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路径.docx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路径.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路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阶段是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最好的时期,为学生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将传统文化传承的接力棒交给学生,使传统文化与教学真正融为一体,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战略性和发展性意义。而语文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较高的契合度,两者之间的知识易于衔接,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能够达成学生专业能力提高以及文化素养培育的效果,具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重要意义(一)推动传统文化发扬传承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及奋斗历史的有力
2、证明,是古代人民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丰富我国文化的多样性、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发扬传承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必由之路。然而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世界文化多样化与传播科技创新化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一方面,流行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规模、种类、形式多种多样,且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另一方面,大量的西方文化随着网络等渠道传入我国,无形中对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导致社会中如热衷于过“洋节”、却忽视甚至贬低我国传统节日等崇洋媚外的现象时
3、有发生。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陷入极大的困境,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都面临着失传风险,这对我国文化的良性发展极为不利。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能够从教育的初始阶段推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相关知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神内涵,明确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意义,为学生在今后的成长生活中主动肩负起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为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新的主力军。(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是小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学科,其基础性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小学语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这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语文学习以及其他课程的入门学习是必
4、不可少的,可以说,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成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要想培养好学生的学习能力、筑牢学习基础、活跃学习思维,必须提高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采用多种方法推动教学工作提质增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高度契合,其中的寓言故事以及神话故事都蕴涵着丰富的语文元素,将其融入教学中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与延伸,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起到拓宽学生文化视野、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教学的文化内涵,传统文化有着卓越的文化价值以及育人价值,将其合理融入教学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感化,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引导学生、以强
5、烈的情感共鸣感染学生,学生的文化素养将会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而初具雏形。(三)彰显语文课程的思政功能小学阶段是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品质都在该阶段进行筑基与初始培育。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其年龄较小,缺乏良好的外界认知能力以及分辨能力,如果不加以引导,很容易被落后的文化和消极的事物所影响,因此对其进行价值观念养成、道德品质塑造、人文精神培育具有相当大的必要性,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就是思政教育。思政教育以“德育”为核心,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通过思政课程以及高效互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政素养培育,将其融入小学教育中,使其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
6、意义。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如具有伟大品质的历史人物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丰富多彩的美德故事能够以真善美来感染学生,传统文化经典著作蕴含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精神能够对学生进行明确的价值引领,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思政价值,彰显语文教学课程的思政属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能学习到文化知识,又能培育自身的道德素养,这对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现存问题(一)传统文化教育流于表面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性意义,目前实施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有许多因素阻碍着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
7、合,其中传统文化教育流于表面是最为显著的因素。其一,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认同,学校往往会给教师设定成绩提高的相关目标,这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而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能力培育以及成绩提高的见效相对较慢,短期内难以取得显著成果。因此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会减少或者忽略传统文化教育,以获得更多的教学时间,将更多精力花费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其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过于碎片化,在传统文化知识与语文知识衔接方面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总是停留在表面知识的传授上,并没有将传
8、统文化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喜闻乐见的形式,这种缺乏系统性和客观性的教学使整个传统文化教育流于表面,充满形式主义与教条主义作风。(二)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足传统文化素养是指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如诗词、文言文的认知水平。拥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的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利用两者的契合度实现知识的有效衔接。然而,大部分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足,难以满足传统文化教育的需要;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将传统文化相关知识以填鸭式的方法灌输给学生,既没能挖掘语文教学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又无法利用相关的传统文化对教学内容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教学 传统文化 教育 实施 路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281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