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学考试重点.docx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流行病学考试重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床流行病学1 .临床流行病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DME,即设计(design)、测量:(measurement)、评价(eva1.uation).即:1)正确选择临床科研课题,进行科学的探讨设计;2)选择适当的测量指标:3)从设计和测量的角度对临床医学的探讨结果做出实事求是的综合评价,并得出科学的结论。2 .做向性评分(PropenSityScore)的基本思想和目的倾向性评分是指在肯定协变量条件下,计算出视察对象i接受处理(Z=I)的条件概率倾向评分评分目的:用一个综合评分(及倾向性评分)来代替全部已知的混杂因素,从而均衡各对比较组间各个特征变量的可比性,是去除混杂偏倚的关键性方法。基本思想
2、:将多个协变量的影响用一个倾向性评分值来表示(相当于降低了协变量的维度),然后依据倾向性评分值进行不同对比组的分层、匹配或加权,即均衡对比组间协变量的分布,最终在协变量分布均衡的层内或者匹配中估计处理效应。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SCOreMatChing,PSM)目的(作用):用来处理视察探讨的数据,削减数据偏差和混杂变量的影响,消退组别之间的干扰因素。倾向匹配容差是指在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时,假如匹配具有容差系数,对每个匹配变量所设计的容差,匹配容差可以用较小的数值填写,须要依据实际状况而定。输入一个OT的数,越接近0越完全匹配,越接近于1,匹配越不严格,这里要试着找最佳点。当然“
3、完全匹配”要丢失更多的病例,假如选0,有可能找不到匹配的记录。3 .临床疗效评价中,临床试验结果如何分析最终分析的采纳方法主要有几种,进行简要的说明疔效评价:是采纳流行病学方法,对药物或防治措施的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即确定某种治疗方法是否有效、是否利大于弊。欲比较A和B治疗的疗效差别,资料可有下列四种状况随机分组结果A治疗B治疗实际依从状况未完成A治疗或改为B治疗完成A治疗完成B治疗未完成B治疗或改为A治疗1)意向治疔分析(intention-to-treatana1.ysis,ITT分析)比较+及+,是在最终资料分析中包括了全部纳入随机安排的患者,不管被探讨者的实际依从状况,它反映了原来试验
4、意向干预的效果。ITT分析可以防止预后较差的患者在最终分析中被剔除,从而保留随机化安排的优点,所回答的问题更符合临床实际。2)按实际完成治疔方案分析(Perprotoco1.,PP分析)比较及,不考虑及和,分析方法是按每一病人实际所接受的治疗来进行,剔除对治疗不依从的患者,很可能留下预后良好患者。PP分析不考虑其所接受的治疗是否随机安排而来,事实上已经破坏了随机化的原则。3)实际治疗分析I比较+及+。分析方法是按每一病人实际所接受的治疗来进行。但因为比较的对象非随机组,可能存在选择偏倚。4 .偏倚的相关问题混杂偏倚产生的条件:(1)首要条件是混杂因素必需是所探讨疾病的危急因素:(2)其次混杂因
5、素在暴露和非暴露组间分布不均特征:(1)混杂因素必需是所探讨疾病的危急因素;(2)混杂因素也及所探讨的暴露因素有统计学联系:(3)混杂因素不应是暴露因素及疾病因果链中的一个中间环节。偏倚的防止及限制1、设计阶段:防止选择偏倚和混杂1)设计方案优选:同期随机比照前瞻病例比照(2)探讨人群来源的选择A、限制:B、匹配:C、随机化分组;D、多途径病例比照;2、资料收集阶段:预防信息偏倚3、分析阶段:限制混杂:标准化方法;分层方法;加强质量限制选择偏倚的限制I发生在流行病学探讨设计阶段。(1)在设计方案及探讨方法的选择上,应当选择论证强度大的设计方案(2)严格驾驭探讨对象的纳入和解除标准,保障较好的代
6、表性(3)采纳多重比照(4)随机化原则信息偏倚的限制I发生在流行病学探讨资料收集阶段(1)尽可能采纳盲法:是消退测量性偏倚的最有效方法(2)采纳客观指标的资料(3)正确应用资料收集的手段,采纳调查技巧避开回忆偏倚(4)严格质量限制混杂偏倚的限制,发生在流行病学探讨设计阶段和资料分析阶段(1)严格的科研设计(2)随机化方法:不仅平衡掉治疗组和比照组的各种已知的、测量的可能影响疗效或预后的因素,而且也平衡了各种未知的、未测量的影响疗效和预后的因素。(3)限制:是指对入选探讨的探讨对象的特征加以限制。4)匹配:为病例组的每一个探讨对象依据可能的混杂因素匹配一个或几个具有同样特征的比照,然后进行比较。
7、(5)分层分析:指将科研资料按某些影响因素分成数层进行分析。(6)标准化分析:当比较两个率时,如两组对象内部构成存在差别足以影响结论,可用率的标准化加以校正,亦即使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受到同等的加权,则这两个率可比,无偏倚,这种方法称为标准化。(7)多变量分析5Meta分析中应当留意的问题(1)制定探讨文献的入选和剔除标准,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评价文献的质量,筛选出符合Meta分析要求的合格文献,整理相关资料;(2)依据临床试验结果的数据类型,在进行资料合并之前须要明确效应指标。(31进行资料合并的前提要求全部被合并资料具有同质性,在做meta分析时肯定要结合专业学问进行异质性分析。异质性检验,
8、犹如质的,则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存在异质性则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各探讨的效应合并分析敏感性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考查影响Meta分析探讨结果的主要因素,解决不同探讨结果的冲突性,发觉使结论不同的缘由亚组分析:过多的做亚组分析往往使meta分析失去代表性,所以要在探讨设计时就考虑尽量避开亚组分析。偏倚的限制:Meta分析本身属于视察性探讨,在设汁、资料收集、统计分析过程中必定存在着偏倚,资料质量评判及取舍时也会产生偏倚,其中最突出的是发表偏倚,要限制偏倚的方法是尽可能收集全部探讨资料。Meta分析的结果仅仅是对现有的纳入探讨综合分析得出的,探讨者须要不断收集新的探讨资料以及更新结论Meta分析本质上
9、是一种视察性探讨,其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制定探讨安排,检索、评价相关文献,数据统计分析,探讨和报告结果等。Meta能解决的问题:放大统计功能:解决探讨分歧看法:引出新见解;增加结论的牢靠性6 .内部真实性及外部真实性的联系内部真实性(interna1.va1.idity)探讨结果及实际探讨对象真实状况的符合程度,它回答一个探讨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改善措施:限制探讨对象的类型和探讨的环境条件。外部真实性(externa1.va1.idity)探讨结果及推论对象真实状况的符合程度,乂称为普遍性(genera1izabi1ity)它回答一个探讨能否推广应用到探讨对象以外的人群。改善措施:增加探讨对
10、象的异质性,使得探讨对象的代表性范围扩大。D假如探讨的推论代表性不好,内部真实性可能好,而外部真实性差。2)增加探讨对象的同质性(如限制类型如年龄、职业、体质特征或疾病分型等),可改善内部真实性。增加探讨对象的异质性,可改善外部真实性。3)在实际探讨需综合平衡考虑探讨对象的同质性和异质性问题。7 .巢式病例比照探讨(nestedcase-contro1.study)基本原理:1)按队列探讨方式进行:选择一队列,收集基线资料,采集所探讨的生物学标记的组织或体液标本储存备用2)随访:随访到出现能满足病例比照探讨样本量的病例数为止3)匹配:按病例进入队列的时间、疾病出现时间及性别、年龄等匹配条件,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流行病学 考试 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246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