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果戈理同名小说《狂人日记》比较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和果戈理同名小说《狂人日记》比较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文通过对鲁迅和果戈理的狂人日记中“狂人”对形象的比较分析,论述了鲁迅与果戈理两者的作品“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不同创作过程、思想深度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它们继承与创新的原始关系。本文在借鉴、吸收、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着重探讨鲁迅“冰出于水而寒于水”的文学创作道路。关键词:鲁迅果戈理狂人日记比较分析AbstractBasedonthecomparativeanalysisoftheimagesof,madmen,in1.uXunsandGogolsDiaryofmadmen,thispaperdiscussesthedifferentcreativeprocesses,ideologic
2、aldepthanduniqueartisticstylesofsimilaritiesindifferences1anddifferencesinthesamein1.uXun,sandGogolsworks,aswellastheoriginalrelationshipbetweentheirinheritanceandinnovation.Onthebasisofreference,absorption,inheritanceandinnovation,thispaperfocuseson1.uXunsliterarycreationpathoficeoutofwaterandcoldi
3、nwater.Keywords:1.uXun;Gogol;AMadmansDiary;comparativeanalysis一、创作过程4(一)不同制度下的思想历程4(二)时代背景与写作立场4二、“狂人”形象5(一)不同制度下的“狂人”5(二)主人公的悲剧命运6三、艺术风格7(一)人物性格个性鲜明7(二)借狗反射阶级黑暗8(三)结尾背后引人深思9(四)揭露讽刺现实制度10四、思想内涵10(一)社会背景差异10(二)社会情感差异11五、结语12参考文献12致谢14鲁迅和果戈理同名小说狂人日记比较研究徐高峰果戈理是在众多对鲁迅文学产生影响的其中一位外国作家。最直接表现在名为狂人日记的这一篇著作上面
4、,它也是鲁迅先生给中国思想文学带来的巨大的贡献的一篇文章,该文章是鲁迅先生在中国的第一部白话小说,而这篇小说的发布代表着五四新文学创正式开始,也是那个时代的一个伟大的开端。1918年5月该篇出版于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册,它既是鲁迅对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战斗的战书,也是人们学习研究现代白话文的一个焦点。鲁迅的独特的艺术创作是因为他继承深厚的国内外文化知识遗产,并且会融会贯通地使用这些遗产,除此之外,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为鲁迅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支持。鲁迅得以创作了含有民族特色和独特艺术的作品,塑造了多种独特而典型的艺术代表,影响了一个当时中国社会的思想,即使在当下,鲁迅的作品仍然深刻地影响文
5、学界,对鲁迅及其作品仍然是文学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对果戈理及鲁迅笔下两个截然不同的“狂人”进行研究,从创作过程、狂人形象、表现形式、思想内涵四个方面展开比较分析。一、创作过程(一)不同制度下的思想历程再是鲁迅和果戈理两人的思想方面,他们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鲁迅的人生是一种战斗的人生,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在鲁迅的思想发展的过程中,虽是经历了短暂的压抑和困惑,但在大的方向上,始终是向前和向上的。在通往革命的路上,他参与现实斗争、学习马列主义,对自己很严格,最终成为共产主义战士,由此便可知,这与果戈理的区别在根本上会是不一样的。而俄罗斯作家果戈理的一生中,充满矛盾,其中有:价值和庸俗的矛盾。果戈理早年
6、都是批判现实的,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俄国社会那时的腐败的官僚制度,因此,可以称果戈理为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中的一个。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在果戈理后来的人生中,他的思想转变了。果戈理因写了一篇小说钦差大臣讽刺了俄国官僚和贵族,因此受到俄国官僚和贵族的攻击,不得不长期居住在国外,远离祖国,与俄国进步势力分离,进而被保守的斯拉夫学派所包围和影响。他在晚年的思想也是处于危机之中,在果戈理晚年时,他看到欧洲革命的起起伏伏,并为此感到震惊,他认为革命是文明的毁灭,反而认同俄国的落后。在1847年出版的致友人书信集这本书中,他光明正大的的维护专制的农奴制和宗教,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否认和忏悔。他这种反动立
7、场受到进步派人士别林斯基的虽愤怒却不失真实的批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的果戈理并不像鲁迅那样坚定和执着。在他们思想整个过程上,果戈理较鲁迅来说是略为逊色的,而且在狂人日记这篇小说上,鲁迅在果戈理的基础上进行了批判、继承和创新,其中价值更上一层楼。(一)时代背景与写作立场俄罗斯的狂人日记是果戈理在1833-1834年写出来的。这段时间是亚历山大一世在去年12月的政党起义后进行镇压使当时社会处于封建专制的黑暗时期。这是一个俄国封建制度正在消亡和挣扎的时代,人民最需要的是“呐喊和抵抗工那时狂人日记是以指责封建等级制度发表的。鲁迅生活在一个与19世纪的俄国相似的时代。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
8、民国,但封建势力仍然横行霸道。后来袁世凯在北京称帝,张勋复辟,不同派系的军阀相互混战,使普通民众遭受巨大灾难。那时,反对反帝反封建仍然是当时一项紧迫的任务,与此同时,激进派资产阶级的代表杂志新青年应运而生,属于当时对全国青年影响力最大的出版物之一。鲁迅的狂人日记在1918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的第五期第四卷,其作品发出了时代的声音。毕竟,鲁迅比果戈理晚了近一个世纪,因此,他们在立场、观点和思想上有许多“质”不一样。果戈理处于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被列宁称之为俄国贵族资产阶级革命,他从贵族资产阶级的立场反对等级制度,试图揭露这个社会的缺点,挽大厦于将倾,但他笔下的反抗者只有悲叹和抱怨,无助的哭泣和绝望
9、的呼救。而鲁迅生活的那一个时代,世界上出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府,作为封建阶级的叛逆者的身份,他参加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战斗,诅咒旧制度并且呼唤未来,以笔为刀加快推进了封建大厦倾倒的步伐。与果戈里不同,鲁迅自始至终都和革命和人民同命运,所以他作品中的反封建精神比果戈理更加坚定和彻底。二、“狂人”形象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可以反映出我们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况,文学作品是有创新价值的,如果一模一样,就失去应有的价值了。而事实却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了以下的一些情况:当有些作家创作出一部对世界有影响的作品,此时就会有一些作家,仿写相似的作品出来,不能给读者带来新阅读体验,在记录的文学史中,这种情况竟然还不少。另
10、外,有极少的一部分作家写的和优秀作家写过的行文格式,甚至于标题也是一模一样的,但他们写的作品和前作者相比,特色更加鲜明。后来作者写的作品已经在许多方面都超越了之前的那一篇,变成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鲁迅先生所写的狂人日记便属于这一类借鉴的范本。他受启发于果戈理,在果戈理的“狂人”影响下,结合当时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现状,将贴近中国社会现实的“狂人”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不同制度下的“狂人”果戈理笔下的狂人是的狂起源于“身份低下。因为其官职卑微而在官场上被歧视、在情场上被嫌弃。果戈理用一个官员的角度述说着沙皇制度的不公平,但却无力领头做出改变,果戈理的“狂人”代表着一种制度的觉醒,但缺乏勇于
11、改变的精神,且其的狂还体现在主人公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追求与向往,类似于“文艺复兴”,果戈理的“狂人”也意味着当时俄国知识分子对政治的思想萌芽的开始。与果戈理笔下个人主义的“狂人”相比,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描写的狂人,则是一名深受封建制度迫害,勇于反抗封建主义的战士,在那个不被世人认可的年代称为疯子的英雄。鲁迅先生笔下的“狂人”代表着“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精神崛起,而“五四”运动的思想反映的是对民主及平等的新制度的向往。果戈理的“狂人”是因求做制度下的奴隶不得而对制度发起内心的反抗,其心中是狭隘、懦弱的。而鲁迅的“狂人”则是封建社会中思想先行者的悲剧,其心中有大义。(一)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果戈理在狂
12、人日记中描述的“狂人”悲剧的命运,是旧社会让普通的民众不能过正常生活和进行一些简单的思考,如果他们心中有压抑并且找不到解决现实的路径,那么解决其心中压抑的方式只能通过幻想,然而心结不得解的最终结果将导致他们内心崩溃,是一种无奈的“含泪的微笑”。在狂人日记中,果戈理描述了在沙皇俄国统治下,一个普通的官员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是臣服于等级、权力和金钱之下。该小说的主角是一个九等的文官名字叫做波普里希钦,在日常的生活中,他受到极大羞辱。他怒气冲冲地指出:“世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仆人或将军所占有的“,他不停纠结,“我已经仔细思考过很多次了,依然没有想明白:为什么人被分为许多层次?为什么我是九等文官?凭什
13、么我是九等文官?”他不能忍受屈辱的生活,有理想却不能去实现,他把这一切寄托在梦想中,在梦里看到自己出类拔萃,对于未来的幻想看出其悲观厌世的态度,这种活在空想的生活让他精神错乱并且发疯了。此为一种黑色的幽默,是对沙皇封建制度一种无力的不满情绪。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的悲剧是:他把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毁灭了来让别人看。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无疑是思想自由、个性独立。在狂人没有发狂之前,他是一个勇敢的斗士,为了争取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一一自由,他与宗法制度及其文化制度进行了斗争,最后他却被迫害到发狂,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然而,“狂人”在疯癫中仍有精神斗士的特殊思维,其中自由所占的比例还是不小的
14、。在结尾中“救救孩子”,反映了“狂人”在吃人与被人吃的社会背景下的反省,自己也曾是吃人的一员的无奈与绝望,但只有孩子是这个社会背景下最纯洁的主体,只有孩子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以自己的悲剧揭示病态社会的悲哀,同时在悲哀中点明启蒙与教育是未来美好之光。狂人日记是由果戈理先写的,鲁迅的狂人日记后写的,都是“呐喊与反抗”为主题。鲁迅的狂人日记受到果戈理作品的影响,并且鲁迅从其中吸取精华,这是事实,鲁迅还坦言说他的狂人日记和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关系不一般”作品都是呐喊和反抗”。然而鲁迅的狂人日记却是更胜一筹。三、艺术风格两部狂人日记都是以第一人称日记体来写的,两部小说的主人公都是个性鲜明的精神病人,也都以“
15、人被当狗”这一主题来写,最后用狂人的呼喊救命来做末尾揭露和讽刺当时作者面临的不同社会现实。两位“狂人”作者用他们独特的人物性格及社会表现,通过亮眼的结尾表现实现其揭露和讽刺现实的目的,而且两部狂人日记的标题、体裁、形式这三样都是一模一样的,获得的写作素材也非常相似,尤其突出的特点是在表现手法上。(一)人物性格个性鲜明鲁迅和果戈理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都是一个有血有肉而且个性鲜明形象。如果我们从这两个人的本质上说,他们不仅不是是疯子,而且他们还有不同程度地觉醒和反叛。果戈理揭示了沙皇统治下俄罗斯贵族官僚社会的腐朽黑暗。他气愤地指出:“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被侍从官或将军占有”。他一直在想:“人为什么
16、会被分成三六九等?为什么我是九等公务员?”他意识到“很多人都是溜须拍马的,他们就想要很多的地租,为了钱,他们宁愿放弃自己的父母”。从果戈理小说中的狂人,我们可以发现在被等级、权力和金钱控制的社会中,大多数的人被看不起,甚至想正常生活都变成了一种奢求。正常的样子,应该是像“狂人”那样子,小人物只能有一个非常悲惨的一生。鲁迅狂人日记的主角是一个狂人,在实际的生活中,他却是一个敢于反抗封建社会的异常勇敢的战士,是“五四运动”前夕的黑暗中,在监狱里第一次醒来的反叛者的形象。鲁迅用该形象对封建主义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对封建礼教和吃人现象进行了不退步的斗争。该小说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陋面目,戳穿
17、了他们满口“仁义道德”面具,点出千百年来封建社会是“吃人”的本质,并提出了“抵抗并消灭吃人剥削者”的思想,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邪恶的旧社会。因此可以说,这部小说是反对封建主义的宣言。那鲁迅为什么会把一个敢于反抗封建社会的斗士在其笔下写做一个狂人呢?我个人认为,主要的原因并不像有人说的“为了艺术意蕴,似乎狂人不是狂人,在真伪之间,是发人深省的“,而是作者通过运用反讽的方式才能更有效地与敌人周旋。反讽是鲁迅常用的斗争方式中非常普通的一个,他写了一封信,是为徐光平而写的,在这封信中他有提到他善于运用反讽。因此,在狂人日记中的“狂”有着不同寻常的含义。然而,这个狂人恰恰是一个和旧社会作战的叛逆者,这使得鲁
18、迅写的文章更具思想性,在揭露封建社会方面也变得更为深刻。(一)借狗反射阶级黑暗不管是鲁迅的狂人日记还是果戈理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两个作者都是把狗比作了人。这两部小说中的狗不是普普通通的狗,而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狗。果戈理描写的是这两条狗之间信息传递,在两条狗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他揭露了上层贵族的丑恶面目,狗主人沙菲小姐的庸俗的生活,以及她那像商业化的“爱情”。比如狗主人沙菲小姐和她对青年侍从官所谓的“爱”,她父亲对官职升迁和财富增长的渴望,以及在这期间心理变化和愚蠢行为,这些情况连狗的世界也无法全面概括。在文中将沙皇俄国的等级观念引入动物当中,使大臣家的狗看不起乡下的狗,这也是一个十分幽默和有趣的
19、现象,而果戈理小说中的“叭儿狗们”恰恰也反映了当时沙皇俄国的真实情况。假如我们说果戈理写了两只无辜的狗,鲁迅则在狂人日记中写了一只恶狗,这只恶狗便是赵桂翁家的那条代表封建势力的狗,它代表着封建保守势力。“狂人”曾三次提到“那条恶狗”,在具体的小说描写中,第一次提到是:“赵家的狗为什么看我?”这意味着当他意识到,会有“狗”盯着他。第二次:“天不是亮的,我不知道是白天还是晚上。赵家的狗又狂吠!”给人以恐怖的气氛;第三次:“门外有很多人,赵桂翁和他的狗也在里面”。此时,有人指出,狗也是食人族之一,因为它和狼在很多年前是一家,它和赵桂翁密谋要吃掉人,才知道原来狼性的狗是地主阶级的恶狗,它不仅可以被视为
20、家畜之犬,还具有着地主阶级的帮凶和走狗的影子。而这种用狗来讽刺人的方式,将这篇文章表达得十分诚恳和尖锐,当然了,该描写手法也是果戈理对鲁迅的影响之一。(三)结尾背后引人深思说到结尾,不论是鲁迅先生写的狂人日记还是果戈理先生写的狂人日记,小说中的狂人依旧是有着相似之处的。例如,在两本狂人日记日记的结尾,果戈理喊出了“救救孩子们!”果戈理让主人公波普里希钦经常幻想自己是西班牙皇帝,后被投入疯人院,让主人公的恐惧上升到了顶点,逐渐将他的不幸推向了高潮:“我有什么是对不起他们是吗?他们为何和我过不去?他们想让我这个可怜的人变成什么样子?我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他们?我只有我其他的什么都没有!我累坏了,再也受
21、不了这些折磨了,妈妈,帮帮你可怜的孩子!把可怜的孩子抱在怀里。”他小说总体的层次是一开始让人觉得很有趣,后来让人感到悲伤,意在揭露家庭制度和伦理道德的弊端。而鲁迅先生写的狂人日记的结尾,也同样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声音。虽然其结尾形式相似,却也略有不同,也说明了鲁迅的写作虽受到果戈里影响,但是,他们的思想深度终究是有所不同的。例如,果戈理在狂人日记中是呼吁母亲拯救被虐待的孩子,鲁迅的狂人日记则是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现实后,却让主人公悲愤地大喊:“没吃过人的孩子,也许还有?”并大声疾呼“救救孩子”,他的这句“救救孩子”与前面的一句“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互相照应,表现了他个人对“吃人”的黑暗势力的有
22、力鞭挞,对腐朽社会的不满于憎恶。当然,一如先生自己所言,本篇小说“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而且表现了鲁迅先生“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他希望旧社会的腐朽思想不要侵蚀到正蓬勃生长的青少年。所以,这里的呼救是对整个社会的直接呼唤,就是解放整个青年第一代,这种悲愤的声音所激起的感情不是怜悯和同情,而是愤怒。“救救孩子”这个声音不仅仅是儿子对母亲的呼救,更是革命家对全社会、对全体人民、对全民族的号召,这个号召不是关于个人,而是关于全体人民和全国人民的命运。它始终是专注于一个焦点,是为了拯救国家的未来一一年轻一代,虽然小说的标题、主题、手法和人物描写相似,但鲁迅的狂人日记已经超出了原著的框架,
23、并结合他所生活的中国社会的现实,得以发扬光大,且在将近一个世纪后他所写的这本狂人日记较果戈理所写来说,其中的忧虑和愤慨要更为深刻。(四)揭露讽刺现实制度在狂人日记中,果戈理笔下描述了在沙皇俄国统治下,一个普通的民众自己的命运被等级、权力和金钱主宰却无可奈何的悲剧。它深刻地反映、讽刺和揭露了腐败和黑暗的俄罗斯社会,目的在于揭露和讽刺现实,所以,果戈理又被鲁迅称为“写实作家之祖”。鲁迅和果戈理处的时代、阶级都是不一样的,但他们都是“为人生”来写作文章的。鲁迅之前说过:“俄国文学,从尼古拉斯二世以“为人生”为主创作已经很久了”,所以鲁迅的写作取材,多来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示痛苦,引起
24、疗救的注意”。由此可知,“为人生”也是两部狂人日记的共同思想特征。四、思想内涵通过对两部同名小说狂人日记的分析,可以看出它们在题材、内容和思想深度上存在一定差异的。(一)社会背景差异尽管两部小说的题材、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相似,但其主题和内容却迥然不同。果戈理的狂人日记讲述的是沙皇俄国社会底层一个小官员的幻想,因为他无法在现实的生活中无法达到升迁致富。将自己定位为社会上等阶层的人物,对下层阶级的冷漠,是一位极度自私的个人主义者,其对制度的不满是出于个人私欲。残酷的是,直到最后,他这些幻想一个都没有变成真的,他疯了。小说是揭露沙皇俄国官僚社会的腐败和黑暗的,而且普通大众一个都没有反抗意识和敢于推翻
25、沙皇反动社会制度的意图。而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以中国人的生活为基础的,他曾说:“狂人日记原来不是一篇杰作。在他偶尔读了资治通鉴后,他才突然意识到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是食人族,所以这就是故事的来龙去脉。“这说明鲁迅的狂人日记来源于他对中国生活的理解,并根据他的现实生活重塑了他的狂人形象。在新思想的影响下,他笔下的“狂人”是一个逐渐觉醒、并且敢于反帝反封建的斗士,文中主角是不向封建社会妥协的代表。他不认可封建社会人吃人的制度,提出了未来是平等自由的社会,不能容忍“吃人的人”继续活着的理想。因此,他表现出的思想深度和主题更高一些。由此看来,我们通过比较这两部狂人日记,不难发现,果戈理作品的主题是揭露封建等级
26、制度的不平等和“小人物”的悲惨命运;鲁迅作品则是揭露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人吃人的本性。果戈理只对狂人深表同情,表现出浓烈的民主精神;而鲁迅笔下的狂人,是对封建制度宣判死刑的,其中的寓意不可谓不深刻,表现出鲁迅革命民主精神和思想这一块更加透彻。当果戈理揭露旧制度,描写小人物的悲惨遭遇时,他的悲愤交织着幽默、辛辣的讽刺和含泪的微笑,而鲁迅的悲愤则充满了震撼人心的指责和呐喊,使他更加忧愤,因而具有更强的艺术生命力。(二)社会情感差异这两本狂人日记有着不同的思想深度。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是一个小官员爱上级女儿的悲剧。虽然也有人同情被侮辱和受伤的人,体现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悲愤,狂人是作品主人翁,其梦想是西班牙皇帝
27、。不知不觉中他疯了,为什么发疯呢?因为他没能升迁和获取更多的财富。最后喊出的“妈妈,帮帮你可怜的孩子!”这只体现他个人的悲伤和痛苦。鲁迅的疯子是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的斗士,他的痛苦是由于无数的青少年被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所吞噬,他呼吁“拯救儿童”是无数青少年关心的问题。鲁迅的狂人揭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但他的伟大之处不是停留在这一点上,而是进一步书写了狂人的觉醒和反抗,这表现出比果戈理更深刻的主题,连鲁迅本人在比较两部作品后也指出:“后来的狂人日记意在揭露家庭制度和伦理道德的弊端,但却比果戈理的忧愁和愤慨更深。”从以上对比我们可以得到,果戈理的狂人和鲁迅的狂人是不一样的,果戈理的狂人是现实世
28、界的狂人,是一个值得同情和鞭挞的真正的狂人;而鲁迅的狂人是主观世界的疯子,是一个具有强烈象征意义和强烈抒情色彩的迫害者。鲁迅不是狂人,但他研究食人史的伟大功绩与他的全面反传统精神会有联系,这个狂人对世界和社会的绝望和反抗,最后的希望一一未来会有一个“吃人的人不能活在这个社会”的理想,这些和鲁迅觉醒后的孤独感与他为理想社会的奋斗也会有对应关系?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认为,鲁迅的狂人不仅是现实主义的狂人,更是被鲁迅改造的主观世界的狂人,他巧妙地注入了深刻的理性思想和反封建反帝反封建的启蒙思想,表达了强烈的情感。在这个狂人身上,有力地体现了“五四”前夕,中国一代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境界,洋溢着浓郁鲜明
29、的时代精神风貌,预示着反封建高潮的即将来临。(,0五、结语本文通过比较,发现中俄对比下的两个狂人实际是两个不同制度背景下的社会现实反射。果戈理生活在贵族起义失败后革命性减弱的时期,社会转变的思想萌芽中对国家的道路方向仍旧处于迷茫状态,由于时代、阶级和世界观的局限,果戈理的作品只能限制在对旧制度的无情揭露上。而鲁迅则是处于封建制度向新民主主义过渡的时期,由于国内封建主义与国外帝国主义的双重打压,国家制度的变革不可逆转,迫在眉睫,而鲁迅将不断发展进步的民族思想赋予作品的狂人中,给予狂人更深刻的形象刻画,为人们呈现出具有中华民族独特魅力的狂人。在这种对比之下我们也看到两位作家对人生价值的不同选择,果
30、戈理对社会制度现状的迷失,鲁迅在制度落寞时对新思想的呐喊与渴望,很明显,鲁迅的“狂人”更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集齐先进思想崛起的革命战士。参考文献01石林静.貌似神离一一鲁迅、果戈理同名小说狂人日记比读U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09):71.02张雪花.鲁迅与果戈理同名小说狂人日记比较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02):162-164.03顾国柱.“拿来主义”的光辉范例一一鲁迅与果戈理同名小说狂人日记之比较J.南都学坛,1990(02):40-43.04宋炳辉.从中俄文学交往看鲁迅狂人日记的现代意义一一兼与果戈理同名小说比较U.中国比较文学,2014(04):133-140.05
31、姚怡婷.“意象背后的心理真实”一一鲁迅、果戈理同名小说狂人日记比较U1.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3):15.06周琦,罗丽文.鲁迅和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狂人日记之比较U1.科教文汇(中旬刊),20刑(06):59-60.07陈向阳.拿来和创新一一读鲁迅和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狂人日记J1.文教资料,2008(06):13-15.08崔赞文.善于借鉴勇于创新一一读鲁迅和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狂人日记U1.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1):49-52.09沈渝丽.借鉴、创新的光辉范例一一鲁迅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狂人日记之比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02):19-25.10彭定安.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J.社会科线,1982(01):293-3O1.致谢通过研读果戈理及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在论文过程中,我不仅对作者当时面临的创作背景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也更加了解现如今我们能有如此自由的创作环境,都是前人流血流汗的文学革命立下的功劳。感谢本次论文给予我这次机会,也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本次的论文撰写让我收获除了写作技巧之外,更多的是受到民族精神的伟大震撼。我也将在接下来步入社会的实践工作之余,利用好时间,多读书、读好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165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