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pptx
《社会工作理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理论.pptx(6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工作理论,PPT模板下载:行业PPT模板:节日PPT模板:PPT素材下载:PPT图表下载:优秀PPT下载:PPT教程:Word教程:Excel教程:资料下载:PPT课件下载:范文下载:试卷下载:教案下载:,2015级社会工作(蒙汉),授课人:刘强,社会工作理论,课程简介课程目标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参考教材,2,课程简介和目标,社会工作理论是指导社会工作者面对实际问题时,具体采用何种视角和介入策略进行实务的重要学问。本课程旨在为学生介绍社会工作中最为通用和前沿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素养,以及实务前的思考和判别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学习者可以更加精准的思考和设计社
2、会工作所面临的宏观和微观上的问题。,3,授课内容,本课程从理论范式的基本分类出发,梳理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演变和意义,分析了社会工作的哲理基础,并重点介绍社会工作理论中的心理动力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系统视角、生态视角、社会发展视角、存在主义、灵性视角、结构视角、赋权视角、女性主义视角、叙事治疗、寻解治疗、优势视角等知识。,4,第一章 社会工作理论概述 第二章 精神分析理论 第三章 认知行为理论第四章 心理社会模式 第五章 人本主义理论 第六章 功能派社会工作 问题解决模式第七章 任务中心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授课计划,第 十 章 系统理论 第十一章 生态理论第十二章 激进批判理论第十三章 社会支
3、持理论第十四章 女性主义理论第十五章 赋权/倡导理论第十六章 优势视角理论第十七章 叙事治疗理论 第十八章 后现代/多元文化理论,授课方式,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讨论式教学,6,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首先结合社会工作理论相关知识的发展和基本模式,提出相关的问题,由学生根据阅读相关论文和材料及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评价,然后结合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系统讲述。保证学生对主要社会工作理论的重要观点进行理解和掌握。,7,情景式教学,按照班级人数和所涉及的社会工作理论及案例,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完成一个社会工作案例的情境式演出和案例分析。,8,讨论式教学,分组对某一社会工作
4、理论的内容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进行课堂分享,提出自己和小组讨论的观点。,9,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10,参考教材,【1】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2】英派恩: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第三版),冯亚丽,叶鹏飞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3】英Barbra Teater: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余潇、刘艳霞、黄玺、吴腾 译,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11,第一讲 社会工作理论概述,社会工作理论初探理论的概念和构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关系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脉络,社会工作理论初探,社会工作是一个造成
5、改变的专业,需要同时努力造成环境与个人的改变。社工理论:个人心理取向个人与环境并重结构论理论与实务的鸿沟,机构实习时听闻,只要有爱心就可以把社会工作做好。爱心是态度问题和专业伦理议题,有无服务技能是专业知识良好与否的问题。建构系统化的理论有助于提高专业服务效能,以获得专业权威和社会认可。如果仅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对问题情境大多是以过去经验尝试作反应,不容易举一反三和推论,并不容易建构系统性知识,难以对问题提出解释,以表现出解决问题的工作技巧,并有效地预测服务结果。因此,理论是实务工作的基础。,理论有何用?,“理论无用”论 不仅盛行于社会工作,如政治学、经济学、行政管理,在相应的领域似乎也无法发挥
6、什么功效。理论是专业在同行之间或与其他不同专业之间,可以对话的知识基础和语言媒介。(避免人人以自身的直觉和灵感自居为重,否则学术和专业沦为神秘和玄学),理论及其相关概念,概念:一个名词,建构理论的基本单位,被赋予了某种语义上的意义,用来表示不同事物的特征。概念是一种符号,用来描述或形容某种现象。所以,概念是抽象的,来自经验的逻辑抽象或摘要,代表所描述的事实,是人们彼此沟通的符号。概念的先决条件是要有准确性和精确性,可以提供明确和有效的沟通。有时对某一事物以不同的概念描述,导致对概念的理解也不同,因此,要有效沟通,就要注意彼此对概念的定义是否相同。在学术上探讨问题时,使用的概念要做精准一致的描述
7、,才能深入理解专业知识和理论内涵。,理论及其相关概念,观点/视角(perspective):指分析事物的一种切入角度。典范/范式(paradigm):数个相关的理论所构成的一个理论取向,也就是将多个理论组合分成几种不同的观点。模型/模式(models):以结构化形式对实务中发生的事情进行普遍性的描述。,理论及其相关概念,理论(theory):指涉一系列相当抽象和一般化的陈述,其目的在于解释(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某些的经验世界的现象。因此,理论提供我们如何系统地理解复杂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现象,并且能够进一步构思如何做适当的介入反应。理论说明为什么一个行动能够导致或引起某些特定结果,并辨识在什么环
8、境条件下会如此。,理论是如何建构的,罗宾斯和坎达(1998)认为理论是透过归纳和演绎的系统化过程建构起来的。通常理论由一些命题组成,而命题是指明确的、详细的概念描述,以及变量关系的陈述。假设(hypothesis)是暂且认定的一个命题,是对变量间的关系所做的假定性陈述,还未得到验证。当假设不断被考验且证实之后,理论就建立起来了。,理论与实务工作的关系,理论想追求的两个目标就是解释和预测经验结构是我们透过感觉在环境中所得的知识理论结构是以我们的心灵之眼(思维)建构经验体系的模式。社会工作实务和理论的关系:在社会工作实际经验中归纳出工作方法和指南,经由实际工作验证后,可以归纳出理论,再进一步由理论
9、演绎工作方法和指南,循环不息。,理论与实务工作的关系,理论是积累而来的,最初来自于观察,然后加以抽象化。这种积累可能是来自于一个人的毕生追求,或是几代学者集体的积累和钻研。但有时也来自于运气或灵光一现,获得对事物的洞察。虽然理论结构是抽象的,但却是我们在经验中提炼和概化得到的,这些理论变成我们研究、认识或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关系的一种工具,并帮助社会工作实务者预测并影响案主行为。因此,如果没有理论结构,我们就不容易了解和条理化我们所在的世界,经验结构是理论的基础,理论也必须回应社会情景的需求和变化。社会工作实务上的理论基础会因应不同社会文化结构和社会变迁而有差异,并促使理论变革和发展,所以理论发
10、展与实务工作是息息相关的。,理论面对实用主义的挑战与回应,在社会工作中,许多社会工作人员对理论嗤之以鼻,常认为理论无法在实务工作中运用,爱心和热情才是最重要的。认清工作态度表现与专业技能运用彼此之间相关但却不同,爱心与热情是重要的专业服务态度,但是如果忽略了专业服务的品质和效能,将使社会工作专业沦为一种慈善服务。社会工作理论的主要目标在于帮助了解人在情景中的复杂性事实,所以社会工作理论不仅发展自己在经验上验证过的知识,也从其他学科中汲取知识,使社会工作者更了解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体系,发展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理论面对实用主义的挑战与回应,理论不是一个独断之见或教条,而是一个经过检验的知识体
11、系,任何一种处遇情景都需要理论的支持。理论引导我们制定出处遇目标或任务,提供改变的目标和如何改变的解释,以及陈述介入方法如何带来改变的过程。因此,理论架构对实务工作很有用,它给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概念性基础,以形成专业活动方向,并给予特定行动的环境脉络(在何种情况下采取什么行动)。理论会修正工作者的看法,以及解释这些看法如何产生,并且决定要怎么做。社会工作者如何界定需求、情景和问题,会直接决定要他将采取何种行动。,理论与实务工作相辅相成,理论对实务工作也不尽然是正功能,理论也会造成缺乏弹性、不重视个别化、过分强调分类与符号化,致使和以人文取向的为基础的实务工作有矛盾。理论也会导致自我实现的预言,
12、使我们将所有事件都以符合我们的参考框架来认识,无法想到其他的可能性,以致形成专家主义和滥用专家权力。理论的目的在于解释和预测,但最后可能变成为了建构理论而理论。理论应该是价值中立的,即便有些人会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或重视某种理论,在建构社会工作实务模型时,该如何处理价值取向与价值中立的问题?,专业社会工作的实施模型,社会功能与社会职责,哲学哲理意识形态,知识基础应用科学,基本助人模式与理论 伦理实施原则 技术性实施原则 特殊理论取向,助人的方法、过程、角色 预估 计划 技术与风格 干预 评估,介入项目,理论与实务工作相辅相成,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工作者必须清楚服务技术和理论基础的关系,以确保理论发展
13、过程持续不断,从而提高工作者介入的准确性、效能性和效率。一个专业的专业服务人员必须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和何时去做,缺乏理论基础的服务,是无法详尽分析现象并提供解释和预测,处遇也缺乏依据。所以理论与实务工作不是对立,而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当我们对理论熟悉内化之后,在理解问题时不一定从理论分析入手,有时是直觉反应,好像技巧是自然而来的,常常忘记技巧背后与理论的连接,但这并不是没有理论基础,这是我们没有有意识的察觉这一切活动的理论根源。,社会工作理论发展脉络,社会工作实务与理论的结合,在不同的时间脉络下所采用的模式也不同,主要受到三个关键因素的影响(1)社会工作自身的专业发展需求与专业使命
14、;(2)当时社会的主流哲学思潮;(3)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据此将社会工作理论分为三个时期。,社会工作理论发展脉络,(一)精神分析观点时期(1930-1950)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在1930年被社会工作者接纳运用,并居于独占地位,直到1950年代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点出现。实际上,社会工作寻求知识基础之旅早在1919年就开始了精神医学心理学与邻里研究之间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工作理论发展脉络,(一)精神分析观点时期(1930-1950)精神医学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化过程中一项较为合适的选择。精神医学来自于欧洲发展而来的现代精神医学理论,弗洛伊德的论述直到二战之后才被精神医学界采纳
15、。精神分析观点基本上是一种“谈话式治疗”,容易被非医学背景者所接受。直到1950年,社会工作主要的工作范围是关于个人的修护与治疗。,社会工作理论发展脉络,(二)社会观点与人本主义时期(1950-1970)社会工作在这个时期重新找回“社会”面向,在问题的分析和干预焦点加入社会环境层面心理社会视角。对于人性持善良和自由的观点,强调健康发展,干预目标在于同时运用个人的人格优点和环境资源。,社会工作理论发展脉络,(二)社会观点与人本主义时期(1950-1970)1920年代起行为学派的影响这个学派立足于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弗斯特等人将思考和理性的认知治疗带入社会工作。认知学派介于绝对强调问题的内在成因
16、(精神分析观点)和绝对的外在环境(行为论)之间,认知因素被称为第三种力量。认知行为理论至今已经成为社会工作与其他人群服务专业普遍强调的理论。,社会工作理论发展脉络,(二)社会观点与人本主义时期(1950-1970)这个时期可谓一个强调正向人性的年代,对人的改变与发展潜能充满信心。罗杰斯的案主中心治疗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学派。强调对人的能力和潜能持正向看法,具有非医疗特征。,社会工作理论发展脉络,(二)社会观点与人本主义时期(1950-1970)危机介入模式和任务中心模式个人层面,强调自我理性的一面。危机介入模式的发展时期是在美国社会动荡的1960年代美国对于当代社会的价值与家庭有许多反省,待帮助的
17、案主激增,短期治疗的理论应运而生。任务中心模式是1970年代短期治疗的后续发展。,社会工作理论发展脉络,(三)生态观点与增强权能时期(1970至今)系统理论的发展和运用,影响了生态观点/生活模型的发展。系统理论给社会工作提供了“整体性”的观点,强调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关系。生物学发展而来的生态观点比较接近个人的生活经验,其更强调个人成长历程中的压力、适应和发展。,社会工作理论发展脉络,(三)生态观点与增强权能时期(1970至今)合乎社会工作的双重焦点增进个人能力和适应力与改善社会环境以利于个人生存。生态观点认为,当人与环境的交流不顺畅时,便产生适应的问题。社会网络干预模型(网络治疗)目
18、的在于利用网络中的人共同协助案主解决问题,网络中人的互助即属于系统之间的资源交流。,社会工作理论发展脉络,(三)生态观点与增强权能时期(1970至今)非正式支持网络的重要性。社会网络干预就是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促进个人运用网络中的资源,发挥支持的功能。这项工作模式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并为获得足够的重视,因为该项工作极具挑战性,需要同时运用多种工作策略与方法,如社区工作、外展工作、义工督导等。,社会工作理论发展脉络,(三)生态观点与增强权能时期(1970至今)激进(激变)社会工作在1970年代初期重生,这个观点符合社会工作的社会改革使命,其单一的结构因素无法被更多的社会工作者所接纳。激进社会工作理
19、论未能提供具体的行动策略。,社会工作理论发展脉络,(三)生态观点与增强权能时期(1970至今)女性主义社会工作源于马克思的理论观点。女性主义有不同派别的解决策略,比如社会结构的彻底颠覆、社会改革,到个人的疗伤止痛,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展现出多元模型。在1980年代后期文化女性主义在保守主义的社会趋势下周想女性特质的自我肯定,借由媒介和文艺走出女性自己的道路。如今女性的生涯、婚姻、家庭暴力等议题,使女性主义的运用更多。,社会工作理论发展脉络,(三)生态观点与增强权能时期(1970至今)“赋权”和“倡导”成为被广泛应用的观点和策略。赋权旨在提升弱势群体的内在资源,包括自尊、自我概念、自我效能,也是对个
20、人自我价值、自我决定、执行能力的肯定。另一方面是协助个人运用社会资源的能力,增加个人对于环境的掌控感,具体实施方面,赋权的观点主张案主参与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社会工作理论发展脉络,(三)生态观点与增强权能时期(1970至今)优势视角反对过去的理论一味视案主为有问题和没有能力的人该观点认为应该重视案主本身具备的能力和优点,并协助案主发掘和运用这些长处以解决问题。倡导的运用则是在资源不足或体系无法有效回应案主需求时,用以改善案主所处的环境,包括相关的政策、法律、规定、资源配置和服务设施。,社会工作理论发展脉络,(三)生态观点与增强权能时期(1970至今)后现代理论思潮建构论建构论者认为事实是在各
21、个情境下人们互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因此存在多元的事实社会现象具有多元特征与地区性,依赖于情境中互动者的创造与诠释。在知识结构建构过程中,后现代理论强调情境参与者的直觉,并且透过社会话语建构知识,即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工作中与案主一同创造知识。后现代观点强调平权,重视分析互动过程中语言运用背后隐含的权力不平等。,社会工作理论发展脉络,(三)生态观点与增强权能时期(1970至今)在这个观点下的社会工作者面对案主时,应该秉持谦虚的态度。社会工作理论的建构,是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互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实务知识”。社会工作者本身具备基本的知识后进入工作场域,然而面对多变的实务情况,仍需要在“行动中反省”。同时在
22、建构论之下,同一现象在不同文化下可以有不同的解读。,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学,社会工作具有双重焦点的使命。由个人和环境两极所构成的谱系进行分类:有完全注重个人内在的改善,如精神分析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危机介入模型和任务中心模型;激进社会工作和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则是完全从结构层面解释问题的起源,解决策略注重社会变迁;处于中间的则是心理社会模式、系统理论、生态理论、社会网络模型、赋权理论和倡导,它们重视个人与环境的适当连接与交流。,佩恩提出三种社会工作理论的观点第一是反身-治疗观点,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在促进个人的成长与自我实现,以获致个人、群体和社区的最佳福祉,经由与案主的互动影响案主。第二是社会主义-集
23、体主义的观点,社会工作者寻求社会的合作与互助,以协助弱势群体得以重新掌控其生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社会变迁以改变现有的权力结构。第三是个人主义-改良主义观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目标在满足案主的需求,并试图达成个人和社会成长与改善,增进个人与环境的适配度。,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学,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工作理论的运用由最初的完全个人观,发展到1970年代之后个人观、结构观、生态系统观并存。,反身性治疗性观点:把社会工作看成是通过促进、协助社会中的个体、团体和社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来为他们寻求尽可能好的福祉。社工和案主之间持续不断的互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点:把社会工作视为在社
24、会中寻求合作和互相支持,使最受压迫和处境最困难的群体能够获得掌控自己生活的权力。个人主义改良主义观点:把社会工作看作是社会为个人提供福利服务的一个方面,社会工作满足个人需要,并改善整体福利服务,使得社会工作和福利服务更有效的运转。,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反身性治疗性观点体现了社会工作中关于个人发展和实现方面的观点,强调的是情绪和人际反应,关心的是人的改变。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点将焦点放在社会工作的社会目标之上,关心的是社会变革。个人主义改良主义的焦点是社会工作响应社会政治对秩序的需求,关心的是维护社会秩序。,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何雪松的分类哲理基础将诸多社会工作理论流派纳入到以下四个不同的范式中。
25、实证传统:心理动力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生态视角、系统视角人本传统:存在主义视角和灵性视角激进传统:赋权视角、结构视角、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社会建构传统:优势视角、叙事治疗、寻解治疗,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的起源探究人类心灵或精神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试图揭开人类心灵运作的面纱1887年,弗洛伊德作为神经病理学家,开始采用催眠术对歇斯底里症进行治疗和研究1915-1917年发表了精神分析引论,将历经三十多年的思考与探索做了最全面的描述。,精神分析理论,理论关照:立足于人类性与攻击的原始本能,阐述人类心灵的运作,提出潜意识是个人行为的决定因素、人格结构的组成,以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工作 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331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