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康路施工图设计说明(道路).docx
《民康路施工图设计说明(道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康路施工图设计说明(道路).docx(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民康路施工图设计说明(道路)一、工程概述1.I项目背景1.2项目区位民康路项目位于渝北区双龙湖街道,该道路东起规划桂费大道,向西经过渝北区两路组团F分区F38-l-l03.F38-1-2/03号地块之间,再折向南方与公园北一路(民兴路片区段)相交。道路沿线两侧与地块存在012m高差,通过平场+挡墙+放坡解决,挡墙及放坡均由地块单位实施。根据建设计划,民康路建设期间,两侧地块大部分段落已实施或正在实施,故挡墙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民康路路幅宽度分配如下:4.On(人行道)+4.On(车行道)+4.Om(车行道)+4.On(人行道)=16.Om设计内容含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管网工程、电气工程及附属工
2、程。二、设计依据及规范2.1 设计依据(1)我院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现场踏勘资料;(3)民康路(K0+000K0+425.586)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四川省绵阳川西北地质工程勘察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8月)、情况说明(2023年09月05日);图121项目区位图:黄褐色,主要由粘粒、粉粒组成,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呈软塑可塑状,该层在场地人工填土下层部分地区,厚度不均匀。该层揭露厚度020m(ZK46)-7.7Om(ZK26)e杂填匕杂色,主要由,砖块、砂土及粉质粘土组成。砖块及磁砖约占5080%,多呈棱角形,直径20100mm;砂土约占2O3O%,中粒结构:粉质粘土呈硬-可塑状
3、,约占5-10%,结构松散-稍密,此层回填时间小于2年。厚度1.0(ZKI4)-11.5m(ZK6)。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Xs-Ms):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等组成,泥质结构,块状构造,强风化层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完整性差,岩质极软,场区内少量分布,该层岩体基本质量等线为V级,I:3.1 自然地理和交通条件本工程位于渝北区双龙湖街道民兴路片区。双龙湖街道地处渝北区主城区,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毗邻,东以210国道为界,西与悦来街道、北信区复兴镇接壤,南接回兴街道,北邻双凤桥街道,距渝北区人民政府驻地1.5千米,东西最大距离11.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1千米,总面积22.5平方千米。
4、双龙湖街道有汉渝、渝长、210国道、金开大道、机场高速路、两水公路等公路经过境内。3.2 气象、水文渝北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具有冬暖春早、秋短夏长、初夏多雨、无霜期长、湿度大、风力小、云雾多、日照少的气候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7.31C0极端最高气温4(C,极端最低气温-2C左右。常年平均降雨量IloO亳米左右,平均日照1340小时左右,平均无霜期319天。渝北区过境河流主要有长江和嘉陵江,其中长江沿区境东南边境流过,嘉陵江沿区境西南边境流过,有后河注入。渝北区中、东部有寸滩河、朝阳河、长堰溪、御临河注入长江。本工程地理位置较高,超过附近河流最高历史水位50m,对拟建场
5、地影响小。3.3 地形地貌区场地基本较平缓,高程386.00-394.OOm平均高程约390.OOm3.4 地质构造拟建场地位于重庆-沙坪向斜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95ZlOc-12,层面结合程度般。据野外调查分析场地基岩中主要发育以下两组裂隙:JI:810N2527,延伸l3m,裂面平直,裂隙张开,宽l2mm,无充填,结构面结合程度一般,为硬性结构面。J2:1351363538,延伸l3m,裂面平直,裂隙张开,宽l3mm,无充填,结构面结合程度一般,为硬性结构面。貌以及覆盖层范围、厚度、物质成分以及透水性能制约,水量大小受季节、气候影响大,无统一地下水位。3. 7.2基岩
6、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场区内下伏基岩以砂、泥岩为主,砂岩含水能力和透水能力较好,为透水层:泥岩属于粘土类岩石,含水能力和透水能力较差,为相对隔水层,整个道路沿所处位置相对较高,再加上补给量小、补给能力差,径流、排泄条件好,因此场区内基岩裂隙水量较小。通过现场简易提水试验,提取数桶后即干,无稳定地下水恢复,可见拟建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在勘察期间地下水贫乏,根据调查,场地内存在废弃的工厂污水排水管线。3.8 不良地质地质作用及特殊土据现场地面调查及邻近资料表明:场地内未发现泥石流、滑坡、危岩、岩溶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体。无对道路不利的地下埋藏物。人工杂填土:杂色,主
7、要由,砖块、砂土及粉质粘土组成。砖块及磁砖约占50-80%,多呈棱角形,直径20700mm;砂土约占20-30%,中粒结构;粉质粘土呈硬-可塑状,约占5-10乐松散,此层回填时间小于2年。结构松散中实,稍湿,回埴时间较短,承载力低,应进行处理。粉质粘土:主要由粘粒、粉粒组成,无摇段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呈软塑可塑状,该层在场地地表的部分地区,局部低洼地区受积水浸泡后的粉质粘土层,呈流塑软塑状,物理性质差,不能作为地基使用,建议清除表层软土,以干燥、中湿状土层做持力层。3.9 地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路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8、50011-2010)(2016年版),此段属设计地震分组第组,抗震设防烈度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3.10 路基工程地质评价3.10.1 道路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路段区沿线未见危岩崩塌、断层、泥石流、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地形相对较平缓,横向地形坡角般在05。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厚,平均厚度约9.0m,土岩界面总体平缓,局部较陡,稳定性好:斜坡地段土体厚度薄,土岩界面坡角较大,现状土体未见滑动变形:下伏岩体层位稳定,承载石类别为极软岩。中等风化层岩芯呈柱状,节
9、长IO-3Ocm,岩心较完整,质较硬,该层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土石类别为软岩,局部夹薄层砂岩。砂岩(J2s-Ss):灰色、灰白色。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并含云母等。细粒结构,强风化层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完整性差,岩质较软,层厚1.02.0m左右。该层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土石类别为极软岩。中等风化层岩芯较完整,呈柱状,般节长5cm30cm,最长可达0.6m,质硬。局部含泥质较重,为泥质砂岩。该层整个场地均有分布,未揭穿。该层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土石类别为较软岩。3.6 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勘察区多被人工杂填上和第四系全新统上层覆盖,局部陡坎见基岩出露,通过钻探揭露及地面
10、调查,基岩面与现状地形形态总体基本一致,倾角10-12,优势倾角为12oo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Q-174-2(H4)表3.1.2规定,结合场内岩石风化的野外特征,将场地内基岩划分为强风化、中等风化两种类型。强风化带:裂隙发育,岩石结构已大部分破坏,颜色及矿物成分明显变化,砂岩、泥岩呈紫红色或灰白色,岩石被裂隙分割成碎块状,裂面多充填泥膜,钻孔岩芯多呈碎块状,岩芯手可折断,泥岩呈暗紫色,岩芯碎块状,质极软,场区内所有钻孔均有揭露。中等风化带:岩石结构部分破坏,裂隙较发育,裂隙中局部见锈黄色铁钵氧化膜;局部见陡倾裂隙,面较平直,无充填,局部沿裂隙风化后,其周边呈褐黄色,岩体较完整。钻
11、孔砂岩岩芯多呈柱状,砂岩和泥岩呈柱状和短柱状。3.7 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层结构由人工杂填土,粉质粘土,下伏泥岩和砂岩组成。人工杂填土结构松散,屈透(含)水层;粉质粘土为隔水层;泥岩属隔水层:砂岩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属弱透水层。在场区除人工水池内未发现明显积水,主要通过大气降水补给,通过蒸发、下渗排泄。道路沿线主要以斜坡和宽阔的沟谷为主,局部位置地形起伏较大.根据钻探资料,拟建道路沿线沟谷位置土层厚度较大,斜坡位置土层厚度小,下部基岩为泥岩和砂岩:场地内地存在废弃的污水管道。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场区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3.7.1 孔隙型上层滞水孔隙型上
12、层滞水由大气降雨补给为主,到时性储存在第四系松散土层中,排泄方式多数沿基岩面向地势低洼地带渗出,少数进入基岩裂隙并沿裂隙渗流至低洼地带,富水能力受地形地级为二级。现场具备放坡条件,杂填土建议放坡坡率1:1.5,强风化基岩建议放坡坡率1:1.0,中等风化基岩建议放坡坡率1:1.0,放坡后对坡面采用格构护坡处理坡脚设置护脚墙,并做好截排水措施。现对右侧岩质部分做极射赤平投影(图6.2.2-2)分析如下:由极射赤平投影图(图3.10.2-2)分析知:1.XI(产状9/26)、1.X2(产状1360/36)与边坡(产状180oZ90o)倾向相同,结构面交线倾角大于坡面角,较稔定,可能产生深部滑动,对边
13、坡整体稳定性影响较大;岩层面(产状9512)与边坡(产状18OoZ9Oo)斜交,滑动可能性较小,对边坡整体稳定性影响小:由赤平投影说明边坡无外何1临空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边坡岩体类型为皿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1.1.l面产状:9Z2,21.2面产状:136*Z36*3.岩层产状:95,zr4.坡面产状:OZ90,图3.10.2-1K0+000K0+240.00段左侧边坡极射赤平投影1.u面产状:Z26,2.1.2而产状I136*Z36*3.岩JE产状INlT,找EIlMZ90图3.10.2-2K0+000K0+240.00段右侧边坡极射赤平投影路基岩土为泥岩,砂岩,按设
14、计路面高程整平后,新填筑土下伏为中等风化砂岩,未见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表塌陷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贫乏,故路基整体稳定。(2)路基持力层评价及施工建议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中等风化泥岩取28,中等砂岩取34。中等风化泥岩破裂角取59,中等风化砂岩破裂角取62。本段路基为基岩,人工填土,按设计标高整平后,未力高,岩土体经处理可作路基土。设计形成的路基边坡经防治后稳定性好,适宜拟建道路路基段建设。3.10 .2路基分段工程地质评价根据市政道路设计方案结合现状地形分析,该路划分为挖方路基,据道路实际情况,具体段划分详见下表:表3.1021拟建道路路基类型分段表序号里程桩号道路类型边坡安全等级
15、1KO+000-K(h240.00挖方路段二级2KO+24O.OOK0+425.586挖方路段二娘道路工程地质评价如下:1、K0+000K0+245.00(16剖面)(1)路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本段道路长245.00m,设计起点高程与已有道路持平,设计高程387.0m,本段终点高程379.669m。本段为挖方路段,拟建道路东边(起点)高,西边低,岩土界面较平缓,整体现状稳定。地层结构为人工杂填土,第四系全新残坡积粉质粘土以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构成。道路设计标高为387.00379.669m。按道路设计高程开挖后道路左右侧形成挖方路堑岩土混合质边坡。1)左侧挖方路堑最大挖方边坡高约1
16、0.03m(6断面),杂填土厚约2.87m,形成岩土质混合边坡,土质边坡不稳定,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岩质边坡岩体局部掉块或滑塌,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3.2.1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划分,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现场具备放坡条件,杂填土建议放坡坡率1:1.5,强风化基岩建议放坡坡率1:1.0,中等风化基岩建议放坡坡率1:1.0,放坡后对坡面采用格构护坡处理坡脚设置护脚墙,并做好截排水措施。现对左侧岩质部分做极射赤平投影(图6.2.2-1)分析如下:由极射赤平投影图(图3.10.2-1)分析知:1.Xl(产状9/26)、1.X2(产状13636)与边坡(产状0N9
17、0)倾向相同,结构面交线倾角大于坡面角,较稳定,可能产生深部滑动,对边坡整体稔定性影响较大;岩层面(产状95n12)与边坡(产状090)斜交,滑动可能性较小,对边坡整体稳定性影响小:由赤平投影说明边坡无外何i临空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边坡岩体类型为In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2)右侧挖方路堑最大挖方边坡高约14.63m(6断面),杂填土厚约6.63m,形成岩土质混合边坡,填土边坡不稳定,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岩质边坡岩体局部掉块或滑塌,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8503302013)表3.2.1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划分,边坡安全等图3.10.2-3K0+240.00K0
18、+425.586段左侧边坡极射赤平投影由极射赤平投影图(图3.10.2-4)分析知:1.Xl(产状9/25)、1.X2(产状136N36)结构构面交线与边坡(产状90oZ90o)相同,结构面交线倾角小于坡面角,对边坡整体稳定性影响较大;岩层面(产状95N12)与边坡(产状90N90)相同,岩层面小于坡面倾角,有滑动风险,对边坡整体稳定性影响大,为顺向坡:由赤平投影说明边坡无外阳临空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边坡岩体类型为山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2)路基持力层评价及施工建议路基岩土为泥岩、砂岩,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新填筑土下伏为中等风化泥岩、砂岩,未见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
19、、地表塌陷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贫乏,故路基整体稔定。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中等风化泥岩取28,中等砂岩取34。中等风化泥岩破裂角取59,中等风化砂岩破裂角取62。本段路基为基岩,人工填土,按设计标高整平后,未见滑坡、泥石流、地标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路基整体稳定。路基持力层评价及施工建议该段道路为路堑边坡,按设计路面开挖后,基岩裸露,开挖出露的基岩可作路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ZaO杂填土取120kpa强风化泥岩取300kPa,强风化砂岩取400kPa中风化泥岩取2300kPa,中等风化砂岩建议取5755kPa见滑坡、泥石流、地标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路基整体稳定。路基持力层评价及施工建议该段道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康路 施工图 设计 说明 道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163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