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专项规划.docx
《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专项规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专项规划目录第一部分规划部分2第一章规划总则2第二章生活垃圾量预测8第三章生活垃圾分类体系规划9第四章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规划14第五章近期建设规划19第六章规划实施建议2()第二部分实施方案23第一章工作目标23第二章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责任分工24第三章主要任务25第一部分规划部分第一章规划总则1.1 规划期限规划近期:2021年-2025年;规划远期:2026年-2035年。1.2 规划范围新区行政区划范围,803平方公里,包括3个街道、6个镇,分别为街、珠江街、龙穴街、东涌镇、榄核镇、大岗镇、黄阁镇、横沥镇、万顷沙镇。1.3 规划依据1.3.1 国家和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
2、和国城市容貌标准(GB50449-2008)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CJJ179-2012)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T47-2016)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环境卫生技术规范(GB51260-2017)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GBT50337-2018)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84-2012)1.3.2 部委政策法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年修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
3、第101号令)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26号)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作的意见(建城(2016)227号)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十部门出台)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2019修正)1.3.3 省政策法规文件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与收集设施设置指引(粤建城函(2020)398号)省生活垃圾处理“十四五”规划1.3.4 市政策、法规、标准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规定(市人民政府令第132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市人民政府令第59号)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樵府办(201
4、1)41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意见(穗府办(2014)33号)市城市管理专用作业车辆和设备管理办法(2018年8月8日起施行)市购买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服务管理办法(2021年4月9日起施行)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及作业规范(2015年8月1日实施)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指引(2019年6月14日发布)市餐饮行业生活垃圾分类指引(2019年6月24日发布)市小区(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指引(2019年7月8日发布)市商务办公生活垃圾分类指引(2019年7月15日发布)市酒店/宾馆生活垃圾分类指引(2019年8月2日发布)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指引(2019年9月17日发布)市公
5、园/景区生活垃圾分类指引(2019年9月29日发布)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指引(试行)(2020年1月15日发布)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2020年3月31日发布)1.3.5 相关规划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5)区发展战略大纲(2017-2035)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战略规划(2018-2035)新区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15-2025)区相关重点发展区域规划1.4 规划目标构建安全可靠、科学合理、技术先进、适度超前的新区环卫收运系统,落实环卫设施用地,保障环卫设施有序建设。根据最新的法定规划开展新区垃圾分类收运系统战略规划及
6、实施方案,协调法定规划与专项规划之间的主要矛盾,使两者相互衔接,进一步加强规划的可实施性。以有效整合现有环卫资源、满足城市环卫需求为目标,结合区总体规划、空间规划等相关法定规划成果对用地布局的要求,落实规划环卫设施用地。构建区“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规划一张图”,一方面便于管理部门对环卫设施的管理,另一方面为环卫设施建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1.5 规划发展策略1.5.1 聚焦“前端预防”,提升源头减量水平推进“前端预防”,是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的重要手段。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除了在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开展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限制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行动外,还应大力推进上层固废大分流,推进生产者责任制,实施
7、强制分类等“前端预防”手段,推动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有效实现。1.5.2聚焦体系建设,提升收运系统功能以全面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为战略引领,把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系统功能作为决定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发展质量的关键环节,增强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可靠保障。1.5.3 聚焦“末端处理”,提升循环处理能力落实“前端预防、分类收运”战略,在此前提下,构建循环处理系统,实现对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综合处理是将多种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以适当的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循环处理系统。规划将优化不同处理设施的数量和选址,优化生活垃圾物流在不同处理设施之间的分配,从而改善生活垃圾处理的效果,降低生活垃圾处
8、理的费用,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1.5.4 聚焦空间布局,提升规划引领作用优化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设施空间布局,有效衔接国土空间规划,是保障本规划有序实施的关键举措。规划根据区国土空间发展战略、城乡空间网络体系以及相关刚性管控要求,优化完善设施布局,并有效反馈国土空间规划,实现规划编制的有效传导,提升了规划的引领作用,保障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系统的有序建设。1.5.5 聚焦科学创新,提升城市形象标杆科技创新是实现智慧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撵,在精细化管理、智慧化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规划将积极探索新工艺、新技术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系统的应用和适应性分析,以提升基础设施的综合保障能力,从容应对未来
9、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需求。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设施的高标准规划建设,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城市管理的智慧化精细化,塑造城市文明形象名片。第二章生活垃圾量预测2.1 生活垃圾清运量预测(不含餐饮垃圾)采用类比法、平均年增长率、灰色模型预测法、线性回归分析法预测区生活垃圾清运量。2025年规划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587吨/日,2035年规划生活垃圾清运量为3450吨/日。2.2 餐饮垃圾量预测采用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I84-2012)指标法和生活垃圾量占比估算法预测餐饮垃圾量。2025年规划餐饮垃圾量为188吨/日,2035年规划餐饮垃圾量为423吨/日。第三章生活垃圾分类体系规划3.1 区
10、生活垃圾分类种类的确定3.1.1 生活垃圾分类种类根据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2020修正)、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战略规划(2018-2035年),市目前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结合生活垃圾的组成、利用价值以及环境影响程度等因素,本规划延续这种分类制度,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3.1.2 不同区域生活垃圾分类方案规划近中期形成源头分类+资源回收的生活垃圾分类路线,实行生活垃圾分四类的源头分类制度,其中有害垃圾强制分类,公共机构和企业实行强制源头分类四类制度,培育居民源头分类习惯,推行居民生活垃圾强制源
11、头分四类制度。分类后续环节配套相应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设备设施。在以上分类的基础,根据居民住宅区、商业办公区、公共场所和道路产生垃圾的不同性质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种类进行调整,具体如下。表241.不同区垓生活垃圾分类方案场所垃圾类型居住住宅区可回收物、餐房垃圾、有喜垃坡.其他垃圾商业办公区可回收物、W后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餐饮服务姣营场所可回收物、餐房垃圾、其他垃圾公共场所可回收物.其他及坡商场、超市、农副产品市场可回收物、器国垃圾、其他垃圾乡村地区可回收物、茶场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3.2 区生活垃圾减量化3.2.1 控制生活垃圾源头产生量结合区实际情况,提高区整体居民的环保意识,积极开
12、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增强社会互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全区居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吸引和鼓励更多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建立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各类废弃物源头减量工作机制,鼓励单位和个人在生产、生活中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3.2.2 固体废弃物分流体系建设明确生活垃圾收运范围,规范工业垃圾转运,禁止将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垃圾混入生活垃圾进行投放。明确固体废弃物流向及责任主体,防止工程渣土、建筑废弃物、园林垃圾、工业垃圾、装修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混入生活垃圾收运系统。3.2.3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建立由回收点、回收站、分拣加工中心共同组成的、覆盖生产、生活的再生资源回收三级网络,逐步扩大再生资
13、源回收网点,推动现有网点的升级改造。创新回收模式,提升回收效率,在再生资源回收三级网络建立的同时,组织区内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全面推广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等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方式,统筹餐厨垃圾、园林垃圾、粪便等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3.3 区生活垃圾分类排放3.3.1 生活垃圾分类方案区城区生活垃圾分类采用“源头分类+资源回收”分类技术路线,建设垃圾分类资源转运中心,整合资源回收网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系统,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系统。规划拟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环节简化农户一级分类+村二级分类的模式。村二级分类解决农户一次分类不到位问题,由保洁员上农户家门口收集
14、垃圾,对生活垃圾第二次分类。通过二次分类,既解决农户一次分类不到位的问题,又减少需转运处理的垃圾总量,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3.3.2 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提升源头分类质量,实现生活垃圾准确投放;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容器改造,垃圾收集容器应符合现行标准塑料垃圾桶通用技术条件(CJ/T280)等要求。建立各方责任明确的生活垃圾分类综合治理机制,落实各镇(街)属地主体责任,落实各镇(街)对辖区内居民区、单位的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指导、监督职贲。发挥居民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居委、业委、物业等积极性,形成“四位一体”联动机制,做好居民区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协调推进和指导监督。3.3.3
15、提高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建设标准根据垃圾产生量及分布状况,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压缩转运设施和环卫停车场,科学优化运输线路,提高垃圾收运效率。更新现有的符合改造条件的转运站,升级建设标准低、运行时间久的转运站,建造高标准的垃圾(分类)收集、分选和转运设施,逐步提高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3.3.4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以焚烧和生化处理技术为主,焚烧和生化处理残余物进入末端处置阶段,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加快推进居住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的“两网融合”,建立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网点和中转站,全面推行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分类处理。3.3.5
16、 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制坚持党建引领垃圾分类工作,建立镇党委(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第一责任人的领导机制,逐级建立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制度,采取分片包干形式逐层压实责任,切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开展。加强督导检查,由区分类联席办负责,每月对各镇(街)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进行全类型、全流程检查评价。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区、镇(街)二级机关有关考核体系,建立评估体系,制定量化生活垃圾分类考核细则,明确考核标准及考核内容。第四章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规划4.1 可回收物收运规划源头分类产生的可回收物,通过在社区、村居、机团单位设置回收点,大中型垃圾转运站设置分拣细分区,由再生资源回
17、收利用企业运输至回收利用中心。大件垃圾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收运,在大中型垃圾转运站进行拆解分拣,再运输至回收利用中心。推动供销系统与环卫系统两网融合,各镇街统筹,在社区及行政村建设标准化再生资源站点,没有条件单独设置再生资源回收站的,可以与垃圾收集站合并设置。推动共建收运队伍、共营处理利用平台,组织“资源回收日”活动。4.2 有害垃圾收运规划有害垃圾强制分类,按照便利、快捷、安全的原则,设立专门场所或容器,对不同品种的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收集、暂存,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有害垃圾标志。由于有害垃圾产量较低,但是分布较分散,规划远期每镇街配置一辆有害垃圾收集车辆(1吨),定期采用巡回收集方式收集至各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生活 垃圾 分类 系统 专项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426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