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docx
《2022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2022第一部分建设背景3一、发展趋势3二、发展现状6三、面临挑战9第二部分总体思路12一、指导思想12二、发展原则12愿景目标13四、总体架构设计16(一)总体框架16(二)业务架构19(三)应用架构20(四)数据架构21(五)基础设施架构23(六)安全架构24(七)标准规范体系28第三部分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30一、前瞻布局数字基础设施30(一)城市通信网络30(二)物联网31()政务外网32(四)政务云、数据中心33(五)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35二、整合建设城市数字平台36(一)城市大数据资源平台36(二)视频资源共享平台39(三)时空信息云平台40(四)城市物联网平
2、台42(五)人工智能平台43(六)区块链平台44三、全面提升数据治理能力45四、开展领域综合应用建设47(一)城市治理领域47(二)政务服务领域69(三)公共服务领域71(四)产业经济领域81五、打造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96第四部分推进阶段与实施路径100一、推进阶段100二、实施路径101第五部分智慧城市整体运营体系108一、建设模式108(一)政府自建自营108(二)政企共建运营109(三)企业自建自营109二、运营模式HO第六部分保障措施113一、加强组织协同113二、完善制度规范114三、加强资金保障115四、强化人才支撑115五、积极宣传引导116六、强化安全意识117-IH-第一部分
3、建设背景一、发展趋势(一)新时代赋予智慧城市丰富内涵智慧城市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指示。2016年4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组织召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口注重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安全可控的要求,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将城市居民感受、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重要评价内容o明确指出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智慧城市与数字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例匕“要促进新技术传播和运用,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经济治理,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
4、环境。中方将推动制定智慧城市指导原则,倡议各方分享数字技术抗疫和恢复经济的经验,倡导优化数字营商环境,释放数字经济潜力二智慧城市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能力基石,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与此同时,新基建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国家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政策及会议精神不断加码,基于新一代信息的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新型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以信息基础设施支撑政务服务、政府管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创新应用。(二)新愿景牵引智慧城市创新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要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以人民的现实需求为牵弓I,尊重民意、用好民智,鼓励市民发挥其主体意识
5、,把更多精力放在满足市民的需求上.实现市民生活便利、提高生活质量,把科技手段和人的幸福感充分结合起来,坚持需求牵引、效果为先,注重用户体验,把人民的满意度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为务兼顾个性需求,实现服务的便捷化精准化供给,持续增强无锡人民获得感,持续提升无锡人民幸福感。导向,积极探索运用大、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公共服(三)新技术驱动智慧城市融合突破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深入到各行业生产与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
6、慧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趋势,为城市基础设施、政务服务、政府管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各领域的智慧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需要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并创新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新技术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以信息化为引领,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协同和演进提供新的动力。需紧跟时代潮流,大力发展并逐步运用新T弋信息技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城市治理、社会民生等业务需求进行有机融合,推动“5G+工业互联网、AI+公共安全”“大数据+城市治理”“物联网+智慧交通”等具有无锡特色的应用场景建设,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城市治理更精细、
7、民生服务更贴心。(四)新模式支撑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新型智慧城市进入了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发展阶段,更加关注数据治理、统筹建设、综合运营。一方面,城市累积的政务数据、互联网数据、时空数据等数据资产日益成为城市的重要资产,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需重点关岛、重复建设等问题的出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各方建设力量,吸引各种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形成多渠道资金参与的智慧城市多元投资、联合运营发展格局。注:治理,充分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为避免系统孤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方面,将持续探索通过创新投融资、项目管理、服务外包和商业运营等市场化运作机制和模式,选取具备一定经济效益
8、、不涉及政府信息安全、需要长效化运营的服务项目作为智慧城市民营资本开放试点,为民营资本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制度环境,助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模式创新。二糠醵(一)信息基础日趋完善,支撑能力稳步提升全市基础网络、政务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本地信息资源累积也具备一定基础。无锡市率先建成国内高标准全光网城市、首个IPv6规模商用网络,到2019年底,全市光纤宽带用户规模达到956.33万户,城域网出口带宽6.3Tf4G基站累计达到42841个,已建成5G基站超3000个,5G基站惹盖密度全省领先,“5G上下行吞吐率“5G终端接入成功率”等关键指标全国领先,建设全国首个5G
9、机场,部署全球首个连续覆盖的高铁5G网络。实现了NB-IOT窄带物联网全域覆盖,成为全国首个物联网卷盖全域的地级市、首个物联网连接规模超千万的地级市。;资源初步实现汇聚与共享,建成城市大中心,到202作I1.月底,全市委;口总量为8(M乙条,输出总量为129.6亿条,构建形成了人口库、法人库、自然资源库、信用库和电子证照库等五大基础数据库,为无锡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二)城市治理有序推进,智慧应用不断深入全市公共安全、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城市治理领域智慧化建设有序推进,各类智慧应用逐步深入,城市治理能力与水平不断增强。“雪亮工程”汇聚各类物联、视频资源共计6.8万余路,
10、形成了“1+N”的联网共享格局,联网能力全国同类城市领先。车联网(1.TE-V2X)城市级示范应用重大项目等一批智慧交通项目稳步推进。数字城管建设成效显著,基本建立了城市管理问题快速发现、精确派遣、按期处置和绩效评价体系。市场监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建有智慧315”公众服务平台、全市农贸市场管理平台等多个市场监管平台。“感知环境、智慧环保”示范工程搭建了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实现全市生态环境要素的物联网感知监测。全市建有27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基本覆盖各类水体,构建了水质监测一张网,同时建设了“感知太湖智慧水利项目,利用信息化手段科学治理太湖蓝藻成效明显。(三)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创新服务成效显著
11、近年来,政府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优化,持续深化“一枚公章管审批“电子营业执照一城通用”等改革,不断提高市场主体口社会公众获得感和满意度。2019年,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共办理各类事项395.47万件,按时办结率达100%,承诺件提速率达56.3%,提交材料数量平均减少51.4%,在全省政务服务好差评”综合测评中,市“好评”点赞数位居全省第一。无锡市在省内率先推出“政府G端+银行B端+客户C端”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打造“成全C站”政务自助终端。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三个全覆盖”改革,依托“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审批时限压缩至100个工作日以内,成为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多规合一业务协同5个试点城市之一
12、,整体提升无锡营商环境。(四)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民生体验逐步增强公共服务基础能力较好,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信息化建设初具成效。打造统一的城市服务入口,上线城市级APP“灵锡”,首期包括交通出行、医疗健康、社会保障、教育刎、文化版族台群、近50(阿艮务,“灵锡”APP正成为无锡城市的数字新名片。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方位覆盖区域医疗卫生业务,内联全市(含江阴、宜兴)共140余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外联公安、残联、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建设锡慧在线”学习中心,开设名师课堂,截至2019年,共有200多所学校使用锡慧在线”进行课程录播或直播,拍摄课程超2000节。建设无锡智慧体育综合服务平台,持
13、续推动全民健身。(五)智慧产业发展迅速,数字赋能效果渐显数字赋能产业发展效果渐显。2019年实现物联网产业营收增长16.1%,软件和言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15.4%,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增长8.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比重达到15.6%o成立全省首家市级5G产业联盟,培育本地5G应用案例,通过应用示范带动产业发展,形成新一轮产业热点。智能制造全面提优。发布全市智能制造水平评价规范,通过两化融合贯标评定企业471家,获评省示范智能车间161个。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惠山经济开发区入选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无锡瀚云、雪浪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分别通过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五星级
14、和四星级评测,获评省重点ZD1.k互联网平台12个。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才段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江阴市成功申报国家农村电商综合示范县,30家单位获评省级各类电商示范企业、基地。高水平推进中国(无锡)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实现六个“全省第一”。三、面助俄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面临着以下问题及挑战。(一)数字基础设施引领不足,亟需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亟需秉承“前瞻领先、集约共享、安全可靠、敏捷开放”的理念,全面提升城市通信网络,并推动5G网络在典型应用场景先试先行,不断统筹全市数据中心、政务云平台、政务网络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整合和城市资源效率最大化。(二)
15、业务应用统筹协同不足,亟需加强业务统一支撑能力。亟需在市级层面构建大数据资源平台、人工智能平台、物联网管理平台、视频资源共享平台以及应用支撑平台等城市共性数字平台,通过数字平台支撑以大数据共享为基础的数据流、业务流的跨领域、跨部门流转,为业务协同和有效联动提供技术支撑。(三)公共数据深度建设不足,亟需提升数据管理应用能力。当前无锡市主要通过现有大数据共享平台和各委办局之间单线交互的方式进行数据共享,面向行业和市场的数据开放尚未形成清晰的模式。因此,需进一步通过:资源的有效管理明确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开放机制,推动无锡市城市级数字资源向数据资产的转变,促进无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可持续发展。(四)
16、全局视角综合运营不足,亟需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当前无锡市信息化应用多集中于垂直条线或部门,亟需梳理并整合全市在城市运行、应急指挥、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等领域的数据资源,站在全市整体视角,以数据驱动为无锡提供跨领域和跨层级的分析决策、监测预警和联动指挥能力,全面科学地掌握城市发展态势。(五)服务对象需求挖掘不足,亟需全面强化群众获得感。需落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对“强调体验和获得感”的要求,以需求为导向和以务对象为中心,以场景化应用为抓手,重点在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领域,为民打造具有参与感和获得感的便捷应用和贴心服务,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新型智慧城市的满意度.(六)系统落实战略机遇不够,亟需
17、开阔视野主动融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更是勇做“排头兵、的实践要求。当前在文旅、物联网、环保水利、交通、养老等城市发展各方面有巨大的衔接互补和错位发展空间。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聚焦“f化合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IO-强化区域联动发展,建设!办同创新产业体系,需要聚力“高质量,协同,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以一体化的应用场景建设,实质性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展现高质量发展看无锡”的底气。第二部分总体思路-旨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探索性引领性发展,坚持全市“一盘樵,统筹协调推进,开启无
18、锡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新征程,促进“一流治理”,成就“一流城市”,为无锡勇做“两争一前列2排头兵”和争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先行示范区奠定坚实的基础。螭规划,共建共享.坚持螭规划,整体推进。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设计、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省级以下三级平台、数据和应用对接,减少重复建设,促进共建共享,推动各业务领域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需求导向,应用牵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综合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需求,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T弋信息技术在惠民领域的应用,并适度超前布局,增强人民群众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驱动。适应
19、,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等发展新趋势,全面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产业融合,促进产业数字化、跨界融合化,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培育数据驱动型创新切实提高数据对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产业转型的支撑作用。体系和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大辅助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朝并举,持续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突出建立“建设+运营”并重的长效发展机制,通过采用政府牵头,市场化运作为主体的模式,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以场景驱动引导公共数据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利用。航,保障安全。积极适应数字化发展新形势,加快财税扶持、投融资、人才激励、招商引资、信息共享、大数
20、据开发利用等领域制度建设,以制度推进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坚持安全保障工作与智慧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建立健全安全防护体系,保障信息安全,完善对个人数据保护及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完善行业监管,促进数据资源有序流动与规范利用。三、愿景目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强调数据促进“一流治理,智慧成就“-流城市将更快一步建设智慧城市,更胜一筹运营智慧城市,全面支撑,美丽无锡”建设,逐步建成基础设施“一体支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民生服务“一码通城”、产业发展“一数融产”,谱写无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新篇章。基础设施“支撑:切实提升基础设施能级和服务水平
21、,扩大4G网络覆盖范围,4G室外覆盖率不低于98%,持续优化城市光纤宽带网络,提升光纤网络覆盖率,实现全市光纤到户100%覆盖,进一步推动“城市万兆到楼、千兆进家庭,农村千兆进村、百兆入户,光纤网络建设;推进5G网络建设,加快现有基站5G改造,逐步实现全市5G网络全覆盖和重点区域深度覆盖。优化NB-IOT窄带物联网,实现全市范围内NB-IoT网络深度全惹盖,推动NB-IoT网络在生态监测、农业管理、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智慧化应用。构建无锡市城市数字平台,面向全市提供统一的大数据分析、视频资源共享、时空信息、物联网等基础支撑能力,实现城市数据融合、业务协同与敏捷创新;建成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与城市信息资
22、源运营体系,核心信息基础设施全部满足等保三级建设要求,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公共服务“一码通城:整合服务资源,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切实提升市民的生活便捷度与智慧化体验感,通过在线的政民互动界面,引导市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吸收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建议,为智慧服务的持续创新提供动力。综合服务方面,基于灵锡APP,建设市民云,生成无锡个人专属电子码(CityID),实现“全城一码、一码通城智慧医疗方面,加快推动二级以上医院的信息互联互通,推进互联网医院的建设,结合5G、AI等新技术,打造“5G+救护车皿区块链+电子病历”等智能应用。智慧教育方面,持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所
23、有学校千兆进校,90%以上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基本覆盖,进一步推动智慧校园建设,80%以上的学校建成智慧校园,深化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在区域间的流动,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智慧社区方面,建成基层一体化平台,实现基层治理能力整合,推动基层减负增效,提升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水平。智慧养老方面,形成机构、社区、居家协调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城市治理“一网统管:统筹整合多部门的数据与系统,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建设无锡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推动城市治理业务一体化,实现城市治理的高效联动,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智慧化水平。自然资源规划方面,建成自然资源规划一体化平台,实现自然资源管理与服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新型 智慧 城市 顶层 设计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263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