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全册).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全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分别与小学和高中阶段的伯息技术教育课程相衔接,姑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期域。为有效指导和规范全市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St依据2000部下发的W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3的有关精神,参照2012年5月由中国教育技术年息技术鼓育专业委员会在中小、学佑息技术课程网上正式公布的4基础教力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相关内容,说循吉林省教ff厅教研室综合部下发的吉林省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结合我市教学实际制定本教学指导念她。皇
2、大家认出货彻执行。一、学科教学基本理念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佶总素养.学生的伯息素养我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在熟悉并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柯即的能力:枳极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SS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礴。信息素养在课程目标的不同维度均有体现.其中.在知识与技能维度,强词/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的施本概念、原理、思想,以及常用工具、手段、技术的基本操作与应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强调通过
3、具体操作或应用过程,在实际体脸中掌押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情感态度与价位观维度,强阔理解信恩技术的技术思想,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对信息道的.信息伦埋、伯息文化产生感悟与内化,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旗识和态度,积极、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忠技术,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初中阶段例重对信息技术基本特征的总结能力的培养,注空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方法的奥陶,关注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的培养,以迁移应用为标志,以顺应信息文化为目标。初步学会思考信息技术的价值并形成
4、枳极而健康的态度,把佶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二、学科课堂教学基本原则(-教学要准确把樨课程目标整体上,信息技术教学要着眼学生的发展,充分理解课程的嘱本理会,掂确把握课程的闩标,充实教学内容,哲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学习第图.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引导学生亲历利用信恩技术发现向阳、分析问遨和解淡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技术行为习惯。(一)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体现信息技术的时代特征估息技术教要要梏切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实践以及当地的社会
5、发展.适度设置真实性的学习仔务、典型案例或研究性课麹,以引&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遨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主动探咒知识、掌娓技能、发展能力。教学中要尽可能展现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巾致藏的人文精神,要始终渗透有关社会责任礴的培养,并有意识地设计相关的人文、社会教育主1S,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不断内化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甑识,逐步养成负由、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三)教学要关注全体学生信息素养是当今社会每个公民应必备的基本素养.所布学生不论处在何种环境,不论其个人特征如何,都应该有接受信息技术教ff的机会,使其具有适应时代需要的信息技术素养。
6、在教学实践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暴础。四)多维度目标的主动建构信息技术课程既坚持学生对信,&技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建构,也强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信息意识、解悟信息文化、内化情感态度与价侑双,一方面应注该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主动建构,注重与信息索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世判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即的能力的有效培养:另一方面,也应注重学生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的感悟与内化,引导他们形成极极的有关信息时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N络道德观念和贲任心,养成利用计簿机和网络开
7、展学习的交好行为习惯。()教学目标初中阶段的侑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经验的枳崟与积极的反思,达到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协调提升,具体教学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i、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r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宜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笛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师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7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其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第遵照法律和道始行为负贵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六)教学
8、内容初中伯恩技术教学内容共七个模块,其中模块七为拓展模块.具体模块内容如下;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2)信息技术应用初步(3)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信息技术发展给势模块二;计笄机硬件基础与系统管理(】)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2)信息的数字化(3)常用进制及进制转换(4)伯息安全模块三:计舞机网络与信划交流(D嘲络基础知识(2)信息获取与共享(3)信息交流模块四:信息加工与友达(1)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2)制作演示文稿(3)图片处理(1)动画制作(5)声音信刖的加工与表达(6)视猱信息加工初步模块五:算法与程序设计*法(2)Y13程序设计初步模块六:网站设计与评价(1
9、)网站的基本结构(2)网站的策划与设计(3)网站评价模块七:机器人设计与制作(D机器人尚介(2)机湍人常用传出器(3)机涔人制作方法根据古林行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3.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两个年段开设,每周不少于1课时,总课时不少于68课时.(七)教学要求1、明确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中要根据初巾信总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来规划好初中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2 .以信息索养提升为核心H标提升估总素养是中小学信恩技术教学的核心目标,也是中小学伯息技术课程价值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工作过程
10、为主线,把软件操作百成是实现工作过程的荔本方法,通过完成工作.让学生体脸到利用信息技术耨决实际问跑的优势所在,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3 .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要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注策过程性评价,通过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三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一)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研究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休系,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岷系,理解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从学校设备和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步骤要恰当合埋,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符合逻辑规律.方法娈灵
11、活多样;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性格、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情况.教学没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注意教学的针对性.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解和生理特点以及感知的规律.不断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1 .教学目标分析对整门课程及各救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8S”(即与班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2,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关注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tII智力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的知识基础j.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分析.3 .学习情境创设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
12、的情境。4、信息资源设计与提供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集种受源在学习本主SS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去获取(用何种手段、方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同超.如果学生确实有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以帮助.5 .自主学习设计、自主学习设计是拓个以“学”为中心教学没计的核心内容.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巾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拊锚式教学法和随机进入教学法等.根掘所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时学生的自主学习应作不同的设计.6 .怫作学习设计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总义建构,整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 年级 上册 信息技术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409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