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的博弈智慧.docx
《“四渡赤水”的博弈智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渡赤水”的博弈智慧.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渡赤水”的博弈智慧在血战湘江之后,中央红军已经到了最为危机的时刻,蒋介石调集兵力步步紧逼,要把红军围歼在前往湘西的路上,而此时的中央红军,已经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了3万多人。1934年12月12日,红军在湖南通道县召开“通道会议”,此前一直坐“冷板凳”的主席提出:不应该再按原计划往湘西和二、六军团会和了,那是死路一条,现在应该顺势西进贵州,走一步看一步。会议听取了主席的意见,12月18日,红军抵达贵州黎平县,“黎平会议”召开,会上细化了接下来的目标:进攻黔北的遵义,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1935年1月7日,红军击败贵州军阀王家烈,攻占遵义,终于获得了补给,这是长征出发以来的第一场大胜
2、。1月15日,遵义会议召开,李德带队这一年红军处处碰壁,而主席刚提建议,就打了胜仗,谁高谁下一目了然,会上驳倒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主席重回中央领导岗位直接参与军事指挥。同时,因为进入黔北之后,发现这里确实过于贫瘠,不利于长期发展。所以红军又改变了黎平会议的结论,决定北渡长江,前往川西北发展。当前遵义四周的形势是这样的,东边是何健的湘军四个师,在秀山、松桃、铜仁一带修筑碉堡,阻止红军重入湖南。北面是刘湘的川军10个旅到达松坎以北,严防红军北渡长江入川。西面是龙云的滇军,由孙渡率领四个旅开进毕节地区,阻挡红军进入云南。南面是中央军薛岳兵团,吴奇伟和周浑元2个纵队,共8个师,镇守乌江以南,控
3、制贵阳、息烽、清镇。西南方向还有刚被赶出遵义的黔军王家烈的两个师。一共五方势力共四十万人。和我军的兵力对比是十比一,真真正正的“九死一生”,眼看就要被围死,必须要动起来了。1月19日,红军分三路从遵义、桐梓、松坎出发,向土城、赤水前进,目标是在宜宾和泸州之间迅速北渡长江进入四川,蒋介石对于红军的意图判断和很清楚,急令各部门火速堵截。1月24日,开路先锋林彪的红一军团攻占赤水河东岸的土城,继续向北攻向赤水城,但到了赤水城才发现,川军已经抢先一步占住了,只得陷入苦战。同时,川军名将郭勋祺已经到达土城东北的表杠坡,对我们形成前后夹击。一开始我们以为是四个团,后来越打走越多,发现敌人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七
4、个团,战局顿时急转直下,危机时刻连朱德、刘伯承都冲上去了。川军步步紧逼,一直打到红军的决指挥部前沿,主席只好命令陈廖、宋任穷率领干部团也扑了上去,才勉强支撑。不得已,调回攻打赤水城的红一军团,终于和川军形成了僵持。参加土城战斗的有朱德、林彪、聂荣臻、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六位元帅,另外再加两百多个将军,当属中国共产党有史以来参战级别最高的一场战斗,但危险仍未解除,川军其余部队从四周继续逼近,主席当机立断,改变原定计划。1月29日,全体红军撤出战斗,从猿猴场和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这次渡河是最为危机的一次,红军所有的重装备,包括全军唯一的一门山炮和X光机都推下河了。过河后红军立刻奔向古蔺、叙永
5、地区,这就是“一渡赤水”,可以说是非常被动的。主席接手军事指挥后第一个项目就不顺利,主席的压力也可想而知。2月6日,中央红军进入扎西(今天的威信),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会上决定:北渡长江计划暂时无法执行,立刻就地建立“川滇黔边”根据地,以主席为代表的真正的共产党人,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这样一点:实事求是,打得过就是打的过,打不过就是打不过,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不打。这一点,是一切灵活应变的前提,你得首先承认你需要变化,才能去拥抱变化,何为“左倾冒险主义”,就是也不确定能不能打过,也没有做过足够深刻的推演和思考,但同时却相信,我们一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于是就去战斗,就去拼,它强调信念,不强
6、调科学,这不是革命,这是赌命。虽然我们没有继续北渡长江,但是蒋介石还是没给我们一天喘息的机会,又命令各部队围逼上来。红军还是面临在河东一模一样的危局。打到这里,蒋介石和主席你来我往也是算棋逢对手。但接下来的操作,就将拉开双方之间的实力差距。关于这两个人的命运,历史也终究给出了与他们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公正评判。主席提出:当前南面、北面、西面、都是来围堵的敌人,每个方向都避不开血战,所以我们不如掉头回遵义。一般而言,开弓没有回头箭,走路不走回头路,所以敌人肯定想不到我们会这样干,尤其是这条路线,连什么辗转、腾挪都谈不上,几乎就是一模一样的回头路,简直莫名其妙。我们趁敌不备、重占遵义,抢出时间差,再做
7、打算。虽然这是一招“惊天妙手”,但对我军自己同样难度不小,很多人都不理解,牺牲了那么多战友才走到这里,为什么又要回去,那他们不就白牺牲了吗?甚至有将领也有意见,比如林彪,他的一兵团正赶往更西边的镇雄,现在被要求立刻回扎西,那也是非常恼火,不是前几天还说要往西找新的渡口北渡长江吗?怎么又变了?但实际上呢,在博弈过程当中,对弱势的一方而言,我们自己舒不舒服真的不要紧,关键是千万不要让我们的对手舒服,大家都不舒服,以乱对乱,我们才有机会。如果都按套路来那就完了。所以,蒋介石那段时间一直在模仿曾文正公,对他而言一点都没错,兵力那么充沛,就是要结硬寨,打呆仗,不要搞花样,但对我们红军就刚好相反,就是要折
8、腾,如果连你自己都折腾的够呛,那敌人就更加猝不及防。2月18日到21日,红军在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向桐梓地区急进,主席这一招回马枪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此时的王家烈正在给老母亲办寿宴呢,没想到红军又杀回来了。只好匆忙在桐梓、娄山关构筑防线,企图据险固守,万峰插天、中通一线的娄山关是黔北第一险隘,自古及兵家必争之地,失了娄山关,遵义就将无险可守。2月25日,主席上令一鼓作气,冲过去,由彭德怀负责战役总指挥,他让三军团正面强攻,一军团从黑神庙侧后包抄,血战一日后,在26日凌晨夺下娄山关,但战斗没有结束,此时中央军吴奇伟部也正快速向遵义移动。27日主席指示,兵贵神速,必须克服疲劳,借着娄山
9、关之战的势头拿下遵义。一、三军才咬紧牙关继续冲锋,到28日凌晨两点攻克遵义,但战斗并没有结束。28日早上九点半开始,吴奇伟主力开始反攻遵义,本身国民党军就有大量火炮,还调来了川军的飞机助战,而红军只有轻武器,守城非常艰难。到下午三点,老鸦山高地失守,红军多次反击都没有成功,关键时刻,红军干部团再次披挂上阵,血战到黄昏,终于重夺老鸦山,吴奇伟久攻不下,决定撤退,但战斗还没有结束。28日夜里12点,主席下令:追!一定要争取空间,解除敌人对遵义的威胁。于是红一、三军团觉也不睡,接着猛冲。到3月1日黄昏,直接把吴奇伟碾过了乌江,此战缴获大量物资,俘敌3000人,取得了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场大胜。在娄山关
10、战役结束后,主席写下了这首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主席知道,此刻,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蒋介石平复好情绪,又定好了新的进攻计划。北边郭勋祺3个旅攻娄山关;东边湘军继续守住湖南的入口;西边周浑元3个师向鸭溪、遵义攻击前进;南边吴奇伟四个师在乌江南岸站好随时增援。根据敌人的动态,主席也定好了新的计策,调为我部队,一、三、五军团,在鸭溪镇设下埋伏,准备一口吃掉周浑元,正当我们准备的差不多的时候,蒋介石突然变招了。3月5日晚上,蒋介石让薛岳紧急叫停了周浑元,让他回防鲁班场,然后让其余各路人马就地修碉堡,回到“五次围剿”的策略,这时侯的将介石正在学习曾
11、文正公,可能曾文正公又托梦给他了。要结硬寨打呆仗,剿匪这事急不得。他不急就该我们急了,红军最怕的恰恰就是蒋介石这种步步为营的战略,必须赶紧想出对策,否则又要重蹈覆辙。真正的重点正式开始了3月10日,一军团的林彪、聂荣臻向中央发来急电,提议立刻攻打黔军驻守的“打鼓新场”,大家说有道理啊。遇事不决就打王家烈,周围这一圈就是黔军最好打嘛,一定可以拿下。于是呢,二十多个人开民主大会,这个三打王家烈的提议,因为逻辑太顺,卖相太好,几乎获得全票通过,连朱德都坚决支持,就一人弃权:周恩来,一人反对:毛泽东。大家能看出境界了吗?主席和大家说:打鼓新场的黔军北面是中央军周浑元,南面是滇军孙渡,东南面是中央军吴奇
12、伟,各部之间离得都不远,这里是个“四战之地”啊,我们在打鼓新场和王家烈死磕,万一他们来增援,我们怎么顶得住?但这番话并没有能说动大家,很多人对之前赤水河这一去一回的操作,本身就不理解,认为毛泽东就喜欢奔跑,不喜欢战斗,这不是干革命,这是搞体育。主席又急又怒,你们懂什么?走路不也是战斗吗?让我负责军事,但每次又搞那么多人的民主投票,我怎么负责?如果你们真要打“打鼓新场。我辞职。张闻天说:那行,投票吧。结果大多数人表示同意。于是,毛泽东同志被免去了前敌司令部政委职务,由周恩来起草进攻打鼓新场的命令。作战指令应于11日凌晨下发,此时的主席痛苦至极,其实他早就已经在酝酿那盘“很大的棋”了。但问题是在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赤水 博弈 智慧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15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