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领会与科学把握政务公开 以政务公开促进法治政府建设.docx
《全面领会与科学把握政务公开 以政务公开促进法治政府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领会与科学把握政务公开 以政务公开促进法治政府建设.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6年1月I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以卜.荷称F政务公开意见)。会议指出,政务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项重要制度。要以制度安排把政务公开贯穿政务运行全过程,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要依法依规明确政务公开内容、标准、方式,加快制定并公开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要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建设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政务信息公开,以公开促落实、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服务。要创新公开方式,扩大政务公开参与,注重公开实效,让群众看得懂、听得懂、能监督,好参与。那么,什么是政务公开?中国在现时的
2、政治牛态和经济发展环境卜.,为什么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怎样全面推进?要建立哪些制度,采取哪些措施,遵循什么途径?如何保障政务公开目标的真正实现?这些是我们贯彻落实政务公开意见首先要解决和回答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些问题做一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一、政务公开的涵义与意义4政务公开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前发布的有关政务公开的文件均没有对“政务公开”的涵义进行界定,2007年国务院发布,200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更是没有提及“政务公开”的概念,但对“政府信息”卜了一个定义:”本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员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工既然现行法律、法规和规
3、范性文件均没有对“政务公开”的内涵外延做出明确界定,那我们怎么时这个问题展开研究呢?笔者试若以本人对“政务公开”的理解,并通过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确定的“政府信息”涵义进行比较,来对“政务公开”这概念进行例释。首先,“政务公开”的“政务”是指整个国家公权力的运作,包括决策、立法、执行、监督的整个过程。在中国,政务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而且还包括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而“政府信息”仅指作为国家公权力一部分的行政权运作的信息和行政权运作获取的信息,其主体只是行政机关,而不包括立法机关,更不包括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其次,“政务公开”的“政务”包括公权力运作的动态的活动和静态的信息,而“政府信
4、息”仅指行政权运作的静态信息和行政权运作获取的静态信息。再次,“政务公开”的“政务”虽然包括政务信息,但一般只包括公权力运作的信息,而“政府信息”既包括行政权运作的信息,也包括行政权运作获取的信息,即行政机关在胜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息。所以,“政务”与“政务公开”在两个维度上大于“政府信息”与“政府信息公开”或者可以包容“政府信息”与“政府信息公开”:一是公开的主体,前者是整个公权力主体,后者只是公权力主体的一部分-行政权主体:二是公开的内容,前者包括公开动态的活动和公开静态的信息,后者只包括静态的信息。但是,二者也存在定的交叉关系:前界的
5、政务信息仅指公权力运作的信息,后者的政府信息还包括行政权运作获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息.当然,这次深改组通过的政务公开意见是由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国务院发布的文件自然规范的只是行政机关的政务公开,而非整个国家公权力和执政党的政务公开。因此,它只是在内容的维度上而不是在主体的维度上大于乃至包容“政府信息公开”.关于政务公开的意义,过去学界讨论过的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也同样适用于政务公开。2)因为政务公开包括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的意义当然也就同样包括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当然,政芬公开的主体、内容的范用均大于政府信息公开(尽管政府信息公开的某些内容也有不属政务公开的信息范畸的),如政务活动的动
6、态公开,故政务公开有比政府信息公开更广泛更多层面的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之外进一步探讨政务公开的意义。我们认为,这种意义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其一,政务公开是实现现代参与民主和协商民主的必需.对于传统的议会民主或“传送带”民主模式而言,人民对政府的基本要求是:政府严格执行议会制定的法律和决议、决定。人民通过选举把“民意”传递绐议员、议会,议会通过法律、决议、决定把“民意”传递给政府,政府通过执行议会制定的法律、决议、决定,实现“民意对这种传统的民主,要求有政府信息公开的保障.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起草委员会主席麦迪逊说,“民选政府如果没有以对信息的全面知情或自由获取为基础,将
7、成为一出闹剧或者悲剧的开端,甚至二者兼而有之人民选举产生政府,其目的是让其传送和执行“民意:政府是否传送和执行“民意”,人民必须享有知情权。为此,政府信息必须公开,必须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对于现代民主参与民主和协商民主来说,政府信息公开同样是必须的。但这还不够,还必须有动态的,事前、事中的政务公开,如决策过程公开、立法过程公开、执法行为公开,等等0没有政务公开,社会公众不可能有效参与决策、立法和执法,不可能有效地与政府就决策、立法、执法的有关事项展开协商、讨论、辩论,政府也就不可能广泛地了解和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和主张,更不可能将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主张反映和体现在决策、立法和执法之中
8、。因此,没有动态的,事前,事中全过程的政务公开,参与民主和协商民主根本无法运作,从而也就不可能有参与民主和协商民主。其二,政务公开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需。现代国家治理不同于传统的国家管理.15它必须依赖政务公开才能运作。首先,现代国家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它既包括作为传统国家管理主体的政府,也包括作为传统国家管理相对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特别是包括现代公民社会中的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基层自治组织以及近年来不断生长和发展的NGO、NPo等。这些新型治理主体参与国家治理,显然不仅需要政府信息公开,而且需要整个政务活动的公开;其次,现代国家治理的目标是人民的权利、自由和幸福,要让人民有主人感,
9、有获得感,而人民的这种主人感、获得感只能在政务公开的政治生态环境中形成、深化:再次,现代国家治理的手段、方式是合作、协商、柔性,而不同于传统国家管理手段的单方性与强制性。现代国家治理越来越多地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合同、协议,以及软法工具。6这些治理手段、方式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务公开,或以政务公开为前提,或以政务公开为保障。其三,政务公开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必需。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不是为依法治国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和国家为了实现下述基本目标而推进的宏伟工程:国民的人权获得较有效的保际和尊重:国家公权力,特别是行政权得到较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腐败得到较有效的遏制和消减:社会公平正义
10、得到较有效的维护和彰显等。这些基本目标的实现哪一项都离不开政务公开,都必须依赖政务公开。就尊重和保障人权而言,只有政务的决策和执行公开,国民才可能J解政府和政府仃员时人权的态度和政府行为对人权的影响,才可能监督政府和政府官员,促其纠正对人权的侵犯和加强对人权的保护。就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而言,政务公开本身就是关住公权力的制度笼子。7有了政务公开,政府和政府官员就不可能任性、恣意乱作为、不作为,其决定行为或不行为,如决定行为,选择如何行为,均必须一思而后行。否则,随时可能被拍欲、被批评、被问责。就反腐败而言,阳光、透明是防腐剂,政府信息公开对于防腐、反腐即发挥了重大作用,政务公开的作用则更全方位
11、,更具立体性。因为政务公开是事前、事中、事后的动态公开,政府和政府官员即使怛腐也不能腐、不敢腐:就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和彰显而言,政务公开不仅是防止公权力偏私、公权力寻租、公权力为少数人利益服务、为特权阶层利益服务,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条件、屏障,而且是让社会公平正义呈现出让全体人民看得见的一种形态展现于世人面前,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增强人民对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心。二、政务公开的范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三个层面设定了政务公开的范围:一是从政务运作顺序的层面设定了政务运作各个流程的依序公开: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81二是从政
12、务运作要素的乂面设定J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法定权贡及运作要求公开:职能公开、法律依据公开、实施主体公开、职责权限公开、管理流程公开、监督方式公开:三是从重点领域政府信息的层面设定了若干重点政务信息项目的公开:财政预算公开、公共资源配置公开、垂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信息公开、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信息公开等.关于政务公开范围的第一个层面-政务运作顺序的各个流程,这些流程实际上是有一定交叉和重合的,如第五项流程“结果公开”与前四项流程: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就必然有交叉和重合。决策公开必然包括公开决策结果,政府如果只公开决策过程而不公开决策结果,那就不是完整的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
13、、服务公开同样应包括公开执行、管理、服务的过程和公开执行、管理、服务的结果,否则,就不构成一个完整的流程公开。另外,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这三项公开也必然存在交叉和重合。相对于“决策”,执行、管理和服务均是“执行:管理是具有较多义务性、单方性和强制性的执行,服务是具有较多权益性、协商性和柔性的执行。过去我们有对行政(狭义的“政务”)流程的三分法和四分法。前者为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后者为行政决策、行政立法、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这里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活动的监督或监管(如市场监管,金融监管、互联网监管等),区别于行政机关为执行决策而制定规划、制定标准、制定行为准则
14、和进行审批、许可、确认等直接执行行为。这里的“行政立法”是指享有行政立法权的特定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活动,区别于就特定事项制定行政政策或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决策.这种行政流程的:分法和四分法与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采用的五分法一样,也有缺陷,行政监督与行政执行存在一定重合,行政立法与行政决策存在一定重合。因此,在确定政务公开的范用时,应三分法、四分法和五分法并用,以保证整个政务的全方位和立体式公开。至于各流程中的相互交叉或重合的内容,各地各部门在制定本地本部门的政务清单时可进行必要的清理、整合和归并。关于政务公开范围的第二个层面-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法定权贵及运作要求的公开:职能公开
15、、法律依据公开、实施主体公开、职费权限公开、管理流程公开、监督方式公开。这个U面的公开是根据近年来国务院推行的“三张清单”制度而设计的,|9它对于规范行政权的行使,防止政府和政府部门乱作为、不作为,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是非常有益的。但是,由于我国的行政组织法和行政程序法尚不完善,省、市、县、乡、镇尚无专门的组织法,国务院各部委尚无专门的组织条例,国家尚未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故各政府和政府部门的“三张清单”所列职能、职费和管理流程并非完全法定,有一部分是源自政府编制部门制定的“三定方案”或“三定办法”10或政府及政府部门自己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俗称“红头文件”)。对于行政机关这部分非完全法定
16、的职能、职费、管理潦程,根据政务公开意见加以公开是完全必要的,它可以接受人民的监督,凡是规定得合理的,今后制定行政组织法应逐步加以法律化:凡是规定得不合理的,应建议有关部门予以修改、变更,使行政职能、职贪和行政程序进一步科学化、IE当化。关于政务公开范围的笫三个U面-重点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和这次深改组通过的政务公开意见均列举了四个主要方面:财政预算公开、公共资源配置公开、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信息公开、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信息公开。之所以将这四个象域的政府信息公开确定为政务公开的重点领域,是因为这四个领域与公权力运作的关系最为密切,与社会公众的利益最为密切,同时这四个领域又
17、最容易产生或引发权力滥用和腐败。公开财政预嵬,有利于让全体社会公众看住国家的“钱袋子”:公开公共资源配置,有利于让人民群众为公共资源的科学配置把关,防止资源分配不公和资源浪费;公开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有利丁防止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也有利r防止国家花大钱建“豆腐渣工程”;公开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信息,有利于加强人民群众对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的监督,保障各种社会公益事业的项目真正发挥“公益”的作用,防Ih“公益”变“私益二防止“公益”变“无益”或“负益当然,政务公开的重点领域并非完全限于这四个领域,全国各地的情况不同,四中全会决定和这次深改组通过的政务公开意见使用了“等领域”一词,其含意就是鼓励
18、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增加另外的重点公开领域。三、政务公开的方式与途径政务公开包括政务信息公开和政务活动过程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比较完善的方式与途径,政务信息公开完全可以适用。因为木文研究的“政务”和“政务信息”均限于狭义的政务和狭义的政务信息,狭义的政务信息即指政府信息,而不包括人民代表机关立法、监督等活动形成的信息和执政党执政活动所形成的信息.至于政务活动过程公开的方式与途径,则需要立法进一步规范与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B规定的政府信息公开方式与途径有七:其一,通过政府公报公开:其二,通过政府网站公开:其三,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公开:其四;通过新闻发布会公开:其五
19、,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隹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信息需求者获取信息提供便利;其六,根据需要设立公共直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公开信息:其七,信息需求者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政府申请获取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以外的政府信息.I”I至于政务活动过程公开的方式和途径,由于目前尚未制定政务公开的法律、法规,故无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各地各部门都在实践探索中。根据各地各部门的实践探索和有关单行行政法律、法规的规定,各种不同政务活动过程的公开遵循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行政决策公开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其一,向社会公开征求决策方案的建议:其二,对相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面领会与科学把握政务公开 以政务公开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全面 领会 科学 把握 政务 公开 促进 法治 政府 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324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