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院一张床”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研究.docx
《基于“全院一张床”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全院一张床”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全院一张床”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研究摘 要:公立医院实施“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是应对传统分科分院模式中床位利用率低等问题的重要举措。该模式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动态配置,提高床位使用效率。但是这一转变也对医院的绩效管理体系提出了挑战。原有的绩效模式,无法适应全院资源共享的新环境。因此,医院绩效管理亟须进行改革创新。基于此,分析“全院一张床”模式实施后在绩效考核与激励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立统一成本核算、医护分开考核、实施RBRVS模式和护理垂直管理等改革创新举措,以期为医院的绩效管理提供参考。关键词:“全院一张床”;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资源配置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2、编号:1673-291X(2024)07-0135-04当前,我国很多公立医院普遍存在床位利用率低、资源配置不当等问题,这与传统的科室分院管理模式密不可分。“全院一张床”的管理理念应运而生,其核心在于实现医疗资源的动态调配和合理流动。该模式不仅大幅提升了床位使用效率,还可促使医生主动收治患者,有效改善医患关系。但是这一转变也对医院的绩效管理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建立适应资源共享的绩效考核新模式,是推进“全院一张床”改革的关键所在。一、“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分析在公立医院,传统的以科室为单位的床位管理模式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床位利用率低、患者交叉感染风险高以及科室之间协作难度大等。为应对这
3、些问题,实行“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成为一种创新的举措。“全院一张床”模式的核心理念在于床位的动态化、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该模式下,医院不再将内部划分为以科室为基础的病房区域,而是采用开放式病房,实行床位的统一调度和使用。患者入院后不再受限于特定科室,医护人员和患者在整个医院范围内自由流动,实现医疗资源的动态共享,显著提升了床位利用率。这一模式同时对医护人员的管理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医生和护士不再受局限于特定科室或病房,而是进行全院统一管理,根据需要与患者一同移动,为患者提供更为连续和综合的诊疗服务。这一模式下的医护关系也变得更加灵活,跨专业、跨科室的合作也更为便捷。这一变革在提高医院整体运
4、营效率的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为灵活、高效的医疗服务体验。二、“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的优势“一张床”管理实行后,医院的床位资源实现了集中化的调度与管理。这使得床位的分配可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缓急程度等医疗需求的差异来灵活配置。例如,重症监护室ICU床位对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意义重大。在实行分科分院管理时,由于各科室床位独立使用,ICU床位不足时无法得到快速有效的缓解。但是在“一张床”模式下,可以从其他科室空置的床位中优先快速调配一定数量至ICU,以确保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一张床”概念也使医院能更准确地掌握床位使用与临床需求相匹配的情况。这可以更好地指导医院资源规划与购置,对
5、床位数量、医疗设备配置等进行优化,真正实现医疗资源科学合理配置,使之既满足医疗需求,又保证医疗效率。此外,该模式还激发了医生主动收治患者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医院的患者流量。医生的主动收治不仅有助于充分利用床位资源,而且加强了医患之间的联系,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特别是对于季节性等因素导致空床较多的病区,“全院一张床”模式通过积极收治患者,显著提高了床位的利用率。这不仅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各项设备和其他资源,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最重要的是,该模式在无形中提升了病房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全院统一调配,医院能够更加灵活地满足患者需求,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响应速度,进而提升了患者的
6、满意度。因此,“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不仅仅是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更是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优化患者体验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而全面提高了病房的整体运营效率。三、“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下传统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一)绩效分配难以跨科核算传统的科室分院管理模式下,医院对每个科室和病区的业务量、收入等进行独立核算,并按照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与分配激励。在实行了“全院一张床”统一调度管理模式后,原有的工作流程发生了改变。由于科室与病区之间会互相协作借调床位资源,一个病人可能在入院期间转入多个病区治疗。这就出现了大量的业务量和收入“流动”现象。如果仍按传统方式核算绩效,则很难精确判断某病例中,不同病区完成
7、的医疗服务量占比,从而无法合理确定各相关科室和病区的绩效贡献。举例来说,心脑血管病区的床位不足,需要借助呼吸内科病区10张床位进行支援。这时这10张共享床位上产生的医疗服务量,其绩效考核应该按什么标准在两个病区之间划分,难以明确。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独立核算绩效模式就会遇到难以跨病区和跨科室进行合理分配的困境,科室之间的床位借用难以明确成本和效益,制约了科室间跨科治疗的积极性。因此,这需要医院进行绩效考核机制与模式的改进创新,以适应“全院一张床”新的管理要求。(二)绩效分配难以体现个人价值在实行“全院一张床”的医疗资源共享情况下,单个医生护士完成的医疗服务量很难精确统计量化。传统绩效分配以科室整
8、体为单位,未能合理体现医务人员个人价值,特别是在“全院一张床”模式下,医生工作负荷差异更为明显。这就为基于业绩与贡献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带来了困难。比如,護士小李被临时指派到心内科病房协助工作,她的辛勤照护与服务质量都很出色。但是这些出色表现只会计入心内科病房的整体评价,很难体现到小李个人的绩效考核与奖金分配中。再比如,骨科医生小王为照顾一位跨科病人,不辞辛劳地加班医治,但他的巨大工作量也很难在骨科病房的整体业绩里得到体现。由此可见,传统绩效模式与新的管理模式存在矛盾。它过于注重科室整体,忽视了医护个人的差异化贡献,无法准确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这不利于通过考核增强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会
9、导致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被动化,对“一张床”管理模式的进展也构成制约。因此,需要医院针对新环境转变绩效理念,建立医护个人化的考核制度,使之与灵活流动的工作内容相匹配,体现“多劳多得”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三)传统护理绩效配比失衡在“全院一张床”模式下,护士的工作重心发生了重大变化。她们脱离原科室的束缚,需要面对更加开放和动态的工作环境。不同护士之间在流动性、工作难度等方面的差异会更加明显。但是,护理部门的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机制仍然停留在传统模式。具体来说,护士的绩效奖金与所在科室的整体经营效益挂钩度非常高。她们的收入水平和年终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主任的绩效分配。这种机制没有考虑到护理工作的真实难
10、易程度,也没有关联护士的个人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是那些工作量大、压力重、服务患者数量多的护士,并不能通过现有的绩效考核机制获得匹配的收益。这已经与“全院一张床”模式下护士面临的新环境新要求存在了失衡。如果无法建立新的考核机制,关联护士的实际工作贡献,很难提高护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也无形中制约了医院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四、“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下绩效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为了解决传统绩效管理中绩效分配不公平和不合理的问题,医院必须进行绩效分配模式的全面改革。医院绩效改革的核心在于引入更为精确和多元的核算方式。通过以工作量为基础的核算,医院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不同岗位和职务人员的工作价值与服务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全院 一张 公立 医院 绩效 管理模式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280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