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x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引言一、绩效预算与高校传统收支预算的不同在高校财务管理的实践当中,学校传统的预算管理是参考资金投入开展收支预算管理工作,重点关注绩效预算管理工作是怎样实现并提高“投入”的,不太关注资金使用的效果;而绩效预算要求高校需要根据绩效结果开展预算管理,并重点关注如何实现并提高预算投入后的产出和效果。高校传统的收支预算是收入预算按类型编制,支出预算按功能编制,大多数支出都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定额决定的,并且,这种定额的标准大多具备强制性。但绩效预算管理工作则需要根据绩效的具体情况编制预算,预算的确定应该和绩效相联系,预算安排则需要对高校中的每一项支出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为了获
2、得这些经济效益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明确。高校传统的收支预算强调以行政控制为主,不仅要控制好预算的总额,还要明确预算资金的具体使用方向和使用方式;而绩效预算则强调的是绩效责任,侧重对产出的控制,使得管理者更注重如何优化配置资源以实现相关的产出目标。高校传统的收支预算更注重合规性考核,很少考核产出和支出效果;而绩效预算则注重绩效考核,各支出预算安排都应该具备相应的绩效目标要求,并在预算结果执行完成之后,进行产出、成果和成本等方面的绩效评价。除此之外,还应该将绩效考核评价公开的结果作为影响下一年度编制预算的重要因素。二、高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与困难(一)教育产出的合理度量难度大尽管2019年,教育部
3、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但相关的细则还未健全,各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每年预算的编制往往仅限于保证学校年度收支业务的正常运行,无法将高校的五年规划以及高校的长远发展目标与编制预算有效联系起来,且预算绩效目标受预算编制人员的主观影响程度大。造成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设定不科学,高校资金的支出计划和学校的发展规划不相符。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各高校仍然存在重支出而轻绩效的思想,只重视高校的预算投入,而忽视了对产出结果的有效考核。高校的教育产出实质上是具有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但是对人的能力的度量难度很高。因此,对于教育产出的度量是高校绩效考核的难点。(
4、二)绩效目标的科学设置困难而对产出结果的考核关键就在于绩效目标的设置。高校的绩效目标主要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建设、社会服务等等。然而不同学校之间由于办学历史、文化底蕴差异很大,对于办学历史较短的高校或院系,在这方面往往是先天不足的,所以设置一组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合理性,既便于不同学校、不同院系之间的横向比较,又能够指引其自身发展的绩效目标对于高校预算编制人员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三)绩效目标的执行缺乏管控目前,在高校预算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非常重视资金的具体执行状况,并对预算执行率进行定期通报,这只会造成突击花钱、不闲置资金,但却未能贯彻落实“花钱必问校,无效必问责”原则。同时,对
5、于预算绩效目标的执行情况缺乏关注,可能导致偏离其绩效目标的预算执行得不到及时的纠偏,最终形成的结果与设置的绩效目标偏差较大。(四)绩效考核结果难以得到运用目前,高校并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二级学院、归口处室、预算项目负责人等尚未承担其预算绩效管理职责,资金使用绩效的优劣未纳入相关预算执行负责人的考评考核,缺乏落实相关负责人责任的对应机制。所以,高校领导和管理层往往不会重视绩效目标的执行进度和预算绩效效果,预算执行效果无法直观的呈现,也就无法给下一年度学校运营及预算编制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五)缺乏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和绩效管理人才支撑高校内部管理系统较多,各业务系统之间,以及
6、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之间不能互联互通,管理碎片化,缺乏真正将绩效管理、学校管理以及内控管理工作相连接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部分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仍然处于仅仅由高校财务人员填报绩效目标并开展绩效管理的阶段,财务人员对学校整体绩效管理概念理解不清晰,对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内容缺乏了解和认知。所以,在绩效目标、过程以及评价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不足。三、高校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路面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要推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通过预算绩效全员参与、业务范围全面覆盖,管理流程进行全过程跟踪,对预算绩效的评价结果进行有效应用,并结合学校的年度行动、五年规划及中长期目标加以调整完善,从而建立科学有效
7、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对最大坡长进行限制主要考虑载重车的爬坡性能、坡底的入口速度与允许速度。公路与城市道路规范对最大坡长的规定略有差异,经对比分析,城市道路对机动车道最大坡长的限制较公路更为严格。因此,在干线公路快速化改造时,需对坡长无法满足城市道路规范要求的纵坡进行调整。但当道路交通组成中轻型车比例较高时,且突破最大坡长指标可以显著减少工程量并降低工程造价时,可主要依据公路规范执行。(一)增强预算绩效管理意识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能否及时、高效的全面实施,关键在于要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意识,协调好相关部门,配足相应人员,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让“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落实到教学、科研的方
8、方面面,可将落实预算绩效的情况纳入领导述职内容,保证高校领导和管理层能够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提高其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了解和认识程度。同时,管理层和各预算部门要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需要学校各部门进行共同协作来实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和全员参与,所以需要学校自上而下给予高度重视,并通过广泛宣传,在校内各部门、教职员工中建立绩效意识,营造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氛围,保障全校师生的参与权和监督权,最终让高校成为自觉实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主体。(二)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高校实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学校制定的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涉及学校各项工作的全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 预算 绩效 管理 实践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28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