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烈事迹材料范文.doc
《革命先烈事迹材料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革命先烈事迹材料范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革命先烈事迹材料范文 革命先烈事迹材料范文1尹象升(1903-1927),今寿光市赵庙乡尹家村人。1903年5月生于尹家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兄弟三人,尹象升行大,幼年聪慧,学业精湛。其父尹梦管是一位勤俭持家而略有文才的农民。他对尹象升的求学上进非常支持,决心率其次子、三子在家务农勤俭持家,赚点微薄收入,供给尹象升上学。尹象升在童年时期曾被人绑票,几经曲折后花费了180元大洋方得赎回,这次不幸遭遇,使尹象升在幼小的心灵上,埋下了痛恨旧社会、创建新中国的思想萌芽。从而也激发了尹象升立志求学上进,追求知识,以期挽狂澜于既倒。当我县废科举、兴新学之际。他只身离家到设在县城的寿光县立高等小学堂求学。192
2、2年高等小学毕业后,尹象升又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在校学习期间,受“五四”运动革命思潮的影响,他曾与同学孟雪园、刘崇江、王景鲁等创办文艺团体“健社”,研究文学艺术,宣传进步思想。后在校内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他经常给家乡的同学来信,宣传革命道理,开导少年学友,崇尚进步,为此曾引起守旧思想的教员怀疑,而使个别少年学友被迫弃学。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尹象升借回家度暑假的机会偕同在济南求学的学友,积极宣传上海“五卅”惨案,传播革命思想和掀起的罢工、罢课、罢市运动。他先后在稻田、营里寺、田马等高小内发表演讲,阐述全国风起云涌的新形势,曾激起了广大学生、教员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无比仇
3、恨,在寿光东南部掀了一个声援上海罢工的革命热潮。由于1923年“二七京汉铁路大罢工”和1925年的上海“五卅”惨案的爆发,激发了尹象升反抗帝国主义、铲除军阀的决心,在这风起云涌的形势下,广州、武汉就成为当时青年们向往的中心。虽然当时山东济南正处于军阀势力统治,但尹象升在学校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下,在进步学生组织“书报介绍社”的启发熏陶下,树立了“打倒列强,打倒军阀,到前线去,到革命洪流中去”的坚定信念。即于1926年冬,遵循中共山东省委的指示,参加了省立一师的百余名同学组成的南下武汉投入革命洪流的队伍。他们每人领取川资大洋30元,化装经商秘密转道青岛,后乘船经上海,而到达武汉。到武汉后,尹
4、象升就与朱道南、臧克家等80多名同学一起,考取了武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广州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被编入第一大队学习,得到了共产党人恽代英、邓演达等的直接教悔和培养。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结束。尹象升随同南下同学一起改编加入了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后又改编为叶剑英任团长的第四军军官教导团。部队在叶剑英同志的领导下,历经无数艰苦曲折,于1927年10月,徒步南下抵达广州。12月11日,尹象升随部队参加了共产党人张太雷、苏兆征、叶挺、叶剑英等领导的震惊中外的广州武装起义。此次起义是我国革命史上,与“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入”并称的“三大武装起义”。尹象升所在的
5、教导团3000多人及陶铸所领导的400多人,是此次起义的主力,声势浩大,战斗激烈,在广大工人赤卫队和进步农民的配合下,很快占领了广州市的绝大部分地区,大大震撼了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后方。尹象升在攻打广州市公安局的激烈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4岁,他是我市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中,为革命而血洒疆场的最早的一位革命战士。1982年11月2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革命先烈事迹材料范文2李家发,1934年生,安徽省南陵县人。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入朝后,李家发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七军一九九师五九五团一营一连二排六班当战士。
6、在一次敌机空袭中,他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朝鲜群众抢救衣物和粮食。他在战地练兵和修筑工事中成绩突出,荣立2次三等功。1952年冬,李家发任二排通信联络员,主要任务是传递战斗命令,常常要在敌人的炮火中穿梭。从部队所在庆坡岘的山腰到玉女峰的前沿,要通过一片200多米的开阔地,美军飞机每天都要在这块土地上倾泻成吨的弹药,通过时极其危险。但他英勇机智,每次都能及时完成任务,被誉为“铁腿通信员”。1953年7月13日,在金城战役反击的轿岩山战斗中,李家发所在的二排担负攻击116高地的任务。在部队前进受到敌人地堡火力阻滞时,李家发主动请战,担负起爆破敌人地堡的任务,机智地炸毁了主地堡外围3个火力点,他自己也身负
7、重伤,但仍然忍着剧痛艰难地向前爬进,在用最后一颗手雷摧毁了敌人的主地堡后,体力不支昏迷过去。反击部队迅速发起冲锋,然而敌人的另一个暗堡又响起了枪声,火力封锁再次拦住了部队前进的脚步。突击排新的爆破组几次尝试爆破都因敌人火力太猛而无法接近。离天明只剩4个多小时,天亮之前如果拿不下轿岩山,部队只有撤出战斗。正在紧急关头,敌人暗堡的机枪声突然静了下来。原来,昏迷的李家发不知什么时候醒了过来,以惊人的毅力悄悄爬近敌人暗堡,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暗堡的机枪射孔。为掩护部队冲锋,取得战斗胜利,李家发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李家发牺牲后,根据他生前提出的申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9月,
8、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他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同年12月1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轿岩山地区人民将李家发牺牲地附近的一条街命名为“家发街”。安徽省南陵县人民政府将他的家乡泉塘乡改名为“家发乡”,并建立李家发烈士纪念碑,以示纪念。革命先烈事迹材料范文3李铁梅(1892-1941年),原名李瑶林,字凤巢,现寿光市北洛镇范家庄人。李铁梅8岁入本村私塾,自幼聪明好学,学业优异,1909年他17岁时,考入县立高等学堂。辛亥革命后,他受当时反帝反封建的
9、民主革命思潮影响,积极投身革命。一次,他代替当时担任本村村正的父亲接待县官,见面立而不跪,惹得县官不满而质问,李铁梅则以“现在是中华民国,不是满清政府,为何跪拜。”侃侃陈词,驳得县官无言以对,一时名闻乡里。1912年,李铁梅在高等学堂毕业后,曾在罗庄、王古城、后疃等村教学。后因家中吃了官司,他毅然离家到东北去寻求舅父谋生,途中不慎,被火车轧去右臂,不得不又返回寿光老家。李铁梅回寿光后,为了谋生,便发愤攻读医15,拜傅家庄张宿源为师,他刻苦钻研,很快成为乡驰名医。他特别擅长肺病的治疗,在行医中,他结识了张玉山,后因经常为张玉山诊治肺病,彼此了解颇深,情投意合,在1924年8月经张玉山、延们真介绍
10、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化名李铁梅。1925年中共寿光党支部建立,他被选为支部委员。按照支部分工,他去南河一带,以行医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经他积极教育培养,很快发展了王辅之等5名小学教员入党,并成立了南河党小组。李铁梅言谈诙谐,好唱京戏,且善书法,结交广泛,在这前后他还在崔家庄发展了李子庚、李良轩、李瑞林、李光辉等为党员,从而壮大了寿光党的组织。1926年8月,中共寿光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李铁梅被选为地执委委员。为了革命的需要,根据组织安排,1925年他就与一部分党团骨干跨党参加了国民党。中共寿光地执委成立后,他又被推为国民党临时县党部领导成员。在此期间,他做了大量的统一战线工作。王家疃一位请他
11、当坐堂医生的掌柜刘代武,原来家境相当富裕,在李铁梅的影响下,逐渐趋向进步,变卖了大部土地和家产,资助贫苦百姓,甘心自食其力,后来参加了人民政府工作,成了医学界的代表。1928年,山东军阀张宗昌溃败,其残部张来友旋回寿光,驻扎在上口一带,招兵买马,以待东山再起。李铁梅即与中共寿光县委研究,亲自带领李光辉、张文杰等10余人,忍辱负重打入张部,视时机成熟,准备将这伙土匪武装改造成人民革命的武装力量。后因形势突变,党的工作难以开展,他们才根据县委指示,为准备以后的武装暴动而转入更加隐蔽的斗争。七七事变爆发后,李铁梅遵照县委指示,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到处向广大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37年牛头镇起
12、义时,他已是40多岁,虽然年高体残,仍是日夜操劳.为建立抗日人民武装呕心沥血。1938年,李铁梅与儿子一起参加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在后勤部卫生处工作。1941年,李铁梅在鲁中南与日寇作战时不幸被捕,敌人将他毒打折磨后,投入井内。事后经群众营救,幸免遇难,但经受这次惨无人道的摧残后,患了精神分裂症。不久,牺牲在莱芜县的响水湾,享年49岁。革命先烈事迹材料范文4马保三(1888-1964),原名马鉴堂.曾化名张炳炎,现寿光市牛头镇村人。192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2月在济南病逝,享年77岁。马保三在40年的革命生涯中,曾任中共寿光县委宣传委员,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第八支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革命 先烈 事迹材料 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39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