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采血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护理技术.docx
《动脉采血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护理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脉采血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护理技术.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动脉采血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护理技术01.感染:【临床表现】穿刺部位皮肤有红、肿、热、痛:严重者有脓肿形成;个别病人会出现全身的症状如高热。血液培养有细菌生长。【风险评估】1.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 .动脉穿刺点未完全结施前,有污染的液体渗入针眼。【预防措施】1.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遵守操作规程,若怀疑有污染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3 .穿刺前认真选择血管,避免在已出现破溃、感染、硬结、皮肤病等情况的部位穿刺。4 .采血后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5-10分钟。【处理措施】已发生感染者,除对因处理外,还应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02.皮下血肿:【临床表现】穿刺点周围皮肤苍白、毛孔增大,皮下肿大
2、边界清楚。严重者,穿刺点周围皮肤青紫,肿块边界不清,水肿加I剧;病人穿刺口局部疼痛、灼热、活动受限。【风险评估】1 .短时间内反更多次在血管同一部位穿刺使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造成皮下渗血。2 .对血管解剖位置及皮下走行不熟悉,盲I=I进针,不注意进针手法和角度,针头在皮下多次进退,或针头穿过对侧血管壁,造成血管损伤。3 .抽血完毕后穿刺部位按压时间不足10分钟,按压压力不够,或拔针后由病人及其家属代劳按压,护士没有详细的指导按压要点,以致血管得不到有效按压。4 .穿刺针头太大,引起血肿。5 .动脉管壁厚,易滑动,半小时内下床活动。6 .老年病人血管脆性大、弹性差。7 .操作前对病人的病情了解不够
3、,对凝血功能不好成使用抗凝剂的病人抽血,按正常时间按压后,仍然会出血形成血肿。8 .股动脉穿刺时穿刺点过高,或反复穿刺并未正确按压,引起腹腔血肿。【预防措施】1.加强穿刺基本功的训练,掌据穿刺技能。掌握进计的角度和深度,缓慢进针,防止穿破动脉后壁,引起出血;9 .避免在同一部位反梵穿刺,引起动脉痉挛,增加对动脉的损伤度,造成出血不止。10 若压迫止血无效时可采用加压包扎,局部加压止血5-10min;或用小沙袋压迫止血20分钟左右,宜至不出血为止;凝血机制障碍者及老年人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11 严重凝血机制障碍者应避免动脉穿刺。【处理措施】1.发生血肿后可采用局部湿,热敷,24h内采用冷敷使血管
4、收缩利于止血。2 .24h后采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也可采用烤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3 .给予50%硫酸镁湿敷,使血肿消退,疼痛减轻。4 .可内服或外用活血化瘀的中成药,以消除血肿。5 .如血肿较轻,应观察肿胀范围有无扩展,若肿胀局限,不影响血流时,可暂不行特珠处理;若肿胀加剧应立即按压穿刺点并同时用硫酸镁湿敷。03.误刺神经:【临床表现】穿刺时病人若出现肢体麻木或剧烈疼痛,提示有可能刺到周围神经。【风险评估】进针手法和角度不合适,盲目进件,进针后未宜接刺入血管,针头反复多次在皮下进退。加强护士个人业务素质,熟悉动脉刺的解剖位置,掌握血管的走行及深度。做到一针见血,
5、减少刺激。【处理措施】误入神经应立即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穿刺。04.动脉痉挛:【临床表现】血管痉挛时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体可出现麻木、发冷、苍白等动脉缺血症状,而局部无大出血或张力性血肿现象,长时间血管痉挛可导致血管栓塞。【风险评估】进针手法不合适,盲目进针,针头反熨多次在皮下进退。【预防措施】1.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消除恐惧等不良心理,使其放松。6 .热敷局部血管。【处理措施】1 .如果穿刺针头确定在血管内,可暂停抽血,待血流量逐渐增加后,再行抽血。2 .若穿刺未成功,则拔针暂停穿刺,热敷局部血管,待痉挛解除后再行动脉穿刺。05.血栓形成:【临床表现】较少见,主要发生在股动脉穿刺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脉 采血 技术 操作 并发症 预防 处理 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426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