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黑斑息肉综合征病理、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docx
《临床黑斑息肉综合征病理、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黑斑息肉综合征病理、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床黑斑息肉综合征病理、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黑斑息肉综合征是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伴消化道或非消化道多发息肉为特征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特点PJS由荷兰医生Peutz于1921首次报道,后由美国医生Jeghers于1949年全面阐述其临床特点,1954年经梅奥诊所提出命名为PJS并沿用至今。该病发病率约1/29000-1/120000,具有明显的家族集聚倾向,但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JS主要有三大临床特征:1、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斑一-般在幼年即出现,常见于口唇周围皮肤及口腔黏膜,亦可发生在鼻、肛周、生殖器及手足等处,呈黑褐色或蓝黑色,不高出皮肤表面,大小可从针尖样
2、至3-5cm,部分可融合呈斑片状,颜色深浅及分布范围大小与肠道息肉的部位及严重程度无直接内在联系,但也有息肉切除后色素可全部消失的报道。2、消化道或非消化道息肉息肉主要发生于胃肠道,按发生率的高低依次为空肠、回肠、结肠、胃、直肠,另外少数病例可发生于胆道、泌尿系、广宫及副鼻窦等部位。传统认为息肉的病理类型主要为错构瘤样息肉,其特点是包绕和组成腺体的平滑肌增生呈树枝状分布,导致息肉上皮组织被插入到黏膜肌层以卜成上皮错构样改变。有一个由“错构瘤-腺痛-癌变”的进展过程,但近来有部分报道PJS息肉的病理类型主要为腺瘤性息肉,其癌变可能存在另外一种途径,即“腺痛性息肉-癌变”这一途径。病理结果还可以为
3、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PJS息肉的起源及转归尚未明确,但其癌变的风险已被证实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3、遗传倾向约50%患者有家族史,有研究表明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短臂13.3区(19pl3.3),编码一种由433个氨基酸组成的丝氨酸/苏贞酸蛋白激酶(STKI1.KBD,该激膈是一种抑癌基因,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引起基因突变,从而导致PJS的发病。影像表现胃肠道息肉是引起腹部症状的主要原因,当息肉较大时易引起急慢性消化道出血、腹痛、肠梗阻、肠套叠等并发症。钿餐、超声、CT、MR检查均可发现息肉,但较小的息肉在萎陷的肠管内易被肠壁掩或,尤其合并肠套福时更易漏诊。MSCT三维重建技术有利于观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黑斑 息肉 综合征 病理 特点 影像 表现 治疗 方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181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