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docx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程名称】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学科基本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不够深入,特别是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上还有很大的不足。本课的内容距离实际生活较远,关于考古的较多,可以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理解。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问题的设计上也要明确问题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教学目标】1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学生能分析中华文明起源特点,了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时代特征。2 .通过各种文献资料的记载,学生能够整
2、体上认识到夏商周的演变过程,了解各朝代的基本情况和早期国家的特征。3 .从时空角度,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从部落到国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4 .认识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特点,增强文化H信和民族自信。【教学要点】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早期国家的特征。难点: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讲授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能力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来讲,增强教学直观性。【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共计2课时,每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时事导入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叫什么吗?学
3、生回答:宸宸、琮琮、莲莲。出示图片:教师提问:那么大家知道琮琮头上的图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学生回答:琮琮代衣良渚古城遗址,名字来源于代农性文物玉琮,全身以黄色为主调,头部刻有饕餐纹,这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最早见于长江中卜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教师提问:什么是良渚文化呢?老师来给大家做简单介绍。教师总结:良渚文化,是距今5000年前后环钱塘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浙江良渚而命名。不少学者认为良渚文化可以算得上中国的第一个王朝。该遗址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最重要的实证之一。那么
4、大家对于良渚文化存在的新石器时代乂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将来学习相关知识,即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板书标题: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设计意图通过当下热点抛出问题,吸引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并引出与课堂相关的内容,导入自然。二、新课教学第一部分:探源中华文明概念教学新旧石器时代的定义出示图片: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片,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很明显,图.中的石头棱角分明,不再是第一张图中那种自然光滑的样子,它们是经过人为磨制而成的。从图一到图二的转变即为石头向石器的转变。石器是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我们将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叫作
5、新石器时代。设计意图运用概念教学法,突出对历史名词的解释,进一步强化中学生科学的表述观念,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表达习惯,提升历史解释素养。课堂探究1旧石器时代的特点及主要遗址展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图:图1大三棱尖状石器,图2砍砸器,图3烧骨。,V教师提问:大家从以上图片能看出旧石器时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特点吗?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石器以打制为主,生产力水平低下。图2砍碓器出土于贵州观音洞遗址,一般用来砍砸木棒、锤碓石块、挖掘树块和根茎,代表了观音洞人打制石器的方法和采集的生活方式。图3烧骨出土于北京周口店,是北京人用火的证据之一,上面烟熏痕迹可能是烧烤兽肉时造成的,也可能是
6、因为兽骨带有油脂,被北京人当做燃料造成的。这说明,当时的人类已经会使用火,同时进行狩猎。课本还提到,人们过着群居生活。代表性人类遗址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课堂探究2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及主要遗址展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图:图1河姆渡文化的陶猪,图2河姆渡文化的炭化稻谷,图3河姆渡文化的骨未台,图4裴李岗文化的石墨盘和石墨棒,图5大汶口文化的白陶器。相Al教师提问I请根据图片分析这一时期人类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图1陶猪的体型虽然与野猪近似,但是猪头明显变短,应是人工驯养的结果。体现这一时期家畜饲养业产生。图2炭化稻谷是野生稻谷经过培育
7、改良而产生的人工品种,体现原始农业产生。同样可以印证这一点的是图3的骨柏,农业专家认定这是河姆渡人在水出中使用的农具。图4是脱壳工具,把带壳的粟放在石墨盘上,手持石墨板来回滚压,是粟壳脱落,成为可供煮食的粟米。图5的白陶器是新石器时期人们用来烧水或温酒的容器,可能有礼瑞的功能。陶器的发明与使用,体现出人类对火的使用,也可以说明人们产生了艺术创作的思想,提高了对美学的认识。自主学习请同学阅读课本3-4页,并完成表格。代表性文化遗存特征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典型器物为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前)黄河下游地区:大汶口文化培物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掌握
8、了养蚕绿丝技术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黄河流域:龙山文化(代替了大汶口文化和仰貂文化)代表器物为黑陶,胎壁薄如蛋壳,又称为“蛋壳陶”北方辽河上游:红山文化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长江下游:良渚文化设计意图培养学生H主阅读和整理的能力,同时表格的形式较为清晰,便于知识点的记忆,加深印象。时空定位教师提问:观察课本第2页的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以及第3页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分别思考归纳石器时代的占人类和文化遗存分俗特点。比较说明有哪些不同?学生回答I略。教师总结: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分布广,主要集中在江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也很广泛。但从数量上来看,
9、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更多,并且有向中原地区集中的趋势,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展示时间图:原始社会n社会社会旧石1时代新石器时代II1.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170万年20万年万年前5000年前5000年特征:母权制;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网劳动,成果共享.w.开始形成较大的那瘩K至部落联S1.私有制己经产生.阶fit分化明显.教师分析说明: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生产力不断发展,同时生产关系也随之改变,由原始社会到母系氏族再到父系氏族社会。大家看这张图再结合课本内容,我们知道,母系氏族社会处于旧石踞时代,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但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父系
10、氏族社会,开始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明显,他们通过战争不断争夺财富和权力,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材料分析J中华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一:在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形成的互相借蓼和兼收并蓄能力,成为其挣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从中孕育出共同文化积淀、心理认同、礼制传统,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王能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材料二:中原地区凭借天下居中的人文地理优势广泛吸收周围文化的先进因素,成为一种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对周围广大区域施加了强,烈影响,对促进周围地区文明的发展及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彩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11、。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彩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王辑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绵延发展。教师提问:对此你有什么认识?学生回答: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发展,在多元一体的特征下,兼收并蓄。我们因伟大祖国的历史感到骄傲和自豪。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中华文明历史的认识的表达,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达成本课的家国情怀教学目标。第二部分:探究国家形成概念教学三皇五帝、禅让制、万邦时代教师讲授:古史相传,中国的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据尚书大传,三皇指的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发明八卦、创造文字、教人们当皮制衣、结网打倒的伏羲氏,以及尝百草、
12、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的神农氏。五帝之首是黄帝,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与炎帝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颛顼负责社会分工发展;帝营善于治理部落事务:五帝最后两位尧、舜是中原地区的联盟首领,这时万邦时代出现,部落首领以禅让制的形式选举。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即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万邦时代,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股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设计意图运用概念教学法,突出对历
13、史名词的解释,进一步强化中学生科学的表述观念,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表达习惯,提升历史解释素养。课堂探究J教师展示陕西临潼看寨聚落复原图,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及2001号大幕出土时全班图,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对比不同的墓葬,引导学生分折,陪葬品的不同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社会分化加大,人类进入阶级社会。材料分析材料一: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都出现了严重的贵贱、贫富分化,相继出现了臬军权、神权及社会管理权于一身的王,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并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各个区域文明在彼此竞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借鉴,呈现出一体化趋势。王能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
14、古实证材料二: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建立。阶级或阶层的出现是国家这一管理机构得以建立的社会基础,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则是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的本质特征。东夷民族的文明起源王震中文明与国家-教师提问:通过两段文字性材料,分析国家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回答:略.出示思维导图:午产力Il1rXWMH仑I启MH)II农业KI”I余严MI“d)II以由人I豌吉人温Ir币Wn“冬113flUGgI俱*I教师分析说明: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产方式也随之改变,农业、手工业发展,使得一些人们有了刚好满足衣食外积累的物品,也就是剩余产品,这些产品属于个人所有,因此私有制产生并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中华文明 起源 早期 国家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200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