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2024版》.docx
《《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2024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2024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2024版)前言2组织领导及管理措施3中医临床科室设置与建设6其他临床科室中医药能力建设Ii中药房建设13中医药医疗质量管理17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20中医药科学研究23中医药文化建设28综合医院是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重要平台,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2011年5月,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局、原总后勤部卫生部组织制定了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试行),用于指导各级综合医院的中医药工作。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系列重要文件对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作出进步部署。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国家卫生健康委
2、、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Ti生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依据新时代关于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新要求,在总结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试行)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组织修订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试行),并形成了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指南(2024版),供各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专科医院参考使用。组织领导及管理措施综合医院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医院中医药工作,加快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提高临床疗效、医疗质量和管理绩效,促进综合医院高质量发展。一、组织管理(一)
3、医院应当有院领导相对固定分管中医药工作,成立由院领导为组长,医务、教学、科研、人事、信息、中医临床科室、药学、护理等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医院中医药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协调解决中医药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中医药政策措施的落实,并在医疗管理部门中明确责任人负责全院中医药业务管理。(二)中医临床科室应由有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背景的人员担任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组织制定本科室的发展规划:组织开展中医药特色技术,开发中医服务项目与特色中药制剂:在医院统一安排下,负责组织指导和培训推广中医药业务,参与医院中药用药规范及中医适宜技术操作
4、规范的制定工作等。(三)医院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将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的负责人纳入医院相关管理委员会,参加相应会议和活动,规范、落实中医药政策。二、管理措施(一)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中医药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医院整体发展规划。根据医院自身实际确定中医药业务重点发展方向,明确具体任务要求与责任分工,落实跟踪评估管理。(二)设中医临床科室的公立综合医院要把建立中西医协同发展机制和多学科诊疗体系纳入医院章程,将中西医联合查房、会诊纳入医院管理制度。(三)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投入,在科室建设、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重点保障。结合医院发展安排资金,支持中医特色专科专病、中西医协同等工作建设。
5、(四)建立完善中医药服务绩效考核机制,统筹优化并差别化实施中医临床科室绩效,鼓励和引导提供中医药服务。鼓励将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其他临床科室,鼓励将中医药服务提供情况纳入医院各临床科室及其管理人员年度工作考核目标。注重从中医药服务的数量、质量和产生的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考核,避免以单一经济指标作为考核依据。(五)在职称晋升、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为中医药人员创造条件,保证与西医药人员同等待遇。要支持临床类别医师学习中医药知识技能,布学习时间、薪酬待遇等方面予以保障。完善综合医院中医药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完善中医药职称评聘制度,把中医医学才能、医德医风作为主要评价标准,把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主要评价
6、内容,以中医药理论掌握程度和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处理疾病的实际能力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六)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落实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在现有病历记录系统内建设完善对中医主病主证、四诊信息、理法方药等中医诊疗服务信息要素的采集,支持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鼓励建立中医优势病种或专科专病数据库。(七)有条件的医院可探索建设医院中西医结合重大传染病防治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并将中医药防治举措全面纳入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建立有效机制更好发挥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八)支持临床一线人员参加各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相关学术团体和组织,并积极参加国内外中医、中
7、西医结合学术交流。鼓励有条件的医院与其他国家联合开展交流研究,传播中医药文化。(九)推进远程医疗,牵头建立或参加多种形式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联合体,开展远程医疗工作。中医临床科室设置与建设中医临床科室是综合医院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主要力量,是落实中西医协同的重要支撑,应在医院中医药工作中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县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并发挥好对基层中医药工作的指导和辐射带动作用。一、基本要求(一)中医临床科室根据临床需要能够提供中药饮片、中成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等中医药服务。(二)紧密结合医院的发展重点和中医药治疗有优势的领域及病种,分层次、分阶段
8、开展中医专科(专病)建设。(三)积极将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其他临床科室。有条件的医院可探索开展中医药嵌入式服务,支持中医类别医师进入临床科室提供中医药服务或与相关科室人员组成多学科诊疗团队(MDT),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四)注重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服务,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二、科室设置(一)三级综合医院全部设置中医临床科室,作为医院的一级临床科室。鼓励有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二级学科或专业组,诊疗科目设置中医二级科目。(二)三级综合医院应根据临床专科发展和建设情况设立中医病床,原则上床位数不低于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的5%。具备定规模的医院,
9、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独立中医病区。(三)鼓励和支持二级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四)设立中医门诊,有条件的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开设不少于3个中医专业,有条件的二级公立综合医院开设不少于2个中医专业。开设中医专业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科、推拿科、骨伤科、皮肤科等专业。(五)有条件的医院可在门诊设立体现中医诊疗特色的中医综合治疗区,在病区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根据临床需求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等服务。三人员配备(一)中医病房每床至少配备0.4名中医类别医师和0.4名护土。医师配置能满足三级查房制度的基本要求。(二)中医门诊根据患者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和工作量的大小,合理配备一定数量和层次的中医类别
10、医师。承担中医临床带教任务的中医临床科室,可适当增加中医类别医师的数量。(三)三级医院,至少有1名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医师。二级医院,至少有1名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医师。(四)三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原则上应当具有中医类别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临床专业10年以上。二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原则上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或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五)中医临床科室的护士应当具有中医护理学背景或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技能的闵位培训,能够开展辨证施护和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六)主管中医病房的护I:长应当具有中医护理学背
11、景或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技能的岗位培训,能够指导护士开展辨证施护和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四、医疗用房()门诊诊室的面积应满足开展业务的需求。三级医院,净使用面积不少于90平方米;每诊室净使用面积不少于9平方米。二级医院,净使用而积不少于60平方米:每诊室净使用而积不少于9平方米。(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每床平均净使用面积。(三)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区或治疗室的净使用面积均不低于18平方米,能满足中医药服务的开展。(四)医疗用房的布局和内部设计要体现中医诊疗的特点。有条件的医院应集中设置中医诊室、中医综合治疗区(室)及中药房,以形成相对独立、便捷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五
12、、设备配置根据专科业务工作的需要,配备相应的专科诊疗设备:(一)基本设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治疗推车、脉枕、针灸器具、火罐等。(二)按照国家中医药局关于促进中医诊疗设备发展的意见的有关要求,根据中医药业务工作的需要,积极配备中医诊疗设备。(三)推进中医临床科室患者住院病案首页采用中医疾病诊断及编码,门诊处方采用电子处方,并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等文件规定书写。中医药相关信息数据采集、利用分析等需求功能实现纳入医院信息化建设总体布局予以保障。(四)承担中医药临床教学任务的中医临床科室,鼓励为其配备示教室及与教学相关的仪器设备。(五)医院应为中医临
13、床科室开展实验研究提供必要条件,具备招录研究生资格的导师所在的中医临床科室应配置相应实验室或开放公共研究平台。六、临床能力建设(一)有条件的中医临床科室应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以中医临床实践为依托,围绕若干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并持续稳定开展的重点病种,在不断挖掘整理中医经典和总结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梳理中医药在不同疾病和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治疗优势,研究解决治疗难点,提升临床疗效。(一)建设擅长治疗的优势病科I。规划并培育擅长治疗的优势病种。针对确定的优势病种,坚持中医药特色治疗,枳极应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制定并实施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评估方案,定期对优势病种疗效及中医药特色
14、优势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梳理治疗难点,持续优化中医诊疗方案。(三)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开展辨证施护,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专病)护理制度,制定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方案,开展中医特色护理评价并持续改进。(四)使用开发特色中药制剂。重视名家学术经验传承及临床实践经验总结研究,研制、开发、生产临床疗效明显的经验方和特色制剂。有条件的综合医院要根据药品管理法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等有关规定开发生产,若无生产条件,可与具备资质的医院或制药企业联合生产院内中药制剂。七、规章制度()建立科室行政管理制度,包括科室建设发展规划、人员岗位职责、人才培养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科研与教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
15、奖惩分配制度等。(二)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医护理工作指南等中医药行业标准规范和相关医疗护理技术诊疗操作规范,建立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并加强落实。其他临床科室中医药能力建设其他临床科室是综合医院除中医临床科室外,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重要平台,也是落实推进中西医协同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其他临床科室中医药能力,以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一、基本要求(一)根据临床需要提供中药饮片、中成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等中医药服务。(二)结合临床科室特色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优势病种和优势环节上的作用。(
16、三)开展中西医协同诊疗,根据诊疗需要,与中医临床科室进行联合查房。鼓励有条件的医院临床科室与中医临床科室联合建立中西医结合特色门诊、成立并管理中西医结合病房,提供中西医结合特色诊疗服务。(四)密切与中医临床科室开展业务协作并建立完善会诊或转诊机制。根据临床需要,与中医类别医师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MDT),共同研究实施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邀请中医类别医师参加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多学科会诊,不断提升临床科室综合诊疗能力。二、团队建设(一)根据临床需求,强化临床科室中医类别医师配备,与临床类别医师共同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按照登记注册的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民族医学科等诊疗科目,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
17、(二)对临床类别医师开展中医药专业知识轮训,使之具备本专业领域的常规中医诊疗能力,逐步做到“能西会中”。三、中医药能力建设(一)对长期应用、临床疗效显著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及时总结完善。(二)积极应用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强化对临床病例资料的分析、总结及诊疗方案的评估优化。(三)有条件的临床科室可与中医临床科室、其他中医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中西医临床科研协作,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四、保障措施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应建立临床科室中西医结合医疗质量管理评价体系,重点评价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疾病发展主要矛盾的有效干预能力、实际诊疗过程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符合率及辨证论治的准确率等指标,保证科室医疗质量的
18、持续改进。中药房建设综合医院建设中药房,应满足临床中医药服务需要,为患者提供安全洁净、质量可控、调剂科学的中药药物。一、基本要求能够提供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煎煮等服务。中药品利1、数量应当与综合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二、部门设置至少设有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医院可与符合相关资质要求的第三方合作进行中药制剂的研发和生产。三、人员配备(一)应配备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或经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一)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至少达到2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中药人员,三级医院不低于50%,二级医院不
19、低于40%。(三)中药房负责人,三级医院应当有副主任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二级医院应当有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四)中药饮片调剂组、中成药调剂组、库房采购组负责人,至少应具备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五)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负责人,应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人员或具有丰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老药工。(六)中药饮片调剂与复核人员,应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七)煎药室负责人,应为具有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煎药人员应为中药学专业人员或经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
20、。(八)医院应配备满足临床服务需求的中药师。(九)医院可聘请经验丰富的老药工参与中药饮片质量维护。四、房屋(一)中药房的面积应当与综合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二)中药饮片调剂室的面积,三级综合医院不低于100平方米,二级综合医院不低于80平方米:中成药调剂室的面积,三级综合医院不低于60平方米,二级综合医院不低于40平方米。(三)中药房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调剂室、中药煎药室应当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应当平整、洁净,应具备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等设施。五、设备(器具)配置中药房的设备(器具)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一)中药储存设备(器具)药
21、架、除湿机、通风设备、冷臧柜或冷库等。中药架药物名称清晰,无歧义,便于辨明。(二)中药饮片调剂设备(器具)药斗(架)、调剂台、称量用具(药城、电子秤等)、粉碎用具(铜缸或小型粉碎机)、冷藏柜、新风除尘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选配)、贵重药品柜、毒麻药品柜等。(三)中成药调剂设备(器具)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贵重药品柜、冷藏柜等。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可配备自动发药机。(四)中药煎煮设备(器具)煎药用具(煎药机或煎药锅)、包装机(与煎药机相匹配)、饮片浸泡用具、冷藏柜、储物柜。煎煮室应备有量杯(筒)、过滤装置、计时器、贮药容器、药瓶架等。(五)临方炮制设备(器具)根据实际情况选配:小型切片机、小型炒药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2024版 综合医院 中医药 工作指南 202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406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