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docx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郭沫若诗歌特点,体会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情感美。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教学难点: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并学会表达。三、过程与方法:有创造性地运作“整体一一部分一一整体”的阅读教学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有创意地阅读。以“读说式”的课堂交流,培养学生“引经据典”地解读课文、阐述见解的能力。注重学生的课堂语文实践,
2、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本课主要采用课件展示法和点拨法。1.教师在课堂上应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形象宜观的图片演示配上优美的音乐熏染,帮助学生感受白鹭的优美。2.阅读课应重视朗读方法的指导,通过学生自读F1.悟,以读促悟,使学生形成能力。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山海关有一副对联非常奇妙,在那里存在几百年了,几乎没有人能够读出来。这个对联就是:上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下联:浮云涨长长长长长
3、长消。在这个对联中用了六个“朝”,六个“长”。所以说就算给你这个对联你都不知道这是在说什么,毕竟“长”和“朝”都有两个读音。你说这该怎么读呢?可是这却难不住郭沫若,郭沫若上去就读“海水朝(haishuiCha0),朝朝朝(zhaozhaoChaO),朝朝朝落(ZhaoChaozhao1.uo);浮云长(fuyunzhang)s长长长(Changchangzhang),长长长消(Changzhangchangxiao)J而有个人一会功夫就读出来了,这个人就是郭沫若。二、预习检测1 .作者简介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成仿吞、郁达夫等人成立
4、创造社:1923年于口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窕中国古代社会,宜到抗口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且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女神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口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
5、凰涅盘、女神之再生、炉中煤、口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2 .介绍背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口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口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三、“新诗”与“自由诗体”的概念。【
6、新诗】:新诗也叫现代诗歌、白话诗,是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的。一般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敬文诗等。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张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对新诗的艺术手法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从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H由诗】是新诗的一种,指在诗歌语言形式上不受格律限制的、较为自由的诗体。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一项成果,与当时诗歌内容革命性变化密切联系在一起。这类诗运用现代白话写作,打破僵硬的格律要求,诗行长短不定。四、学生略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一)诗歌层次划
7、分(1)前三节,描绘了一幅海涛汹涌、海天之上F1.云怒涌的宏伟而壮丽的画面。(2)第四节,过渡,由免入情,进一步突出了海涛汹涌的壮丽景象,乂引发了诗人的主观感受。(3)第五至第七节,对“力”的高度赞美。(二)基本内容理解1 .提问:诗题“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能否换成“站在地球边上放号”?(联系“独立寒秋”)明确:不能。“立”比“站”更具有一种审美意蕴,能够让人联想到巍峨的山、肃立的士兵等,更能展现一种高俊挺拔、庄市威严的姿态,让人回味。2 .提问:“谁”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明确:抒情主人公“我二“我”立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向整个世界呼喊,“我”应当是一种巨人的形象。过渡:
8、跟着这个巨人的目光,我们看到了地球上哪些景象呢?默读课文,圈点勾画。五、启示一一共情共鸣,引发壮志。1.本诗开篇写了F1.然景色,有什么特征?有何作用?明确: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3 .诗中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是如何交融在一起的?明确:经过诗人想象的飞腾和感情的港注,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人格进行艺术创造,自然形象便浸染者、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地球 边上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382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