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doc
《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最初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吸引到我是因为它的名字,让我联想到了曹雪芹先生笔下的“金陵十二钗”,十二个鲜活的如花女子。而相隔数百年之后,同在金陵,这个六朝古都,又孕育出十三位可歌可泣的人物金陵十三钗。金陵十三钗主要讲述的是1937年南京沦陷以后,日军进行血腥屠城,所到之处血流成河,哀鸿遍野。此时南京的一个教堂临时成为了避难之所,一个美国殓葬师、一群教会女学生、几个军人和伤兵还有14个沦落风尘的秦淮女子都来到了那里,共同应对一场生死浩劫。最终日军还是闯入了那里,发现了女学生,中国军人殊死抵抗,以生命的代价救下了这些女学生。然而日军再一次要求强征女学生前往庆功会表演节目。女大学生们
2、不堪受日军凌辱,决定团体自杀。却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和假扮神父的约翰救下。这12个平风尘女子,身披唱诗袍,怀揣利剪,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生死之约。想想国军战士们如何用身体来抵挡坦克,我就心惊肉跳。想想豆蔻死的惨景,真的很揪心。那种惨,好像不是能够想象的,不敢想象那些画面,那种仇日情绪一下子就在我心里翻腾。很多读者看到那里,大声嘲笑她们的傻,竟然会为了琵琶弦、耳环和猫而跑出去冒险,而对于没有多少寄托的秦淮妓女而言,即便是琵琶弦、耳环和猫,都值得她们冒死追寻。这就是她们的精神寄托,无关世间安稳和动乱,毕竟她们是遭人嘲笑戏弄的边缘人啊。和平年代,她们也是边缘人,战争年代,同样没有逃脱边
3、缘。从良家女子变为妓女起,她们就学会了在自我的世界里求生存。同是13岁的豆蔻年华,教堂里的女学生们依然过着天真浪漫的生活,而玉墨就被迫从一个好女孩变成一个“坏女人”,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儿在春天到来之前就遭受了残忍的摧残,她本该天真无邪的生活彻底被那些逼良为娼的人们所改变了。在这些岁月里,她们的天真浪漫早已消耗殆尽,受过摧残的她们更懂得保护年幼的女孩,所以她们挺身而出了。恰恰是这样一些边缘女性,她们在关键时刻,用生命包容了这个世界的丑陋。她们的英勇可歌可泣、可叹可悲。她们的伟大更显得日军的卑鄙,对她们的敬佩更激发我们队日军的憎恨。那曲秦淮景,她们是第一次穿着学生服唱的,而在书娟的回忆里,却是穿着艳
4、丽旗袍的十三钗。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秦淮河岸,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地窖里留下了她们最终的光彩,很凄美,很苍凉。吴语总柔软,却唱了一曲的刚烈。在古诗泊秦淮里有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其实不然,商女亦知亡国恨!#485226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2看完金陵十三钗,我很难不被这十三钗触动,我甚至会忘记了她们的职业妓女。她们第一次来到教堂的时候,眉目艳丽,穿着旗袍披着貂皮,嬉笑怒骂,走起路来腰肢一扭一扭,满是风尘女子的味道。一来就占领了地下室,在里面肆无忌惮地打牌,换衣服,衣衫不整地和外国人调情。“她们把秦淮河的脂粉味带进了教堂。”一群让人生厌的女人。没人会想到就是这样一群女人,会为了
5、一根琴弦而用生命犯险,没人会想到,就是这样一群女人,愿意用命去护着一群抗拒她们的孩子。人性这是我在她们身上最为触动的一点,也是贯穿了整部电影的一点。我不想谈诸如大背景下小人物的纠结这种宏大的主题,我只想说一说电影里的这群人体现出来的人性和感情。张艺谋在电影里,用了很多反转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将这份人性和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得那么动人。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她们不是完美无缺的,她们都有缺点。那个来教堂收殓教父的外国人约翰,贪财,好色,怕事儿,应对男孩的免费修车请求不为所动。这样的一个人,在日军闯进教堂时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躲起来,把那群无力的女学生丢在外面。但就是这样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6、用还在颤抖的手撑起了教堂的红十字旗,大声控诉日军的罪过和教堂的不可侵犯,将那群女学生护在身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同伴告知自我仅有唯一一个机会离开南京时说“我不能抛下那群学生”。当然还有那群女人,我还记得她们因为怕死把全身是伤的军人赶出教堂时的气愤,所以我能更清楚得感受到看到她们代替女学生赴死时的难过。这样先抑后扬的手法,让这份人性更加动人。电影中的每一个正面人物,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这个特征,都有着一份生命的鲜活。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发生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电影背景便免不了战争的血腥和惨痛。电影的开场就是女学生在战争的狼藉中逃命,身后是狰狞的日军。导演在电影开头就不遗余力地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日军的残忍
7、。其中中国军人排成队,用身体挡住坦克,让爆破手尽力接近坦克的画面狠狠地刺痛了我。落后的祖国啊,付出那么多条生命才炸掉了一辆坦克,而敌人后面还有很多辆坦克。张艺谋是细节处理的高手,他让紧接补上的那辆坦克只在镜头里出现一小部分,但已经足够刺痛人心。那十几个女人的出现让我们短暂地忘了这份残酷,将欢笑和生机带进了教堂。敌人是野蛮的,军人是冷酷的,女学生是惊恐而苍白的,仅有这十几个女人是鲜活的,笑嘻嘻的。她们来的时候是笑的,包括最终决定代替女学生赴死的时候也是笑嘻嘻的,爽朗甚至有点泼辣地叫喊要改一改自古以来“婊子无情”“商女不知亡国恨”的骂名。她们在笑,约翰教父在强装地笑,女学生因为逃过一劫在笑,她们都
8、在笑,笑得让我们差一点就相信了这次赴宴不是必死,那些女人还有机会回来,直到小蚊子上车前突然爆发的哭喊,我们才突然醒悟。导演一向没把主角刻画成完美无缺的英雄,人性的第一个字是人。他用小蚊子的哭告诉观众,这些女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会怕死,但即使这样她们仍然选择赴死。最终她们离开教堂时,镜头从空中往下俯拍十三钗们穿过地上大大的红十字架一个个走出去,红十字架是救赎、生命的体现,这样的镜头让这一次离别充满杯具和讽刺色彩。电影结束了,人们的思考却没有结束。#485227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3观后对片中多个镜头历历在目,心境分外沉痛。战争是不分国家、不分地域、不分种族的,战争是残酷的,在我们抱怨当年日军暴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影 金陵 十三 观后感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41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