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学传播从有效转向负责任的路径思考.docx
《推动科学传播从有效转向负责任的路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动科学传播从有效转向负责任的路径思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推动科学传播从有效转向负责任的路径思考科学传播不仅仅要关注是否有效,更要关注是否负责。推动科学传播从有效向负责任的转变就必然要求构建负责任的科学传播体系,把负责任的态度和意识纳入到科学传播的整个链条之中。随着科学传播实践的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升,相关的工作要从“知识补课”转向“价值引领”的理念已经成为业界共识。l2020年9月,包括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等在内的五家单位在于江苏常州召开的“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2020年年会”上联合发布了科普伦理倡议书,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倡议,即“坚持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秉承公平普惠的科普理念”“坚持平等友善的态度,尊重生命尊严”“坚持科
2、学性原则,鼓励科普原创”“坚持开放发展的视野,增进国际交流二22021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其中提到了“突出科学精神引领”的原则。32022年8月,科技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及中国科协印发“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将“强化新时代科普工作价值引领功能”作为重要任务之一。4同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也要求“加强科普领域舆论引导5从上述文件来看,科学传播不仅仅要关注传播效果是否有效,更要关注传播过程是否负责的问题。只有从有效向负责转变,在各个维度上做到负责任,才能让科学传播真正发挥出效果,才能
3、促进科学传播在“知识补课”的基础上凸显更多“价值引领”作用。从科研与科普结合的视角来看,向公众传播科学的过程实际上存在着“合-分-合”的发展趋势。6如果对科学传播的发展简史进行考察,我们依稀可以发现,科学家在科学大众化(也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科学传播)参与过程中追求的是传播的有效性,即促进公众对科学有更多理解,从而促进公众支持科学研究,让公众对科学形成理性的态度。但是,科学传播的参与者却没有考虑负责任的维度,即便是考虑了,也仅仅是把有效性等同于负责任,即如果传播起到了既定的效果,那么这种传播就是负责任的。但实际上这是存在问题的,有效性或者说有效的科学传播是否就必然意味着这种传播是负责任的?有效的
4、科学传播必然会带来的负责任的传播吗?还是相反,负责任的科学传播才是有效的?一、科学传播的有效和负责任(一)科学传播的有效性有学者认为“科学传播”是一个涵盖非常广泛的术语,7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形态和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变化,比如1985年英国皇家学会发布的公众理解科学报告将其直接称为Publicunderslandingofscience(公众理解科学),而此前也有popularscience(大众科学)、Popularizationofscicnce(科学普及)等用法,在法语中的用词为“vulgarisation和Culturescientifique”,在西班牙语中写作divulg
5、acion和apropiacionsocial”,印度学者将其称为scientifictemper,8在中文的语境下则包括科学普及、科普、科学传播等含义。9通过对这个涵盖性术语的界定进行考察,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国外学者的研究还是国内学者的探索,前者包括伯恩斯等人的AElOU、10萨拉帕尔默等人对四种类型科学传播的界定11以及霍斯特等人对科学传播的界定,12后者包括翟杰全在1986年和2002年的研究、吴国盛、田松、刘华杰等“科学传播批判学派”学者自2000年以来对科学传播的理解和阐释,13T9其焦点都在于强调传播的有效性,也就是说,科学传播追求的是让人们对科学产生“个人反应“,从而基于这种反
6、应采取一定的行动或者发生态度上的变化,无论这种有效性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作为一个涵盖性术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科学传播”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扩展,但无论是哪个阶段,有效性都是其主要目标。比如,传统科普阶段的“缺失模型”,关注的是用知识来填补公众这个“空瓶子”以实现其效果;公众理解科学阶段追求的则是通过科学家的参与来让公众对科学形成理性认识,科学与社会或者说(有反思的)科学传播一直把公众与科学互动的有效性作为目标之一。20而在实践层面,不同阶段也都涌现出了众多指导科学家如何参与科学传播的指南、小册子、图书和案例。甚至有些科学团体还出版了传播指南、成立新闻办公室或者聘用专业从事传播的工作人员,组建专
7、业团队来帮助科学家同普通公众进行交流。欧盟框架计划也通过包括设置独立的科学传播板块和在非科学传播项目中嵌入科学传播内容这两种途径来增进基础研究与科学传播的结合,这些实践都是为了实现有效传播。按其本意理解,“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具有一定的效果。广义上讲,有效传播(EffectiveCommunication)是指所传播的信息能传至受传者并被受传者接收和理解。而从劝服角度来说,“有效”则要求能够改变人们态度,使之符合传播者的意图。但是仅仅完美地把信息传达出去并不能保证有效传播,因为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受到“噪音”的影响而出现部分失真的情形,而科学传播过程中偶尔存在的“断章取义”和脱离情境的应
8、用等做法也会让传播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当然,科学传播必然要追求有效性,否则就会变成无效传播,这不仅会浪费社会资源,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消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积极性。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不能以有效性作为衡量科学传播工作的唯一指标,比如仅仅统计了一项活动的参与人数,而不去关注实际的影响;再比如仅仅询问参与者对某个科学内容的印象和评价,而不去照注他们是否会在日后的生活中运用某些科学理念解决实际问题。如今公众获取信息渠道日益多元,在这个用指尖就可以获得实时在线信息的时代,公众需要知道的是某些具体的东西,还是如何获取这些东西,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促进科学传播从有效向负责转变的一个动因,
9、因为有效是让人们“知其然”,而负责是让人们“知其所以然”;有效是一种结果导向的行为,可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负责更加注重过程导向,也就是从“科学是什么”转向对“科学为什么”的传播。只有通过各个环节的负责,才能最终导向结果的有效,而非相反的“结果有效就意味着过程的负责”,这其中涉及到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的问题。很多案例也都印证了这方面问题的存在,比如美国公共卫生部利用塔斯吉基黑人男性进行梅毒研究却未为当事人提供任何治疗,21彭斯和弗莱西曼绕过发表同行评议研究成果而通过新闻发布会宣布实现“冷核聚变”,反对疫苗群体和抵制气候变化群体利用耸人听闻的非科学事实来左右受众的立场,等等;再比如,短视频已
10、经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总体上还是就知识谈知识,甚至有一些非科学和伪科学的内容假借科学之名传播扩散,这既不算是有效,更难以被认为是负责任。(二)负贲任已经成为科学传播的最新要求从国内的视角来说,相关的工作要从“知识补课”向“价值引领”转变,这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在倡导和推动从有效转向负责任。过去的实践更多地着眼于传播和扩散科学知识,这实际上是在追求科学传播的效果,也就是检验人们是否记住和掌握了某些具体的知识点,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依赖科学和技术的社会中,然而几乎没有人了解这些科学和技术“。22要让公众了解这些科学和技术,仅仅靠掌握一些科学知识是不够的,也是难以实现的,更应该从负责
11、任的视角出发,去注重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理性的养成和弘扬,这不仅仅在于“科学的精籁是其方法强调方法是对科学普及的一个巨大帮助,因为它能使公众不必去执行困难的数学运算和记住多得可怕的大量事实,而无可争辩地掌握真正的科学“,23还在于科学(知识)作为一种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更在于科学精神并不能通过教科书简单地定义或传授。因为“最能表现这种思维方式的,并不在科学已经完成的物化的甚至是固化的科学成果,而在于求得这些成果的过程“。24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负责任的科学传播的具体体现。官方文件的表述也表明,负责任已经成为最新的要求。“
12、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2021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有关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内涵界定。25而“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是2006年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中对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界定。26我们可以发现,在文字表述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技知识的顺序发生了调整,这种调整也印证了相关的工作需要从“知识补课”向“价值引领
13、”转变,从有效向负责任转变。科技向善这一理念的提出与相应的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科技创新、科学传播从有效转向负责。应该在什么样的尺度之下推进技术的进步,从而实现技术的“向善”,或者说做到技术的“负责任”,进而让技术的发展符合人类发展的整体利益,这不仅是立场问题,更是检验是否负责的价值判断问题。“致毁知识”导致的科技伦理失灵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议题。26因而,我们必须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出现保持一定的警觉,这也是科技向善的应有之义,其目的就在于让社会各方认识到技术的“双刃剑”效应,理性地看待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诸多影响,在最大范围内寻求社会共识以及应对“致毁知识”的解决方案,进而引导技术和产品的良性发展
14、。科技向善这一理念应该秉持“放大人性之善,实现良性发展”这样的目标,以负责的态度确保科技的发展对人类来说是向善的。27“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一重要论断已经指出了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之间的关系,既然科技要以“向善”为目标,那么这种“向善”自然就应该包括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等方面,或者说是“以人为本此外,欧盟开展的负责任的研究和创新(RRI)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推动创新从有效转向负责任,同时其中也包括与科学传播有关的内容。负责任的研究和创新中的责任是为了确保把社会和伦理规范、观点和价值观纳入到整体研究和创新过程中,包括对环境、
15、经济等的看法和担忧。这实际上已经关涉到科学传播的议题了,因为一方面,它要求广泛的社会行动者参与进来,以确保研究和创新中所纳入的规范是社会的真实反映;另一方面,它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于公众参与科学和技术。28进一步来说,公众参与是一个必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应该合乎伦理,应该是负责任的,没有公众参与的研究被认为是不负责任的。换言之,负责任的创新保证了负责任的传播,而负责任的传播必然要求负责任的创新。二、负责任的科学传播体系构建路径“后真相”一词在2016年成为牛津词典的年度词汇,它指的是“客观事实在形成舆论方面影响较小,而诸情感和个人信仰会产生更大影响”29这种情形。随着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动 科学 传播 有效 转向 负责任 路径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175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