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2.doc
《施工方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方案2.doc(1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前言1.1编制依据1.2编制原则1.3采用的技术标准及规范2.工程概况2.1工程地点及建设规模2 .2设计情况简介2.3道路工程2.4桥梁工程3.施工组织管理及其机构设置3.1施工组织管理目标3.2施工管理机构设置3.5主要的管理制度3.6确保工作机制有效运行的措施4.施工组织协调4.1施工项目内部的协调关系4.2与业主之间的协调4.3与监理机构关系的协调4.4与设计单位关系的协调4.5与供应商关系的协调4.6与其他单位关系的协调5.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5.1施工阶段划分5.2施工区段划分5.3施工顺序安排5.4施工力量配备5.5主要施工方案的选择5.6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5.7施
2、工总平面管理5.8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6.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及技术措施6.1施工测量6.2对现状路基的处理6.2.1现状路基情况6.2.2 填方区土石方清表及表土处理6.2.3软土路基清淤、强夯6.2.4施工排降水6.2.5沟槽土方开挖6.2.6借土回填6.3 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6.4 6%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6.5沥青砼面层施工6.6路缘石、路边石及人行道施工6.7防护工程6.8排水工程6.9电照部分6.10.照明系统安装6.11跨线桥施工6.11.1施工便道修建6.11.2跨线桥基础施工6.11.3跨线桥桥台施工6.11.4跨线桥墩柱施工,6.11.5跨线桥墩帽6.11.
3、6跨线桥预制箱梁6.11.7桥面系及附属工程7.跨渝合高速专项施工方案7.1交通现状 7.2交通组织转换措施及道路拓宽处理7.3交通组织保证措施 7.4保证交通通行的技术措施7.5交通安全保障措施 7.6 交通安全应急方案8. 工期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8.1施工进度时标网络图8.2网络图编制说明8.3工期保证措施8.4工期发生延误时的补救措施9季节性施工9.1季节性施工措施10. 工程质量管理及质量保证措施10.1 质量管理点10.2 原材料供应质量控制10.3 过程控制10.4 工序控制10.5 纠正和预防措施10.6 成品保护10.7工程保修11.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11.1防高处坠
4、落11.2防物体打击11.3防止垮塌11.4防触电11.5防火、防爆11.6防设备、交通事故12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12.1工程项目风险预测12.2工程项目风险预防措施12.3事故应急预案13.确保文明施工的措施14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14.1管网的勘探14.2管网现状图绘制14.3天然气管网实施方案的制定14.4天然气管网的保护原则、方法15、环境保护措施15.1建筑施工现场防大气污染措施115.2施工现场防止水污染措施15.3施工现场防扰民措施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五:施工总平面
5、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1.前言我公司认真研究施工图纸后,编写了这份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本施工组织设计是陈述我公司在工程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一个技术、组织、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综合性文件,供审阅。1.1编制依据重庆市江北区纵横六路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施工图纸等现场踏勘的实际情况本公司承担类似工程的建设经验我司现可投入工程的施工技术力量及资源配备国家现行的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1.2编制原则 1.2.1人员配置合理,做到人尽其力、物尽其用1.2.2工艺要求与所需设备配套、优选1.2.3选择最佳的技术经济方案,使成本降到最低1.2.4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机械效率1.2.5物资供应与现场消耗
6、协调1.2.6满足施工过程的规律性、科学管理,提倡“三新”技术1.2.7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平衡,创建和谐社会1.3采用的技术标准及规范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及标准序号技术标准名称编号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GJ9258-97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88-96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7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8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50162-92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8810公路养护技术规程JTJ073-8
7、511公路工程金属试验规程JTJ055-8312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1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1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7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991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9917水泥砼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18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19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20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2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9622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962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
8、1-892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2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技术规范100章及交通部2004版公路竣(交)工验收办法2.工程概况2.1工程地点及建设规模拟建道路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东接已建金山大道,西接拟建的金渝大道。道路等级为城市道路次干道I级,全长3231.935m,道路里程桩号为 (K0+000K3+231.935),标准路幅宽36m,双向六车道跨渝合高速大桥,桥起讫里程桩号为K0+624.52K0+857.04。设计桥梁长度为232.52m ,共设2台7墩8跨,本桥上部采用 9 X 25 m预应力砼箱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采用柱式墩、肋板式
9、桥台;桥台和桥墩均拟采用桩基础,以中风化基岩作持力层。2.2设计情况简介2.2.1地形、地貌道路工程场地处于浅丘斜坡地带,丘包和冲沟相间分布。拟建道路沿线多为农田,线路穿越丘包和冲沟,线路区随地形亦呈波状起伏。冲沟部位多为农田,地形平缓,地形坡度角一般58之间。丘包的丘顶浑圆,两侧斜坡地形稍陡,地形坡度角一般1218之间。其中的K0+000K0+040、K0+870K1+600及K1+805K1+942段地形现已部分,道路正在实施回填平整工作,此三段地形正在变化之中。场区最高海拔高程为248.20m,最低海拔高程345.30m,相对高差97.10m。2.2.2 工程地质(1)地质构造场地位于观
10、音峡背斜东翼,地层呈单斜产出,产状14510。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探结果,场地内无断层破碎带,地质构造简单。据在场区的基岩露头上调查,场区基岩中具有2组裂隙:裂隙:34853,裂面较平直,少许泥质充填,裂隙间距一般0.92.1m,延伸长度约1.55.0m,属软弱结构面。裂隙:19658,裂面较平直,少许泥质充填,裂隙间距1.11.8m,延伸3.06.0m,属结合差的软弱结构面。(2)地层岩性拟建场地内多被第四系全新统土层覆盖,陡坎部位及已建公路边坡部位可见基岩出露,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的泥岩及砂岩。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素填土:素填土成分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碎屑
11、和粉质粘土层组成,碎块石粒径5680mm,含量2055%,稍湿,大部分段为道路平整时分层碾压而成,时间为1个月半年,部分段正在回填过程中,结构稍密中密状。起点段K0+000K0+040段为抛填而成,结构呈松散稍密状,本次勘察揭露厚度为0.50m(ZY84)22.30m(ZY103)。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在场地大面积分布于冲沟和农田之中,呈紫红色,黄褐色和褐色,呈可塑状,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钻孔揭露该层的厚度为0.50m(ZY191、ZY196)6.00m(ZY111)。3、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基岩据地表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基岩
12、为泥岩及砂岩。(1)泥岩:紫红色,暗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含砂质团块和薄层砂质条带。钻孔揭露单层厚度为0.50m(ZY24)12.20m(ZY199,未揭穿),为场地主要岩层。(2)砂岩:灰色、灰白色和局部紫灰色,细粒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等,泥质胶结。本次勘察钻孔揭露厚度为0.20m(ZY187)13.85m(ZY186,未揭穿)。为场地次要岩层。各孔岩土层厚度标高见附表1。(3)基岩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场区地形为丘包和冲沟相间分布,地形波状起伏,地形坡度角一般216,基岩面坡度与地形坡度基本一致,基岩面坡角一般415。除K1+940K2+0
13、20段外,路堤段横向地形坡度和横向基岩面坡度值较平缓,横向基岩面坡角一般314之间,因此除个别地段外路堤整体稳定较好。场地内基岩顶面埋深0.50m(ZY84、 ZY191、ZY196)22.30m(ZY103),基岩顶面标高243.73m(ZY70)348.36m(ZY224)。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将场地揭露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块状,岩质软。钻孔揭露强风化带厚度为0.70m(ZY9、ZY160、ZY222)5.30m(ZY196)。中等风化带:岩芯呈长柱状、短柱状,少许呈块状,岩芯较完整,
14、岩质较硬。各孔均有揭露,未揭穿。场地内中等风化带顶界埋深1.40m(ZY160)24.70m(ZK111),顶界标高234.51m(ZY7)347.11m(ZY224)。K0+624.52K0+857.04段:(15-23剖)该段为跨线桥段,共设2台8墩7跨,本桥上部采用 9 X 25 m预应力砼箱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采用柱式墩、肋板式桥台;桥台和桥墩均拟采用桩基础,以中风化基岩作持力层。现有地表覆盖层为可塑状粉质粘土层,厚1.204.90m。基岩为侏罗系沙溪庙组砂、泥岩。地下水主要为季节性第四系潜水,其水量较小,对砼具微腐蚀性,无不良地质作用。桥位区地形总体较平缓,坡角多在525之间,基岩
15、面坡角与地形基本一致,桥位区斜、边坡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适宜桥梁修建。0#桥台:地面高程256.07265.45m。地形北高南低,地形坡角1317,表层有厚1.802.80m的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泥岩与砂岩互层,强风化带厚1.502.60m,桥台桥面设计高程265.49m,桥台左侧高出10m,桥台拟采用肋板式桥台,采用嵌岩桩基础。 1#桥墩:地面高程251.45253.45m。表层有厚1.002.20m的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泥岩与砂岩互层,强风化带厚2.403.60m,建议以中等风化基岩为持力层,采用嵌岩桩基础。2#桥墩:地面高程248.32251.79m。地形呈台阶状,表层有厚2.004.
16、90m的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砂岩,强风化带厚1.902.40m,建议以中等风化基岩为持力层,采用嵌岩桩基础。建议frk:砂岩取9.8Mpa。3#桥墩:地面高程250.14254.58m。地形呈台阶状,表层有厚2.004.90m的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泥岩与砂岩互层,强风化带厚1.202.10m,采用嵌岩桩基础。4#桥墩:地面高程252.60256.42m。地形呈台阶状,表层有厚1.002.50m的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泥岩与砂岩互层,强风化带厚1.302.80m采用嵌岩桩基础。5#桥墩:地面高程253.67254.76m。地形平缓,坡角6,表层有厚2.203.90m的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泥岩与砂岩
17、互层,强风化带厚1.802.90m采用嵌岩桩基础。6#桥墩:地面高程253.53256.86m。地形呈台阶状,表层有厚3.104.75m的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泥岩与砂岩互层,强风化带厚1.552.10m,采用嵌岩桩基础。7#桥墩:该桥墩位于渝合高速之上,地面高程258.23259.13m。地形呈台阶状,表层有厚4.004.50m的填土层,粉质粘土厚1.402.50m,下伏基岩为泥岩与砂岩互层,采用嵌岩桩基础。8#桥墩:地面高程256.54257.01m。地形平缓,坡角6,表层有厚2.004.40m的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泥岩与砂岩互层,强风化带厚0.901.80m,采用嵌岩桩基础。9#桥台:地面
18、高程257.93258.89m。地形坡角810,表层有厚2.004.90m的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泥岩与砂岩互层,强风化带厚1.202.10m,桥台桥面设计高程267.28m,桥台左侧高出9.2m。桥台拟采用肋板式桥台,建议以中等风化基岩为持力层,采用人工挖孔嵌岩桩基础2.2.3 工程水文地质场地及其附近除别渔塘水已经放干,无其它的地表水体。地下水主要大气降水补给。场地北侧80100m的小河沟为地下水的排泄的基准面,大气降水多沿地面以坡面漫流的形式排入其中。地下水则顺坡向向其排泄。场区大面积被粉质粘土覆盖,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不利于地下水的入渗或储存。素填土层主要分布中部K0+870
19、K1+600和K1+940K2+020段,素填土高出现有地面225m之间,虽然素填土层为含水层,但其补给水量少,且易容易沿基岩面或者内部孔隙排泄,因此其含水量小。场地内泥岩裂隙不发育,为相对隔水层。场地内砂岩裂隙不发育,裂隙水不发育,主要含有少量孔隙水,为相对透水层,但透水性较差。各钻孔终孔后提干孔内残留水后观测无地下水存在,场地地下水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挡墙基坑开挖无地水或局部存有少量渗水,可配备水泵抽排即可。根据重庆地区经验,场地环境水对砼物具微腐蚀性。根据地区经验,岩土体对砼物具微腐蚀性。2.2.4不良地质现象拟建场地位于浅丘斜坡地带,无崩塌、泥石流、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2.3道
20、路工程1平面设计横六路为东西走向,西起金通大道,东至金山大道,道路中心线与规划一致。设计起点坐标X-79036.654,Y-55546.530,向东经纵六支路,纵六路,渝合高速,G区E路,G区A路,L11路,D路,止于金山大道,终点坐标X-79339.901,Y-58737.006,全长3231.935m。本次设计的横六路,全线共设2处平曲线,半径分别为500m和5000m,沿线共设8处平交路口(含起终点交叉口),跨越渝合高速,平面技术指标详见前表。2纵断面设计横六路全线共设6段纵坡,最大坡度6.996,坡长400m,最小竖曲线半径1200m。横六路起点接金通大道,交叉口标高251.336,经
21、纵六支路,纵六路,渝合高速,G区E路,G区A路,L11路,D路,终点接金山大道,交叉口标高351.323。道路竖向设计是合理确定城市道路的坡度、控制高程、土石方和防护工程,而对自然地形,道路现状,河流水域进行利用、改造的专项设计。合理的竖向设计能够满足城市交通运输、地面排水、城市管网、防洪排涝和城市景观等各项建设工程对用地竖向的综合要求。进行道路竖向设计时,应紧密结合路网规划及地形地貌、周边地块的用地性质,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合理地确定有关立面控制点间的柔和、平顺线形衔接,尽可能做到线形竖向转折少,纵坡平缓、排水通畅和路基稳定,城市用地土石方填挖量比较平衡,避免深挖、高填,注重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
22、,达到既适应交通要求,又体现工程经济、合理的目的,做到远、近期相结合,确保路网规划的可操作性。3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在控规基础上结合景观绿化的要求进行设计。本次设计道路为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36米,标准路幅分配如下:5m(人行道)+12m(车行道)+2m(中央分隔带)+12m(车行道)+5m(人行道)36m设公交停车港处路幅分配如下:B=5m(人行道)+12m(车行道)+2m(绿化带)+20m(车行道)+5m(人行道)44m其中车行道为 1.5%的双面横坡,人行道横坡为 2%4路面结构道路路面采用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路面,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和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路面结构计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176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