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软件产品技术审评规范(2024版).docx
《医疗软件产品技术审评规范(2024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软件产品技术审评规范(2024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5医疗软件产品技术审评规范(2024版)本规范旨在指导企业提交医疗器械软件注册申报资料,同时规范医疗器械软件的技术审评要求。本规范是对医疗器械软件的一般性要求,企业应依据医疗器械软件的特性提交注册申报资料,推断指导原则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不适用内容详述理由。企业也可接受其他满意法规要求的替代方法,但应供应详尽的探讨资料和验证资料。本规范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并参考了国外法规与指南、国际标准与技术报告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认知水平和技术实力的不断提高,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修订。本规范是对企业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不包括审评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
2、法规强制执行,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运用本规范。本规范针对软件的特殊性,在现行法规要求下进一步明确了对医疗器械软件的要求,特殊是对软件更新、软件版本的要求。本规范是医疗器械软件的通用规范,其他涉及软件医疗器械产品的规范可在本规范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修改和完善。一、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其次类医疗器械软件的注册申报,适用的软件开发方式包括自主开发、部分接受现成软件和全部接受现成软件。医疗器械软件包括独立软件和软件组件。独立软件:作为医疗器械或其附件的软件;软件组件:作为医疗器械或其部件、附件组成的软件。独立软件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具有一个或多个医疗用途,无需医疗器械硬件即可完成预期用途
3、,运行于通用计算平台。独立软件包括通用型软件和专用型软件,其中通用型软件基于通用数据接口与多个医疗器械产品联合运用,如PACS、中心监护软件等;而专用型软件基于通用、专用的数据接口与特定医疗器械产品联合运用,如HOIter数据分析软件、眼科显微镜图像处理软件等。软件组件应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具有一个或多个医疗用途,限制(驱动)医疗器械硬件或运行于专用(医用)计算平台。软件组件包括嵌入式软件和限制型软件,其中嵌入式软件(即固件)运行于专用(医用)计算平台,限制(驱动)医疗器械硬件,如心电图机所含软件、脑电图机所含软件等;而限制型软件运行于通用计算平台,限制(驱动)医疗器械硬件。软件组件也可兼具
4、处理功能。专用型独立软件可单独注册,也可随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此时视为软件组件。二、技术审查要点(一)产品名称和结构组成的要求1.独立软件产品名称应为通用名称,并符合相关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可以结合人体部位(如胸部、心脏等)、临床科室(如骨科、神经外科等)、处理对象(如CT图像、MRl图像、心电数据等)和功能用途(如治疗、处理、诊断等)进行命名。结构组成应包括物理组成和逻辑组成,其中物理组成描述软件的存储介质或交付方式,如光盘、U盘、预装于计算机交付或网络下载交付等;逻辑组成描述软件的临床功能模块,包括服务器(如适用)和客户端,注明选装和模块版本。2.软件组件软件组件无相应要求。专用型独立软
5、件视为软件组件时,软件名称与独立软件要求相同,结构组成应明确软件的名称、型号规格和发布版本。(二)注册单元划分的原则和实例1.独立软件独立软件的注册单元以管理类别、预期用途、处理对象和临床功能模块作为划分原则。(1)不同管理类别的独立软件应作为不同注册单元,在无法分割的状况下可作为一个注册单元并依据较高管理类别注册申报。(2)不同预期用途的独立软件应作为不同注册单元,依据预期用途大体上可分为治疗类、诊断类、监护类和信息管理类。(3)不同处理对象的独立软件应作为不同注册单元,依据处理对象大体上可分为图像类和数据类。(4)对于功能浩大困难的独立软件,应依据临床功能模块的类型和数量划分注册单元,每个
6、注册单元所含模块的数量应适中。依据模块功能可分为平台功能软件和特定功能软件,其中平台功能软件作为软件平台供应基本功能和共用功能,支持多种模式的图像或数据,而特定功能软件运行于平台功能软件并供应特定功能,支持单一模式的图像或数据,或实现某一特定预期用途。例如,某PACS包含数十个独立的临床功能模块,可以拆分为一个平台功能软件和多个特定功能软件,应划分为不同的注册单元。2.软件组件软件组件不符合医疗器械的定义,不宜单独注册申报,应随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注册单元与医疗器械产品相同。专用型独立软件视为软件组件时,要求与软件组件相同。(三)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依据产品自身特点适用表1中相关标准:表1相关
7、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GB/T16260.1-2025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1部分:质量模型GB/T16260.2-2025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2部分:外部度量GB/T16260.3-2025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3部分:内部度量GB/T16260.4-2025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4部分:运用质量的度量GB/T25000.1-2025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SQUaRE)SQuaRE指南GB/T25000.51-2025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SQUaRE)商业现货(COTS)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YY/T0664-2025医疗器械软件软件生存周期过程YY/T0708-2025医用电气
8、设备第1-4部分:平安通用要求并列标准可编程医用电气系统GJB5000A-2025军用软件研制实力成熟度模型上述标准包括了产品技术要求中常常涉及到的标准。有的企业还会依据产品的特点引用一些行业外的标准和一些较为特殊的标准。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时与产品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是否进行了引用,以及引用是否精确。可以通过对“符合性声明”中声明符合的相关标准是否齐全、相宜来进行审查。此时,应留意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是否完整规范,年头号是否有效。其次对引用标准的接受状况进行审查。即所引用的标准中的条款要求,是否在产品技术要求中进行了实质性的条款引用。上述标准如有新版发布实施,应执行最新版本。(四)产品的主要风险及
9、平安性级别划分要求软件产品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应符合YY/T0316-2025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的要求,与产品有关的平安性特征判定可参考YY/T0316-2025的附录C,危害、可预见的事务序列和危害境况推断可参考YY/T0316-2025附录E、I,风险限制的方案与实施、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价及生产和生产后监视相关方法可参考YY/T0316-2025附录F、G、Jo软件没有物理实体,在开发和运用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无处不在,软件测试由于时间和成本的限制不能穷尽全部状况,所以软件缺陷无法避开。同时,软件更新频繁且快速,稍微更新也可能导致严峻后果,而且还存在退化问题(即每修复若干个缺
10、陷就会产生一个新缺陷),所以软件缺陷无法根除。因此,软件缺陷可视为软件的固有属性之一,软件的质量问题不容忽视。鉴于软件的特殊性,医疗器械软件须要综合考虑风险管理、质量体系管理和软件工程等要求才能保证平安性与有效性。医疗器械软件的风险水平接受软件平安性级别(YY/T0664医疗器械软件软件生存周期过程)进行分级,软件平安性级别基于软件损害严峻度分为:A级:不行能对健康有损害和损坏;B级:可能有不严峻的损害;C级:可能死亡或严峻损害。软件平安性级别应结合软件的预期用途、运用环境和核心功能(软件在预期运用环境完成预期用途所必需的功能)进行判定。其中预期用途主要考虑软件的临床用途(如诊断、治疗、监护、
11、筛查等)和重要程度(如重要作用、协助作用、补充作用等),运用环境主要考虑软件的运用场所(如医院、家庭等)、疾病类型(如严峻性、紧迫性、传染性等)、患者人群(如成人、儿童、老年、女性等)和用户类型(如专业用户、一般用户、患者等),核心功能主要考虑软件的功能类型(如限制驱动、处理分析等)、实现方法(如CT图像重建接受滤波反投影算法还是迭代算法,异样识别接受常规图像处理算法还是人工智能算法等)和困难程度(如算法规模、参数数量、运算速度等)。软件平安性级别也可依据风险管理所确定的风险等级进行判定,软件平安性级别与风险等级的分级可以不同,但二者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可依据风险等级来判定软件平安性级别。企业应
12、在实行风险缓解措施之前判定软件平安性级别,并结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与软件平安性级别相匹配的软件生存周期过程,包括软件开发过程、软件维护过程、配置管理过程、风险管理过程和问题解决过程。同时,企业可接受良好软件工程实践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保证软件质量。另外,企业应保证软件自身的信息平安,确保健康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得性。企业应基于软件平安性级别提交相应注册申报资料。注册申报资料均源自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所形成的文件资料,详尽程度取决于软件的平安性级别和困难程度。独立软件和软件组件尽管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所不同,风险状况也不尽相同,但软件生存周期过程基本一样,故二者注册申报资料要求的基本原则相同,
13、具体要求有所差异。(五)产品技术要求1.独立软件独立软件产品技术要求应在“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中明确软件的名称、型号规格、发布版本和版本命名规则,而“性能指标”分为通用要求、质量要求、专用要求和平安要求,其中通用要求应依据软件自身特性进行规范,质量要求应符合GB/T25000.51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SQuaRE)商业现货(COTS)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与测试细则的要求,专用要求应符合相关性能标准的要求,平安要求应符合相关平安标准的要求。独立软件产品技术要求模板详见附录Io2.软件组件软件组件应在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进行规范,其中“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应明确软件的名
14、称、型号规格、发布版本、版本命名规则、运行环境(限制型软件组件适用,包括硬件配置、软件环境和网络条件),而“性能指标”应明确软件全部临床功能纲要。专用型独立软件视为软件组件时,要求与软件组件相同(运行环境适用)。(六)同一注册单元内注册检验代表产品确定原则和实例检测单元是指同一注册单元内用于检测的代表产品。1.独立软件独立软件的检测单元原则上与注册单元一样,但如有多个运行环境或多个发布版本,则每个互不兼容的运行环境或每个互不涵盖的发布版本均应作为一个检测单元。2.软件组件软件组件的检测单元原则上与医疗器械产品一样,但医疗器械产品如包含多个软件组件或多个发布版本的软件组件,则每个软件组件或每个发
15、布版本的软件组件均应作为一个检测单元,除非检测单元完整覆盖注册单元全部状况。专用型独立软件视为软件组件时,检测单元原则上与软件组件相同,但如有多个运行环境,则每个互不兼容的运行环境均应作为一个检测单元。(七)产品生产制造相关要求应明确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可接受流程图的形式,并说明其过程限制点。有多个研制、生产场地,应介绍每个研制、生产场地的实际状况。(八)产品的临床评价细化要求1 .独立软件独立软件应依据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提交临床评价资料,不适用条款说明理由。对于接受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的功能(如计算机协助检测、分类和诊断等CAD类功能),应提交基于临床试验的临床评价资料。2 .软件组件软
16、件组件应与医疗器械产品整体开展临床评价工作,提交医疗器械产品的临床评价资料。软件组件的处理功能可随医疗器械产品进行临床评价,也可单独进行临床评价,此时要求与独立软件相同。专用型独立软件视为软件组件时,要求与软件组件的处理功能相同。(九)产品说明书和标签要求产品的说明书和标签应当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和其他相关法规、规范性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体现软件全部功能(包含平安功能),明确软件发布版本。(十)探讨资料要求依据所申报的产品,供应适用的探讨资料。1.产品性能探讨应当供应产品性能探讨资料以及产品技术要求的探讨和编制说明,包括功能性、平安性
17、指标以及与质量限制相关的其他指标的确定依据,所接受的标准或方法、接受的缘由及理论基础。3 .产品有效期和包装探讨有效期的确定:应当供应产品有效期的验证报告。包装及包装完整性:应当供应在宣称的有效期内以及运输储存条件下,保持包装完整性的依据。4 .软件探讨应当供应一份单独的医疗器械软件描述文档,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实现过程和核心算法,详尽程度取决于软件的平安性级别和困难程度。具体要求详见“(十一)软件描述文档要求”。同时,应出具关于软件版本命名规则的声明,并明确软件版本的全部字段及字段含义,确定软件的完整版本和发行所用的标识版本。具体要求详见“(十二)软件版本要求二(十一)软件描述文档要求软件描述
18、文档基于YY/T0664医疗器械软件软件生存周期过程予以制定,用于自主开发医疗器械软件的产品注册。现成软件软件描述文档要求详见“(十四)现成软件要求二软件描述文档包括基本信息、实现过程和核心算法,详见表2。1.基本信息(1)软件标识明确软件的名称、型号规格、发布版本、企业和生产地址。软件组件标识为企业质量限制所用标识。(2)平安性级别明确软件平安性级别(A级、B级、C级),详述确定理由。(3)结构功能依据软件设计规范(SDS)供应体系结构图和用户界面关系图(如适用)。体系结构图用于图示组成模块之间、组成模块与外部接口之间的关系,依据体系结构图描述组成模块(注明选装、模块版本)的功能、模块关系和
19、外部接口。用户界面关系图用于描述用户界面之间的关系,依据用户界面关系图(如不适用则为体系结构图)描述临床功能模块(注明选装、模块版本)的功能和模块关系。(4)硬件拓扑依据软件设计规范(SDS)供应物理拓扑图,图示并描述软件(或组成模块)、通用计算机、医疗器械硬件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5)运行环境明确软件运行所需的硬件配置、软件环境和网络条件。其中硬件配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外设器件,软件环境包括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和平安软件,网络条件包括网络架构(BS、CS).网络类型(广域网、局域网、个域网)和带宽。(6)适用范围独立软件描述软件的适用范围,软件组件描述医疗器械产品的适用范围。(7)禁忌症独立
20、软件描述软件的禁忌症或运用限制,软件组件描述医疗器械产品的禁忌症或运用限制。(8)注册历史独立软件列明历次注册的发布版本和注册证号。软件组件列明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状况。5 .实现过程(1)开发概述明确软件开发所用的语言、工具和方法,其中工具描述支持软件(含开源软件)和应用软件(第三方软件)的名称、完整版本和供应商。同时明确开发人员数量、开发时间、工作量(人月数)和代码行总数。(2)风险管理依据风险管理相关标准供应软件风险分析报告和软件风险管理报告,风险管理资料另附原始文件。软件组件供应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管理资料。(3)需求规范A级供应软件需求规范(SRS)关于软件功能的要求,B级和C级供应软件
21、需求规范全文。软件需求规范另附原始文件。软件组件如无单独的软件需求规范,可供应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规范。(4)生存周期A级供应软件开发生存周期安排摘要,描述开发各阶段的划分状况和工作任务。B级在A级基础上供应配置管理安排摘要和维护安排摘要,描述所用的工具和流程。C级在B级基础上供应设计历史文档书目。生存周期也可提交企业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文件或YY/T0664医疗器械软件软件生存周期过程等过程标准的核查表,用于替代相应描述。(5)验证与确认验证是指通过供应客观证据认定软件某开发阶段的输出满意输入要求,包括代码检查、设计评审、测试等质量保证活动。确认是指通过供应客观证据认定软件满意用户需求和预期用途,
22、通常是指在真实或模拟运用环境进行的用户测试。可追溯性分析是指追踪需求规范、设计规范、源代码、测试、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分析已识别关系的正确性、一样性、完整性和精确性。A级供应系统测试、用户测试的安排和报告摘要,描述测试的条件、工具、方法、通过准则和结果。B级供应系统测试、用户测试的安排和报告,概述开发各阶段的验证活动,描述所用的工具、方法和任务。C级在B级基础上供应可追溯性分析报告(追溯需求规范、设计规范、测试、风险管理的关系表)。系统测试和用户测试的安排和报告另附原始文件。测试报告关于测试记录的内容可以供应一个测试记录样例和完整的测试记录清单。验证活动也可提交企业软件质量保证安排文件,用于替
23、代相应描述。(6)缺陷管理A级描述缺陷管理的工具和流程,明确软件本次注册已知的缺陷总数和剩余缺陷数。B级和C级在A级基础上列明已知剩余缺陷状况,证明全部已知剩余缺陷的风险均是可接受的。已知剩余缺陷状况可另附原始文件。(7)更新历史A、B、C级均应描述软件版本命名规则,明确软件版本的全部字段及字段含义,确认软件完整版本和软件发布版本。A级列明软件本次注册与前次注册之间历次软件更新的完整版本、日期和类型。B级在A级基础上详述历次软件更新的具体更新内容。C级列明软件历次注册时历次软件更新的完整版本、日期、类型和具体更新内容。首次产品注册描述软件开发阶段的更新状况。更新历史可另付原始文件。(8)临床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疗 软件产品 技术 审评 规范 2024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154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