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基础课件.pptx
《眼科学基础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科学基础课件.pptx(3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眼科学基础 验光师版,学习目的,掌握眼各部位名称、生理特点及作用掌握眼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对视力的影响熟悉与了解全身其他系统常见疾病的眼部临床表现及对视力的影响利用相关知识排查患者是否需要转诊,第一章 绪 论(掌握),一、眼科学定义 视觉器官:眼球、眼附属器、视路、视觉中枢。信息获取:视觉器官90%。定义:研究视觉器官疾病的产生、发展和转归,以及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科学。,二、视觉的产生,外界光刺激眼屈光间质视网膜像光冲动视路传送到大脑视觉中枢视觉。,三、通科医师学习眼科学的重要性 1全身疾病在眼部表现 如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等。2眼部疾病在全身表现 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等。3全身疾病的诊治诱
2、发眼病 如胃肠道疾病阿托品急闭。4眼病急救处理 如化学烧伤、眼球破裂伤等。,第二章 眼科学基础 第一节 眼的组织解剖,一、眼球(eye ball)(一)眼球形状及大小 近似球形,球壁之前1/6角膜,后5/6巩膜。前后径:出生时16mm,3岁23mm,成年 24mm。,(二)眼球组成 1眼球壁(1)外层:角膜、巩膜、角巩缘。(2)中层:虹膜、睫状 体、脉络膜。(3)内层:视网膜。2眼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 体。,(三)眼球壁 1外层:纤维组织膜,起保护眼内组织、维持眼球 形状作用。(1)角膜(cornea):透明,无血管,占眼球前1/6。直径:横11.512.0mm,垂直10.511.0mm
3、。曲率半径:前面7.8mm,后面6.8mm。厚度:中央0.500.55mm,周边1.0mm。屈光力:+43.0D。,角膜组织学分层 上皮细胞层:由56层无角化鳞状上皮细胞组成。前弹力层:一层均质无细胞成分的透明膜。基质层:约200层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束薄板组成。占角膜厚度的90%。后弹力层:较坚韧的透明均质膜。内皮细胞层:由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2)巩膜(Sclera):由致密且相互交错的胶原纤维 组成。质地坚韧,呈乳白色,占眼球后5/6。巩膜厚度:由后向前变薄。后极部1.0mm,赤道0.50.6mm,眼外肌附着处0.3mm(加肌腱膜0.6mm)。眼外肌附着处之前渐增厚,角巩缘处达0.8
4、mm。,视神经周边巩膜 外2/3层巩膜移行于视神经鞘膜 内1/3 层巩膜,向视神经纤维穿出孔延伸,并呈现网眼状,称巩膜筛板。,(3)角巩缘 角膜和巩膜移行区,宽约1.52.0mm。前界:前后弹力层止端平面。后界:虹膜根部或巩膜突垂直于眼表的平面。,外观上分为半透明区和乳白色巩膜区。前者为前、后弹力层止端间,约1mm宽。后者为后弹力层止端至巩膜突或虹膜根部间。角巩缘为房水引流系统所在部位。,(4)前房角 Schwalle线:后弹力层止端,为前房角前界。(白色线状突起,角膜内皮与小梁区组织分界线)小梁网:多层网状结构,为房水排出主通道。(每一小梁束由胶原纤维为核心,其外被覆内皮细胞而成)Schle
5、m管:围绕前房角1周,呈网状管道。(内侧接小梁网,外侧接2535条集液管,与房水静脉沟通),巩膜突:巩膜前口的后唇向内突起,呈白色线状。睫状体带:睫状体前端,呈棕褐色。虹膜根部:与睫状体相连的虹膜周边部。虹膜未卷:靠近虹膜根部的环形波浪状隆起。前外侧壁:Schwalle线至巩膜突。后内侧壁:睫状体带和虹膜根部。,2中层亦称为葡萄膜、血管膜、色素膜(1)虹膜:角膜后透见的棕色圆盘状结构。瞳孔:虹膜中央缺损圆孔,直径约2.54.0mm。瞳孔卷缩轮:瞳孔缘外1.5mm处环形齿轮状隆起,又称环状线,它将虹膜分为瞳孔区和睫状区。虹膜根部:薄,挫伤时易离断。,虹膜组织结构:色素上皮层:位于虹膜后面,由前后
6、两层富含黑色素的细胞组成。瞳孔开天肌:前层表面之放射状平滑肌纤维。受交 感神经支配,司散瞳作用。瞳孔领:后层色素上皮在瞳孔缘处向前翻转,呈现环形黑色花边。基质层:由疏松结缔的织和虹膜色素细胞组成,富含血管,神经。瞳孔括约肌:瞳孔缘部基质层内的环形平滑肌纤 维,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司缩瞳作用。,(2)睫状体:虹膜根部与脉络之间的环形组织,宽约67mm,颞侧较鼻侧稍宽。冠状部:前1/3,肥厚,宽约2mm,富含 血管、神经。内表面有约7080个纵行皱褶称睫状突。扁平部:后2/3,薄而平坦,后界为锯齿缘。(锯齿缘:扁平部与脉络膜连接处呈锯齿状),(3)脉络膜:锯齿缘至视盘周围的眼球壁中间层。厚度约0.2
7、5mm,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分外、中、内层,分别为大、中血管层和 毛细血管层。毛细血管层借玻璃膜与视网 膜色素上皮层相连。,(4)睫状体脉络膜上腔(了解)巩膜突、涡静脉出口、睫状血管和神经穿入 巩膜处,以及视盘周围,睫状体和脉络膜与 巩膜紧密连结,其余处均有潜在腔隙,此间 隙称为睫状体脉络膜上腔。睫状后长、短动脉及睫状神经均经过脉络膜 上腔通过。,3.内层位于脉络膜内侧的透明膜,称视网膜。(1)眼轴:眼球壁前、后顶点连线。(2)视轴:视物的轴线,其对应视网膜 处呈凹陷,称黄斑中心凹。,(3)黄斑及黄斑中心凹:视轴对应的,直径约 1.5mm的视网膜凹陷区域,称为黄斑。其中心有直径约0.35mm的
8、小窝,称黄斑中心 凹。此区只有锥细胞,是视觉最敏锐部位。(4)中心凹反射:检眼镜下可见黄斑中心凹处 有反光点。,(5)视盘:视网膜视觉神经纤维汇集 并穿出眼球部。位于黄斑鼻侧约3mm处。直径约1.501.75mm,境界清,呈橙红色 圆盘状结构。无视细胞,视野上表现为生理盲点。中央有小凹陷区,称视杯。,(6)视网膜中央动静脉 动脉:从视神经穿进视盘后分四支,分布于 视网膜上。静脉:汇集成四支,在视盘处再合为一支 穿出视盘。,(7)视网膜胚胎发育 胚胎时期神经外胚叶形成视杯。视杯外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视杯内层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二层间有潜在间隙易分离网脱。,(8)三级神经元细胞 光感受器细胞:由外节
9、、内节、连接纤毛、体部(核部)和突触等5部分组成。双极细胞:光感受器的神经冲动传递给 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将神经冲动传递给视中枢。,(9)视网膜组织学分层(掌握十层结构)1.视网膜与玻璃体间薄膜。2.神经节细胞发出的N纤维薄膜。3.由神经节细胞核构成。4.N节C与内核C相互突触部位。5.双极C、水平C、无长突C等 细胞核组成。6.由内、外核层C相互突触部位。7.由光感受器细胞核组成。8.网状薄膜。9.由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组成。10.色素上皮层:基底部与脉络膜 的Bruch膜紧密连结。,(二)眼内容物 1.房水:充满前、后房的透明液体,总量 占眼内容积的4%,约0.26ml。中央前房 深度
10、为2.53.0mm。2.玻璃体:充满于玻璃体腔内的透明胶质体。占眼内容积的4/5,约4.5ml。,3、晶状体:双凸透镜,借助悬韧带固定于睫状体。组成:晶状体囊+晶状体纤维。前后曲率半径,约10mm和6mm。直径约9mm,厚度约4mm。晶状体囊膜,是一层具有弹性的均质基底膜。,晶状体囊膜下上皮细胞及晶状体纤维:前囊下及赤道部囊膜下有上皮细胞,后部缺如。前中央区囊膜下有排列规则的立方上皮细胞,一般不发生有丝分裂。赤道部及赤道前区囊膜下有密集的柱状上皮细胞。一生中不断进行有丝分裂,并分化为晶状体纤维。旧的纤维挤向中央,逐渐硬化而形成晶状体核。较新的纤维,在核外形成晶状体皮质。晶状体富有弹性,隧年齡增
11、长核变大变硬,弹力减弱。,二、眼附属器(一)眼眶(orbit)(了解)尖部向后偏内侧,开口向前的近似于四边 锥形的骨窝。深度约4050mm,容纳眼球及球后血管、神经和软组织。,1.骨块组成:额骨、筛骨、泪骨、上颌骨、蝶骨、颧骨、腭骨。2.四壁特点:(1)外侧壁:骨质较厚,其前缘偏后,眼球暴露较多。(2)上、下、内侧壁:骨质较薄,与副鼻窦相邻。,3.眼眶与副鼻窦 眶上壁与额窦想邻。眶下壁与上颌窦相邻。内侧壁与筛窦相邻。,4.眼眶骨壁上的主要裂和孔(1)视神经孔和视神经管 视神经孔:位于眶尖部的圆孔,直径约46mm。视神经管:视神经孔至颅中窝的骨性管道,长约49mm。通过成分:视神经、眼动脉、交感
12、神经纤维。损伤: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2)眶上裂:眶上、外壁在眶尖部分界处,长约22mm,与颅中窝相通。通过成分:第、脑神经,第脑神经 第一支,眶上静脉和部分交感神经纤维。损伤:眶上裂综合症。,(3)眶下裂:眶外、下壁在眶尖部分界处。通过成分:第脑神经第二支,眶下神经和 眶下静脉等。(4)眶上切迹(或孔):眶上缘内1/3处。通过成分:眶上神经,第脑神经第一支和血管。(5)眶下孔:眶下缘内1/3,距眶缘约4mm处。通过成分:眶下神经、第脑神经第二支等。,(6)眼眶内几个窝 泪腺窝:眼眶外上角。滑车窝:眼眶内上角。泪囊窝:眼眶内侧壁 前下方。泪前嵴:泪囊窝前缘,为泪囊 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13、7)眼眶内容物:眼球、眼外肌、泪腺、血管、神经和筋膜等。(8)眶隔:眼眶前部有坚韧而 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膜,连结眶骨膜和睑板,与 眼眶形成隔障。,(二)眼睑 位于眼眶前部,覆盖于眼球表面。1.相关解剖名称 睑缘:眼睑游离缘,分为前唇和后唇。睫毛:根部为毛囊,其周围有皮脂腺和变态汗腺,开口于毛囊。灰线:前、后唇间一条灰色线,为皮肤与结膜交界处。睑裂:平视时8mm,上睑遮盖角膜上部12mm。内、外眦:上、下睑在内、外侧连结处。,2.眼睑组织分层(1)皮肤层:人体最薄柔的皮肤,易形成皱褶。(2)皮下组织层:最疏松结缔组织和少量脂肪构成。(3)肌层:眼轮匝肌、提上睑肌、Muller肌。眼轮匝肌:肌纤维
14、走行与睑缘平行,呈环形。受面神经支配,起眼睑闭合作用。,提上睑肌 起自眶尖部蝶骨小翼下方,在总腱环上方经过,沿眶上壁至眶上缘。在上睑上缘上34mm处,肌腱膜分成为前后两部分(眶隔加入肌腱膜处)。前部分纤维分布于睑板前肌肉组织中,部分人 其纤维穿过眼轮匝肌止于皮肤下,形成重睑。后部分纤维分布于上睑板 下半部的前表面。提上睑肌肌腹长约40mm,肌腱长约1420mm,受动眼神经支配,司上睑提上作用。,Muller肌:分上、下Muller肌 上Muller肌,起源于距睑板上缘上方1215mm处的提上睑肌,止于睑板上缘。下Muller肌,起源于下直肌,附着于下睑板下缘。Muller肌受交感神经 支配,司
15、开大睑裂作用。,(4)睑板层:由致密结缔组织形成,两端借 内、外眦韧带固定于内、外侧眶缘上。睑板腺:睑板内与睑缘呈垂直方向排列的,开口于睑缘的腺体,分泌类脂质,参 与泪膜的构成,对眼表面起润滑作用。(5)睑结膜层:紧贴睑板后面的透明粘膜。,3.眼睑血管及神经(了解)(1)眼睑动脉 眼动脉分出的眶上动脉,泪腺A,睑内侧A等。面动脉分出的内眦A,眶下A,颞浅A等。两个A系统间有广泛的侧支循环,二者间的吻合与形成距睑缘约3mm处的睑缘 A弓和睑板上缘处的周围A弓。眼睑深部组织由眼睑A弓供应,浅部组织由 上述A及其分支动脉供应。,(2)眼睑静脉 睑板前静脉回流至颈内和颈外静脉。睑板后静脉 最终汇入海绵
16、窦。眼睑及面部静脉均无瓣膜,故该区化脓时,炎症易蔓延到海绵窦。(3)眼睑感觉神经 三叉神经第一支和第二支分别司上睑和 下睑的感觉。,(三)结膜:柔软、光滑且富有弹性的半透明粘膜。1.睑结膜:覆盖于眼睑内侧面。2.球结膜:覆盖于眼球前部巩膜表面。角巩缘附近3mm内,与眼球筋膜、巩膜 融合在一起,不易分离。3.穹窿结膜:睑、球结膜移行区。,4结膜组织内腺体 杯状细胞:为单细胞粘液腺,多分布于睑结膜 和穹窿部结膜的上皮细胞层内,分泌粘液。Krause腺(克劳氏腺)和 Wolfring腺(华夫林氏 腺),多分布于穹窿部,分泌浆液。,5.结膜动脉血管:眼睑动脉弓、睫状前动脉。(了解)眼睑动脉弓穿过睑板,
17、分布于睑结膜、穹窿部结膜和距角膜缘4mm以外的球结膜,充血时称结膜充血。睫状前动脉在距角巩缘 35mm处,分出细小的 巩膜上支,组成角膜 缘周围血管网,并分 布于球结膜,充血时 称睫状充血。,结膜充血、睫状充血及混合充血,(四)泪器(Lacrimal apparatus)1泪腺(Lacrimal gland)位于眼眶外上方的泪腺窝内,长约20mm,宽约12mm。借结缔组织固定于眶骨膜上。,提上睑肌外侧肌腱,将泪腺分隔成较大的 眶部泪腺和较小的睑部泪腺。泪腺分泌浆液,排出管共1012根,开口于外上穹窿结膜。,泪腺血供 眼动脉分出的泪腺动脉。泪腺神经支配 司感觉:第脑神经眼支的 分支(感觉纤维)。
18、司分泌:a、来自面神经中的副交感 神经纤维。b、来自颅内动脉丛的交感 神经纤维。副泪腺:Krause腺和Wolfring腺,分泌浆液。,2泪道(Lacrimal passages)(1)上下泪小点:上下睑缘后唇,距内眦约 6.06.5mm处,有小孔直径约 0.20.3mm的乳头状隆起。(2)泪小管:分与睑缘垂直段和 平行段,分别长约 12mm和8mm。,(3)泪囊:位于内眦韧带后泪骨的泪囊窝内,长约10mm,宽约3mm。(4)鼻泪管:位于骨性鼻泪管内。上接泪囊,向下后稍外走行,开口于下鼻道,长约18mm。鼻泪管下端开口处有半 月形瓣膜,称Hasner瓣,起阀门作用。(新生儿泪囊炎),(5)泪液
19、分泌与溢泪 分泌之泪液结膜囊经眼睑瞬目运动 集中于内眦部的泪湖泪小管虹吸作用 进入泪囊、鼻泪管鼻腔,被粘膜吸收。正常时分泌0.92.2l/分钟,超过100倍,则溢泪。眼部受有害刺激反射性泪液分泌 冲洗、稀释有害物质。,(五)眼外肌(extraocular muscles)1眼外肌起源(1)4条直肌起自于眶尖部视神经孔周围的 总腱环,向前展开越过眼球赤道部,附着于眼球前部的巩膜上。,(2)上斜肌起自于眶尖总腱环旁蝶骨体的骨膜,沿 眶上壁向前至眶内上缘,穿过滑车向后向外 转折,经上直肌下面到达眼球赤道部后方。附 着于眼球的赤道后外上方巩膜处。(3)下斜肌起自于眶下缘稍后,上颌骨眶板近鼻 泪管上端开
20、口外侧,径下直肌下面向后向外伸 展,附着于眼球的赤道后外下方巩膜处。,2眼外肌附着点(1)内、下、外、上直肌附着点距角巩缘分别为 5.5、6.5、6.9和7.7mm。(2)上斜肌附着于上方赤道后外侧,上方外侧 涡静脉附近的巩膜上。(3)下斜肌附着于下方赤道后外侧,下方外侧 涡静脉附近巩膜上。,3眼眶轴形及自然眼位,4内外直肌走行与视轴及眼球运动 内外直肌走行与视轴在同一水平面,故其作用只有内转或外转。,5上直肌走行与视轴及眼球运动。上直肌走行与视轴呈23度角。注视正前方时,司眼球上转、内转和内旋。,6下直肌走行与视轴及眼球运动 下直肌走行与视轴呈23度角。注视正前方时,司眼球下转、内转和外旋。
21、,7上斜肌走行与视轴及眼球运动 上斜肌走行与视轴呈51度角。注视正前方时,司眼球内旋、下转、外转。,8下斜肌走行与视轴及眼球运动 上斜肌走行与视轴呈51度角。注视正前方时,司眼球外旋、上转和外转。,9眼外肌神经支配(1)外直肌第脑神经。(2)上斜肌第脑神经。(3)内、上、下直肌和下斜肌第脑神经。10.眼外肌血供主要来源于眼动脉。眼动脉分出上下肌支、泪腺动脉和眶下动脉。外直肌由泪腺动脉分出的一支肌支血管供血。上、下、内直肌和上斜肌由睫状前动脉 分出的2条肌支血管供血。下斜肌由眶下动脉供血。,三、视路(Visual pathway)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临
22、床上指从视神经 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 枢的神经传导径路。,(一)视神经(optic nerve)视盘至视交叉前的神经。中枢NS的一部分,约由120万神经节 细胞轴突组成,长约40mm,分四段。,1眼内段(1)眼球壁内的视神经,长约1mm。(2)可分为神经纤维层、筛板前层、筛板层和 筛板后层等四部分。(3)筛板前神经纤维无髓鞘,直径约1.5mm。筛板后神经纤维有髓鞘包裹,直径约3.0mm。(4)血供来自视网膜动脉分支和睫状后短动脉 分支。,2眶内段 长约2530mm,呈S形弯曲。视神经外由神经鞘膜包裹,为三层脑膜的延续。血供主要来自于眼A分支和视网膜中央动脉分支。3
23、管内段 视神经通过视神经管的部分,长约610mm。鞘膜与骨膜相连,以固定视神经。此段与眼动脉伴行并得到血供。4颅内段 视神经出视神经管后,进入颅内到达视交叉 前脚的部分,长约10mm。血供主要来自颈内动脉和眼动脉。,(二)视交叉(optic chiasm)1、两侧视神经交汇处,呈长方形,为横径、前后径、厚度分别为12,8,4mm的神经组织。2、两眼视网膜鼻侧纤维交叉到对侧,来自 颞侧的纤维不交叉。,3、视交叉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1)前上方为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2)后上方为第三脑宅。(3)两侧为颈内动脉,下方为脑垂体。(4)上述部位病变均可侵及视交叉,表现为 持征性视舒缺损。,(三)视束
24、(optic tract)为视交叉后的一段神经束。二束绕大脑脚至外侧膝状体。,(四)外侧膝状体(lateral geniculate body)位于大脑脚外侧,呈椭圆形。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约70%在此换神经元后进入视放射。,(五)视放射(optic radiation)联系外侧膝状体和枕叶视皮质的神经纤维。通过内囊和豆状核的后下方呈扇形散开,烧侧脑室颞侧角,到达枕叶。,(六)视皮质(visual cortex)位于大脑枕叶皮质,即距状裂上下唇和 枕叶纹状区。每侧与双眼同俩一半的视网膜相关联。,四、眼部血管和神经(了解)(一)眼部血管 1.眼部(1)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如眼动脉等。
25、(2)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如面动脉等。2.眼球两组血管系统(1)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供视网膜内5层。,(2)眼动脉 睫状后短动脉,供脉络膜和视网膜外5层。睫状后长动脉,供虹膜、睫状体、前部脉络膜。肌动脉睫状前动脉:虹膜睫状体。角膜缘血管网,供角巩缘。结膜前动脉,供前部球结膜。,3眼球静脉回流 主要为视网膜中央静脉、涡静脉和 睫状前静脉。大部分汇入海绵窦,小部分进入颈外静脉。(二)眼部神经 1、共有6对颅神经与眼有关。第(视)、第(动眼)、第(滑车)、第(三叉)、第(外 展)、第(面)神经。,2、睫状神经节(ciliary ganglion)位于视神经外侧,总腱环前10mm处。(1)节前纤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眼科学 基础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331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