,满足超低能耗技术标准中噪声、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空气质用等要求,并根据模拟结果对建筑平面布局进行优化。43.4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阶段,宜结合数字化模型进行节.点热桥性能化分析,通过性能化分析方式判断热桥节点设计方案防结露、防冷凝能力。43.5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阶段,当建筑采用可再生能源系统时,宜结合数字化模型进行可再生能源性能化分析,确保太阳能、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效果。43.6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阶段,宣
16、结合数字化模步进行以下性能化设计:1建筑围护结构设计。结合严寒地区气候特点及超低能耗技术标准中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要求,完成用护结构构造做法设计:2节点断热柝设计.对4.1.3条所述各类易产生热桥效应的节点部位进行性能化设计,降低严寒地区室内外温差导致的热桥效应:3特殊部位气密性设计。对4.1.3条所述特殊部位进行建筑气密性设计,降低气密性导致的热损失:4被动式技术设计。根据各类透光附护结构构件尺寸及样式,完成主要功能房间窗地面积比、通风开口面积比等指标设计:5供暧空调与新风系统设计。完成暧通空调系统设计,相关参数指标满足超低能耗技术标准中空气质用、能效指标、热效率、性能系数等要求,并根据严寒地区
17、气候特点,设定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开启及运行时间;6照明系统设计。完成照明灯具及附属装置设计,满足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T50034、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等相关标准要求:7生活热水及动力系统设计。完成生活热水系统、电梯系统设计,枭用合适生活热水热源形式、高效设备及节能措施,降低牛.活热水及动力系统能耗:8可再生能源系统设计。结合严寒地区气候特点、光照强度、项目特征等,采用合适的可再生能源系统。4.4资产管理4.4.1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阶段,可结合数字化模型、参数化设计、性能化分析成果,形成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典型构造做法库、节点库、陵通空调系统库、可再生能源系统库等各类数字化资产。4
18、.4.2 应通过数字化手段,支持个人账号管理、企业账号管理等多种方式,将严寒地区超低能耗设计阶段数字化资产录入数字化管理平台,保证数字化资产的完推性和复用性。4.4.3 应建立超低能耗设计阶段数字化资产目录消雌,支持通过关键字搜索,实现信息的检索定位。5建造阶段5.1 建材与设备管理5.1.1 在建造阶段宜采用建筑建材及设备管理平台对各种建材和设备等物资信息进行统管理和跟踪。5.1.2 建筑建材及设备管理平台应完整记录和跟踪建材与设备质量问题,并收集和分析建材用量数据。5.1.3 在建造阶段应利用建筑建材及设备管理平台,通过链接工程项目施工计划进度数据、动态实际进度数据与BIM模型,实现施工现
19、场计划与实际进度在线协同管理。5.2 施工!法5.2.1 在施工过程前,应利用BIM软件三维展示功能对管线综合部位、钢筋节点、新材料及新部品、设法机房、净高受限等复杂、特殊部位,通过动画、图片的方式进行三维可视化交底,对交底的B1.M模型留档保存,并提交三维可视化交底记录。5.2.2 施工方案编制时宜采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施工模拟验证,模拟内容应包括工序安排、资源配置、平面布置等。5.2.3 施工过程中宜采用BIM技术建立施工进度模型,对工程项目进行时间规划和进度控制.5.2.4 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现场用水、用电、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测,5.2.5 施工单位应利用BIM技术进行海工前的预检和施工中的实
20、时监控,实施质量控制与施工安全分析,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5.2.6 施工数字化交底文件应规范格式和编码标准,应保证数据兼容性、可查询性及数据共享和交换。53调试与验收53.1 应建立施工质蛾数字化验收体系,利用数字化工具与手段进行施工质量检测与评估,超低能耗建筑各项性能指标达标。53.2 验收过程中应利用数字化工具检测围护结构保温系统的施工质址、节能设备的安装精度与运行效率等关键指标,建筑在严寒地区能够实现超低能耗运行。533应对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的传感器、监测设备等进行谢试验证,并进行数据准确性评估,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6运行阶段6.1 数据模型6
21、.1.1 超低能耗建筑的数据模型进行数据交换时应符合IFC或其他国际认可的标准格式,能够调用并获取模型的所有数据元素,确保与其他运维平台与能源仿真软件之间的兼容性和数据互用性。6.1.2 数据模型应包含完符的静态属性数据,包含模型基附属性数据、几何属性数据、空间属性数据、性能属性数据与主要附件属性数据等。6.1.3 数据模型的静态属性数据应满足可更改、可溯源、可扩展的要求“6.1.4 数据模型的静态属性数据应根据运维需求进行分类、标准化编码与安全性存储,并预密数据接口.6.1.5 超低能耗建筑数据模型应若重记录围护结构、门窗、气密性、热回收等属性数据。6.1.6 数据模型应具备动态更新功能,支
22、持实时数据采集和定期数据导入,以确保模型与实际运行状态的一致性。6.1.7 超低能耗建筑数据模型的动态数据应能够支持基于数据驱动的运维决策,包括能耗及碳排放分析、能效及节能分析、负荷预测、优化调控等。6.1.8 超低能耗建筑数据模里宜具备记录建筑建材与设备的瞪含碳排放与运行碳排放数据的能力.6.2 运维管理平台6.2.1 超低能耗建筑应建立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满足超低能耗建筑的管理与评价需求。6.2.2 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数据应采用通用的通讯协议,满足超低能耗建筑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需求。6.2.3 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应预留与城市能碳平台、政府管理平台、城市信息模型(C1.M)基础平台等其他系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CECS 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应用标准 严寒 地区 低能 建筑 数字化 应用 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449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