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更新调整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及其附件.docx
《《吉林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更新调整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及其附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更新调整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及其附件.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吉林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更新调整的实施方案吉林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7月吉林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更新调整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按照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吉办发(2024)12号)、吉林省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吉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工作实施方案的函(吉环区评办(2023)1号)要求,结合吉林市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划中关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最新要求,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
2、分区管控,提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时效性和针对性,强化吉林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精细化管理,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区域差异,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充分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衔接,围绕“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城市发展战略,以美丽江城建设为主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推进建设自然环境优美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坚守底线。严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以生态功能不降低、环境质量不下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突破为底线,确保生态环境安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因地制宜。落实国家重大战略
3、,根据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的最新要求,根据生态环境特征、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更新调整环境管控单元,实施差异化生态环境管控措施,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统筹协调。强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等协调衔接,突出发展规划的统领作用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分区分类动态更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相关成果,提升成果时效性和针对性。到2025年,初步形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责任明确、技术完善、应用广泛、监管到位、保障有力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基本建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细
4、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重污染天数控制在5天以内;水环境质量基本改善,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国控考核断面地表水质量达到或优于山类水体比例达到94.7%以上,用水效率明显提高,生态流量得到基本保障,水污染治理水平及水环境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HI类,流域水环境保护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35年,全面建立体系健全
5、、机制顺畅、运行高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系统多样性、持续性、稳定性显著提升,牢不可破的生态安全屏障基本筑成,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二、推进分区管控(一)确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落实管控要求。全市共划定170个环境管控单元,包括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三类,环境管控单元内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差异化管理。优先保护单元。优先保护单元99个,面积占比52.48%,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黑土地及其他生态功能重要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优先保护单元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禁止或严格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和城镇开发建设。生态保
6、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仅允许部分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生态保护红线外各类生态功能重要和生态敏感脆弱区域、水环境优先保护区、大气环境优先保护区和黑土地保护区,按照保护对象不同属性和功能要求,限制大规模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功能受损的优先保护单元,优先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活动,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点管控单元。重点管控单元63个,面积占比26.42%,主要包括各类产业园区、工业集聚区、城旗开发边界内等开发强度高、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的区域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相对集中的区域;重点管控单元要优
7、化产业布局,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以及差异化的生态环境准入要求,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水环境重点管控区、大气环境重点管控区和土壤污染风险重点管控区应当按照管控对象不同属性和功能分类实施重点管控。一般管控单元。一般管控单元8个,面积占比21.10%,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区域。一般管控单元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二)优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精细化管理。以环境管控单元为基础,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四个维度,建立“1+1+9+170”四个层级的生态环境
8、准入清单。力”为吉林市总体准入及管控要求,T为“松花江流域“环境准入及管控要求,“9”为各县(市)区发展定位及管控目标,“170”为各环境管控单元环境准入及管控要求。根据生态环境功能定位,聚焦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系统集成生态环境管理要求,精准编制差异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提出优化布局方案、管控污染物排放、防控环境风险、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等要求。优先保护单元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功能维护,重点管控单元要针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强化污染物排放管控和环境风险防控,一般管控单元要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基本稳定。三、实施具体要求(一)加强规划衔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直相关部门要发挥生态环境分区
9、管控在源头预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全地域覆盖、跨部门协同、多要素综合的精细化管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动态衔接,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应当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作为重要依据。(二)强化政策协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协同,在相关立法、标准、产业政策制定、城旗建设、资源开发、重大项目选址、执法监管等方面,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作为重要参照和依据,加强协调性分析,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硬约束和政策引领作用。(三)推动生态环境改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直相关部门应当合理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质量达标方案,
10、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形成问题识别、精准溯源、分区施策的工作闭环,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防范结构性、布局性环境风险,逐步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目标。要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生态、水、大气、土壤、地下水等要素环境管理中的应用,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四)规范开发建设活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直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在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及落地实施等方面的作用,作为推动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在具体区域、园区和单元落地的支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以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重点,论证规划的环境合理性并提出优化调整建议,园区的规划
11、环境影响评价还应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所在环境管控单元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五)严格生态环境监管。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情况将被纳入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工作。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机构或者其他负有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部门,要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作为监督开发建设行为和生产活动的重要依据,将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作为生态环境监管的重点区域,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执行情况作为生态环境监管的重点内容。尤其要对生态功能明显降低的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单元、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生态环境重点管控单元以及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的其他区域,加强监管执法,依法依规推动限期整改,杜绝成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12、制度落实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四健全管理机制(一)推进成果信息共用共享。依托全省统一建立的吉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数据应用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落地应用和动态管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环保督查等方面的实施应用,强化对规划环评、项目环评、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活动管理的指导,发挥其在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对综合决策的支撑,为地方党委和政府招商引资提供科学决策工具,推动项目精准落地,推动落实国家“两高一低”项目管理有关制度和政策要求,引导重点行业向环境容量大、市场需求旺盛、市场保障条件好的地区科学布局、有序转移。强化重
13、点管控单元管理,推进石化化工、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和清洁生产改造。加强优先保护单元管理,鼓励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以外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和路径,提升生态碳汇能力。(二)建立动态更新完善机制。按照吉林省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协调小组的工作要求,市生态环境局原则上每5年牵头组织开展一次全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实施成效评估,充分听取各地、各有关部门意见,依据评估情况更新调整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按规定报批调整。因国家、省与地方发展战略、生态环境质量目标、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及时组织对全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各级政府、开发区管
14、委会对辖区内具体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细化和调整,原则上不能突破全市及重点流域的总体准入要求,经本级政府批准后,报上级生态环境部门备案。五、强化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的全面领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定期研究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常态化推进共享共用、更新调整、监督落实等事项,形成上下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二)强化部门联动。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组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实施、监督、评估和宣传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相关政策,发布吉林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市有关部门和单
15、位要按照职责分工,配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实施,指导本领域相关工作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调联动,制定行业发展和开发利用政策、规划时,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减少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直相关部门要落实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主体责任,负责对本区域内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落地应用和监督管理,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作为综合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前提条件。(三)增强能力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领域相关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加快建立专业化队伍。市级生态环境部门牵头组建长期稳定的专业技术团队,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的实施、评估、更新调整、数
16、据应用维护、宣传培训等工作顺利开展。(四)强化监督考核。依据吉林省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协调小组建立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实施情况评估和监督考核机制,按照省生态环境厅要求定期跟踪评估实施成效,加强监督考核,推进实施应用。(五)积极宣传引导。加强宣传解读,及时总结推广正面典型,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附件:1.吉林市环境管控单元划定情况一览表2 .吉林市环境管控单元分布图3 .吉林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吉林市环境管控单元划定情况一览表县、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首控单元一段管控单元个数而枳占比个数面枳占比(%)个数百枳占比(%)船营区30.0472.1400昌笆区30.2192.4510
17、.43龙潭区50.1064.1010.02丰满区122.3471.07I0.42永吉县93.7793.2812.42舒兰市158.2564.98I3.22磐石市176.5*163.7213.67蛟河市1915.3962.40I5.2桦甸市1615.8571.9715.72全市9952.486326.42821.10吉林市“三线一单图集吉林市环境管控单元图NAk950.0图例烛市区总地市畀区县界公踣铁踣湾流优先保护单元重点控单元吉林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二。二四年七月141516162434435768778899目一、松花江流域总体准入要求二、吉林市总体准入要求三、各县(市、区)管控单元准入要求(
18、一)吉林市船营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二)吉林市昌邑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吉林市龙潭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四)吉林市丰满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五)吉林市永吉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六)吉林市舒兰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七)吉林市磐石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八)吉林市蛟河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九)吉林市桦甸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一、松花江流域总体准入要求,控城环境准入及管控要求空网布局约束合理规划松花江干流沿岸的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IS制造,医药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制浆造版、坊织印染等产业发展。饮马河等更点支流及松花湖等重要停地要实施生杰修灵、合理建设生杰隔离带。方染物揖放管控产格执行吉林省松花江流
19、域水污染防治条例.推进城缜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柒设与改造,加快实施雨污分流.现有污水处理厂要适时进行扩容和空设再生水利用工程,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是水净化工程.如快推进乡馍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旅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入江(河、湖.库)排污口规范化兆设.严控入江.河、湖、卑污染源。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淘效、低若、低残留农跖等减量控害技术和统防统治,控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开展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建设,防治有禽养埴污染。环境风险防控防范沿江环境风险,优化松花江干流和饮马河等重点江河沿岸现有石油化工、制苛、尾矿库等高风险行业空间布局,合理布局生产笠置及危险化学品仓储等设
20、施.做好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风险防控。加强饮用水水湿地环境风险管控,完善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建设和相关管理措选,保迁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和安全。夷源利用要求引导推动造纸、石油化工,玉米深加工等商耗水行业企业实施节水改造和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建设节水里企业.统筹流域来水、水利工程与任务,因地置宜实葩生态补水.按照流域生态淹量调控方案,统筹调控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和供水任务,保障饮马河等空点河流生态流量.落实最严格水费源管理制度.严控河湖水资源开发强度。二、吉林市总体准入要求管控类别控要求空间布局约束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转更开线.研究解决结为性污吏问题.有计划地推进重污染企业退城入园。污染物扑放管控环境质量目
21、标大气环境质量拉戏改善.2025年全市PM”年均浓度达到30鞅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2035年继续改善(沙尘影响不计入).水环境质量特埃改善.2025年,全市水环境质It全面改善,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IS控专横断面地表水质量达到或优于川美水体比例达到94.7%以上,用水效率明显提高.生态流量得到基本保獐,水污染治理水平及水环境管理水平选一步提高,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川类,流域水环境保护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造应。污染牧控制要求20254,全市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扑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更新调整的实施方案 吉林市 生态环境 分区 更新 调整 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 及其 附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322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