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六年级音乐(下册)敦学方案B镇小学袁秀凤教材分析I本册教材内容有:歌曲八首,选用歌曲三首,每课还包括“唱”、“认”、“做”、“听”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仃机的联系在起。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视谱等0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音乐教育是根底教育的仃机组成局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例智体美劳全面开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目标:1、在演唱、听赏等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个具体的音乐作品中逐步加深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并通过演唱来表现热爱祖国的情感态度。2、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神社
2、会开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3、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4、认识三连音、至音记号、渐强记号。5、认识了解音乐家郭兰英。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歌曲表演,音乐练习,欣赏。教学难点:感受各种拍子的特点,欣就能力,审美情操的培养。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灾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开展.3、设计好恁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阐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教学课时:约36课时3、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R族的民俗风情“教学工点与难点:1、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E敲起我的小木鼓。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三、爱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决地、进行曲风格。四、熨习中国少年先镂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
4、地“五、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31、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值族的鼓乐风情。2、g敲起我的小木鼓这首歌曲表达r值族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你j解值族吗?他族,中国少数民族之%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值族自称“值”,意为“住在山上的人”。倪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1族经济以农业为主。喜欢吃红米,饮浓茶,食辣椒,嚼槟榔,喝水酒.他族的传统服饰以黑色为基调。男子多缠黑色包头,着黑色短衣和宽脚裤。妇女服饰各地不,最具特色的是上穿坎肩式无领无袖贯头衣,下着简裙,佩威银或竹蔑制成的头箍、项圈、项链、腰掖、手镯等首饰3、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节
5、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究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4、用“用“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6、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7、起学唱第二段歌词。六、拓展认识:木鼓木鼓是但泰的标志,f互语称“克罗克”,是但族的传统祭祀工具、乐器和报警器具。据说,但族拉木鼓是为了祭祀“莫伟”神的。值族人认为,“英伟”是人类祖先的化身,他平时住在天宫,不问人间之事。只有听到木鼓之声,他才会下凡为人类解危救难或共享欢乐七、小结、师生再见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听:、滚核桃非洲鼓魂$,唱:继续唱歌曲g伊哨勒啦?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
6、特定的情景.教学目标: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伊喳第拉。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宓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瞰序.教学重、难点: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2,或习稔固歌曲:a.用“1.u”呼唱歆曲旋律。b.唱歌谱两边.C.唱歌曲并在有关地方加上节奏用手敲击d.清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do,re,mi”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e、结合录音范唱进行歌表演。3、欣赏.非洲鼓魂3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人们的喜怒哀乐4、学唱刚果民歌6伊哨勒脸5、听范唱,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
7、6、再听,学生轻声跟唱,反史模唱歌曲.7、再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踩脚、“击掌”然后反复跟录音模唱歌曲,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8、分组进行歌表演.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打出乐“滚核桃”。2、学习不同的击鼓方法。3、用击鼓表现不同的情景。教学目标:1、欣赏打出乐“滚核桃”,能学习各种不同的敲击鼓的方法。2、用击鼓表现“滚板粟用“鼓龙舟”的情景。教学窟、难点:1、用出鼓表现不同的情景。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忆打出乐活在音乐中的作用?2、鼓在音乐中的作用?(1)学生讨论鼓在音乐中的作用。(2)鼓在单独演奏时只是用不同的节奏来表现情景的。二、新授1、谈话:鼓在音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鼓也
8、可单独演奏,你能听出音乐表现r什么情景?3、你能从鼓的变化中听出音乐有几段?4、我们起来看看在这个音乐里,为几种打击的方法。5.学生仔细听辩各种不同的被打击方法。三、创作1.让我们模仿打鼓,来表现几个情珏,2、请几个小组表演自己创作的情景。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J.解鼓在音乐中的作用吗,说一说你感受.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黄河/下威风鼓。2、歌曲巴鲁瓦.教学目标:1、欣赏歌曲黄河留下威风鼓,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感受歌曲黄土高原风味的高亢音调。2、学者啾曲数板.教学重、难点:感受歌曲的风格。教学过程:一、导入1、你能听出歌曲的特点吗?2、请你说一说你找到的感受。欣赏歌曲能找出歌曲的特
9、点。二、学习数板1、自己读一读数板局部。2、能按书上的节奏读一读。三、比拟两种读法,效果有什么不同。(选出最好效果的来)1、学生读一读,熟悉歌词内容。2、按照乐谱中的提示,与同伴合作先后进入进行轮唱。3、用声势动作或打击乐器与同学合作,比拟后选出白己认为效果好的。四、律动能选一种节奏为数板同部伴奏。1、自己选种节奏为歌曲伴奏。2、边拍边读.五、总结1、威风锣鼓被誉为天下第鼓,主要特色就是“威风”。2、加上数板后歌曲更生动活泼。第二单元:鹦野金山单元教学目标:1、欣赏牧歌3、在那东山顶上,演唱蒙古民歌6小黄鹏鸟以及新翎民歌小巴郎,童年的太阳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民歌的特点。找出经音乐家加工后的音乐作
10、品在音调上与民歌的异同,了解中国歌剧音乐、钢等独奏作品与民歌、戏曲等之间隔密切联系。2、通过听送比照和演唱民歌,J解我国音乐作品中运用当地的优秀民歌进行创作的情况。3、能在聆听、演唱作品以及读乐谱的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区分,找出旋律异同之处。课时安排:课时4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歌曲小黄鹤鸟.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有感情的演唱小黄册鸟歌曲主旋律声部,并熟练掌握轮唱局部的演唱技巧。过程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及学生对歆曲旋律的学习,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及音乐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IR要成员,并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重
11、点魔点:1、训练学生能用和谐自然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2、初步感受五声调式,体验五声调式的旋律风格。教学用具I光碟、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1、我们欣赏过长调歌曲有什么?2、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重新填词而成的蒙古族短调民歌小黄稻鸟,放光盘“板书小黄陋1、出示歌谱请同学们分两局部,(生很容易就能分出单行与双行或者从歌词重笑来分)师生互动交流观察歌谱,第局部为齐唱,第二局部为合唱,尤其第二局部开头两句,就是歌曲第局部“卡农”二部轮唱法.我们来学习一下歌曲第一局部2、出示单声部歌谱(1)和老师来唱一唱这第一局部(2)师生随机纠正不准确旋律。教师注意节奏,速度及大跳预设1:第二乐句(这就是)学生唱不准节奏
12、,多稳固几遍,预设2:分析歌词,引导歌曲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草原,家张,幸福生活的热爱)预设3:小黄鹏还可以换成对谁说?咱们来比一比谁唱得好!将学生分两组,教师指挥,演唱第一声部,注意节拍。3、出示第二声部歌谱,学唱旋律(1)唱找音符,教师板书。(12356)(2)老师利用板书视唱,渗透五声调式.并鼓励学生课下用这五个音自己“作曲”试试.(3)请同学们自学第二声部旋律。(4)跟琴齐唱第二声部纠正5、练习第二同部合唱(1)师生合唱第二局部(2)播放光盘(3)我们和光就比试一下第二局部合唱吧!按第一局部轮唱分成的两组)。(4)老师指挥视唱两乐句,纠错,感受。(5)纠正第二声部小综让我们把小黄潞鸟这首
13、歌,深情的演唱吧!师弹琴伴奏板书:小黄筋鸟12356一五声音阶第2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色牧歌。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土深沉真挚的恋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2、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3、欣赞E牧歌3感受无伴奏合唱人声的艺术魅力,多声部效果的美感和内蒙古民歌优美的二、教学重难点1、体验蒙古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B的特点及培养学生放货音乐的兴趣。2、泳受无伴奏合唱形式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师生向好,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那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呢
14、?生:56个,汉族、回族、苗族、林族等。师:今天我带若大家去一个民族,蒙古族,好吗?(课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十.人情)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二)、新课教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音乐。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听到蒙古人演唱的长调牧歌,便立刻感受到浓密的草原气总,体味到而度的艺术享受。不信,我们来欣送一下.在欣送之前我们先r解一下什么是牧歌?牧歌:十四世纪发源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1、欣赏男声独唱攵歌8从这首歌曲的欣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速度缓慢
15、、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抒情。它的色彩非常丰南: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1)通过聆听无伴奏牧歌问问学们和我们平时听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2)讲解无侔奏合唱知识,让学生了解无伴奏合唱形式。在合唱的各种形式中,有一种完全不使用伴奏乐器的纯人声合唱形式,称为无伴奏合唱。(3)学生认我聆听和我们刚刚欣赏的独唱6牧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同学们谈一谈又有什么感受?(相同点:主旋律根本相同,表达的情绪、速度、节奏都差不多。不同点:演唱形式是无伴奏合唱,歌词也不同。优美、抒情、安静、草原、牧人、热爱草原等)师总结:这是作曲家
16、汉希贤根据诗人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而成的无伴奏合唱曲,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比相照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加充实,意境得到升华。使这首优美的民歌形像更加饱满,色彩更为丰富!3、兔听无伴奏合唱牧歌分析,讨论作品特点、结构。进一步感受音乐美.(1)播放音乐,学生认真聆听。提问:A、你们能听出那几个声部呀?(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大盘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组成的。师引导学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坍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为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B、这首合唱可分为几个乐段?(引子局
17、部、第一乐段、第二局部、第三局部、尾声局部)(2)分段欣赏。每个乐段表达了什么内涵?力度意境出现的声部与音色特点引子局部:PP草原由近到远女低:饱满柔美舒男低:浑厚结实缓第一乐段:f草原的辽阔宽广女高:明亮华美第二局部:rnf草原的连绵起伏男高:高亢明亮悠第三局部:f歌唱草原赞美生活四个声部长尾声同部:ppp意犹未尽余音绕梁女高领唱(3)I可学们两首牧歌比照起来,你更喜欢哪一首呢?为什么?生:无伴奏合唱。因为更能显示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三)学生实践与才艺展示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现在老师伴随K牧歌音乐给大家跳一段蒙古舞蹈怎么样?.设计意图:经过老师的带动使课堂气定活
18、泼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让学生投入到音乐当中,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I可学们,看你们这么喜欢这首歌曲,我有个提议,为牧歌尽上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项任务完成。1、听赏音乐,划出音乐的旋律线或音乐使你联想到的画面画卜来。2、随音乐朗诵歌词。3、上台表演舞蹈,可模仿老册的舞密动作或臼编动作。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牧歌3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四)拓展延伸欣赏:无伴奏合唱G小白菜四、小结同学们,通过欣赏牧歌,我们对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感受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对歌曲有了进一步了解,开阔了视野。不同音乐创作形式带给了我们不同的音乐美感,欣赏无伴奏合唱牧
19、歌3,老师相信这优美的旋律深留在你们的脑海里,当然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的民歌,正是这些民歌激发百乐创作者的灵感,给他们提供J音乐创作的素材,才能使我们欣赏到更美的音乐作品,也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的民歌吧,第3课时教学内容:小巴郎,童年的太阳3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凯并能用新疆手鼓的典型节奏为歌曲6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伴奏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体会到新翎音乐独教学过程一、歌唱表现随伴奏演唱歌曲1.播放歌曲的伴奏.2、导入情境。有表演地复习演唱歌曲。3、进入情境。通过演吗回忆第一课时的学过的内容,进入故事情境.1、歌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六年级 下册 音乐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448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