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docx
《创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国共产党榆树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海瑛近年来,榆树市委围绕人才强市战略,瞄准现代化农业大市发展目标,通过创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打造“天下第一粮仓”助力。一、创建“四式”领导体系,凝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合力从机构组建、投入保障、思路谋划和舆论宣传着手,不断创新农村实用人才的组织领导体系建设。一是创建“梯次联抓”体系。把农村实用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在市委、基层党委和村级党组织三个层面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相关领导干部逐级、逐岗落实任务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梯次联抓”机构体系,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二是创
2、建“三投保障”体系。一投精力。把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纳入市、乡、村三级中心工作,集中各级领导力量和精力,做到“一把手”经常过问,主管领导深入研究,具体工作人员狠抓落实。二投政策。对农村实用人才给予重奖重用。每年市里拿出200万元资金,用于补贴和奖励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同时,对李航、邵建廷等12名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了提职重用,树立了“有为才有位”的人才成长导向。三投资金。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的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开发、人才培养和工作运行等经费投入,为人才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三是创建人才规划体系。实施了村党组织书记“三个五选任计划”(即每年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任5名副乡镇长、招录5名公务员
3、、选聘5名事业编制干部),已有张军、李传国等5名村书记通过公开选聘转录为不同层次的“公职”干部;启动了“3+1”干部人才储备培养工程,即利用未来5年时间,储备培养乡局级正职85名、副职300名、村级后备干部1164名,储备优秀专业人才400名。目前根据人才发展的途径和成长特点,已经采取“三荐一考”的形式扎实启动。四是创建舆论宣传体系。依托两台一港主渠道进行“阵地式”宣传,利用各级会议进行“传导式”宣传,通过典型选树进行“辐射式”宣传,扎实创建“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立体交叉、全面覆盖”的舆论宣传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舆论氛围。二、创建“五+四”培育模式,增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内
4、力针对以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优,尤其在县域经济发展上作用不强等客观问题,创建了农村实用人才“五+四”培育模式。“五”,即“五培训”模式。一是专家帮带培训I。每年投入100万元资金,聘请省内外行业专家帮带教学。今年,就有50余名专家在五棵树、弓棚、太安等乡镇建立了蔬菜、马铃薯等产业项目专家大院和示范园区。二是院校深造培训。依托“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和乡村干部学历教育,通过出台扶持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毕业学员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助推,调动了适龄青年院校学习深造和返乡创业积极性。涌现出臧小舟、张宏等一批返乡大学生创业带富骨干,产生了毛树千、张胜利等一批返乡大学生“村官”。目前,全市有“一村一名
5、大学生项目”毕业生555人,其中156人拥有创业项目、80人领办了各类新经济组织、246人当选为村干部,成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三是职教中心统一培训。对职教中心的功能、师资和教学任务等不断进行整合和完善,并加大资金和设施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了职教中心培训人才的主阵地作用。近年来,每年都承办10余期农村实用人才培训I,每年培训人员都超过5000人次。四是市场需求培训。立足每年有40万人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根据用工方的招工要求,市乡两级通过聘请域内外专家,对输出者进行岗前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I。五是远程网络培训。依托全市28个乡镇街、388个村的远程教育站点,由市人才办牵头,市直涉农部门配合,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农村 实用 人才队伍 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147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