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docx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摘 要:当今社会的农民工群体主要是以“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为主,同时,他们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对于社会融入情况的关注也会与日俱增。因此,探讨这一问题的解决方式势在必行。基于此,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要对就业制度进行完善、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要通过开展社区活动消除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隔阂,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素质,增加他们的留城自信心,从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社会保障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2、291X(2024)08-0019-05国家2022年发布的2021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9 251万人,农民工群体以青壮年为主,40岁以下农民工占比为48.2%;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6.8岁,其中40岁及以下所占比重为65.8%。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总群体中占有显著地位。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增加收入,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在报告中可以看出,农民工的收入较上年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住房环境和随迁儿童的受教育情况也有所改善,这进一步增加了农民工对于所在城市的归属感。41.5%的进城农民工认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农民工自身的受教育程度也越
3、来越高,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工较上年占比有所提高。在全部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0.8%,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3.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6.0%,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7.0%,大专及以上的占12.6%。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的同时,经济水平能一定程度上满足生活需求之后,他们对高品质的生活环境需求也更加强烈,会更加渴望改善其生活状态1。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相关概念及群体特征(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相关概念1.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农民工又被称为进城务工人员,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城镇化的进程加快而涌现的一批以从事经济活动为目的、拥有农
4、村户籍的劳动力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准确来说是“第二代农民工”,其与第一代农民工的区分在20世纪80年代初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受改革开放的影响,大量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各种新潮的思想互相碰撞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而在这个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进城务工人员自然比他们的父辈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想法,由此划分出“第二代农民工”,即新生代农民工。因此,本文中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的是1980年后出生的在城市從事非农劳动的农业户籍人口。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而言更加年轻,受教育程度更高,拥有更少的务农经验,也更渴望能拥有一份薪资丰厚的工作,以及希望能够在大
5、城市生活和定居。2.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概念界定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不是指单一的某一方面的融入,而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多维度的融入过程。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可以主要从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经济层面是指在城市生活的物质基础,如收入情况、消费水平以及居住条件。社会层面是新生代农民工日常所需的社会交往、娱乐活动和城市居民的接纳程度。心理层面则是当前对于城市生活的主观感受以及对未来生活的预期。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情况可以通过以上三个层面来体现其难易程度。其中,经济层面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基础,也决定了他们会面对怎样一个环境;社会层面则是代表着融入过程中是否会受到排外的情况,如果与新
6、生代农民工接触的城市居民无法接纳他们,那么他们在融入时也会受到不少的阻碍;心理层面是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内心归属感,如果经济和社会层面都让新生代农民工感到融入困难就会导致他们内心的归属感很弱,如果是自身主观排斥也就不会配合着进行社会融入。所以,当以上三个层面都有一定程度的融入时,才表示新生代农民工较好地融入了城市生活。(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1.职业选择更加注重发展前景如今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就业岗位的要求已经并不是仅仅提供高昂的薪资就可以满足的,而是同时要能够符合他们对于自身未来的发展规划才行。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在选择职业时不仅注重薪资水平,同时也看重企业提供的工作环境和就业前景。相对于老一代
7、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更愿意选择体面、安全的工作。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让他们不会把自身看作廉价的劳动力,而是会对比城里人以他们作为参照来要求自己的薪资待遇2。新生代农民工会通过学习新的知识等途径来提高自身能力,他们明白,拥有知识和技术可以在职业选择方面有更多优势,比起老一代农民工从事的体力劳动为主且危险性高的工作,新生代农民工更愿意选择有更好发展前景的工作。2.整体素质不断提升2021年全国农民工检测报告显示,现阶段农民工接受教育程度较高,其中未上过学的占比不到1%,小学到高中文化的占比86.7%,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2.6%。其中,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代表的高文化水平程度比例最高。较高的文
8、化程度会使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融入方面比老一代农民工更有优势,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会更快。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只在受教育情况上有所体现,在他们对于职业培训的态度上也有所体现。当面临或许会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而错失良机的可能时,新生代农民工会选择主动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来提升技能。因此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升。3.融入城市的意愿更加强烈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追求的“落叶归根”,即在大城市打拼后的最终目的还是回到农村生活,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是为了今后能够更好地在城市生活。也就是说,新生代农民工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赚钱和在城市中谋生,而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努力可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并在城市
9、中扎根,成为真正的城里人。新生代农民工在思想方面更加开放,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也适应得更快。他们想要更加主动地去融入社会,不管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其社会生活的方式也正在不断向城市化发展。因此,相比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有着更加强烈的留城意愿。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面临的问题1.就业层次低,就业信息接收渠道有限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从事低技术含量或体力劳动类型的工作,如建筑工人、企业流水线作业工人、保安、保姆、司机等。这类工作通常对劳动力技能要求较低,就业门槛要求不高,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情况。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正是就业层次低的表现,仅能满足维持
10、生计的需求,没有余力支撑他们进行其他的社会活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渠道有限且不规范。超过50%的新生代农民工都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得到工作机会的,近30%是通过参加招聘会,近20%是通过互联网或报纸、杂志等方式了解招工信息,而通过基层政府组织劳务输出和通过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团组织介绍就业的人数不到0.50%。就业渠道的不规范进一步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的不稳定性,他们因为想要得到更加满意的薪酬工资而变换工作3。2.当前收入较低,住房条件较差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有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但是并不能与老一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整体情况拉开很大差距。与此同时,他们也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就业培训,
11、所以无法提升相应的专业技能,这两点都注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收入。收入的不富裕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无法在住房方面有过多支出。新生代农民工目前在城市住房的途径主要有单位宿舍、工地工棚、与他人合租或独立租赁住房等。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单位宿舍和租赁这两种形式。对于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攒钱”是重中之重,这也就决定了他们住房上不会选择昂贵的小区而会选择价格相对较为低廉的城中村、棚户区、工厂区等城市边缘地区。这样一来,虽然住房消费花销较少,但居住环境的质量无法保证。3.社交圈子狭窄,休闲方式单一新生代农民工交往圈子较窄,主要局限于老乡、亲戚和熟人之间。尽管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和所在地人对于双方接触都
12、持有积极态度,但是当新生代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仍然更加倾向于向自己的老乡、朋友或亲戚求助,而并不会把行政执法部门以及村、居委会和当地社会的物业人员当成首要选择4。新生代农民工的休闲娱乐方式虽然内容多样但是形式相对单一,他们大多会选择在房间内睡觉休息、看电视、刷手机或者与朋友聚餐。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相比于上一代的老农民工更多人会选择利用互联网了解信息以及更注重与朋友聚餐,但是他们所能接触的娱乐设施依然较为贫乏5。4.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认同感不高,城市归属感弱相较于老一代的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在心理上对所在城市有更强的归属感,但是由于户籍和土地的限制让他们的内心产生了动摇。老一代农民工心里只想着把钱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生代 农民工 社会 融入 问题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280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