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机构运营碳中和评价方法研究报告.docx
《银行机构运营碳中和评价方法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机构运营碳中和评价方法研究报告.docx(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1第一章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3第一节研究背景4第二节研究内容5第二章银行机构运营碳核算标准7第一节现有碳核算标准体系8第二节碳核算现状与实践难点12第三节碳核算标准完善建议17第三章银行机构碳抵消措施20第一节全球碳抵消机制概述21第二节全球银行机构碳抵消实践27第三节银行机构碳抵消应用建议32第四章银行机构运营碳披露34第一节碳披露相关标准或规定35第二节国际银行碳披露特点37第三节国内银行碳披露现状38第四节存在不足40第五节披露建议41第五章银行机构运营碳中和的实践与不足44第一节碳中和标准45第二节银行业运营碳中和实践46第三节问题与不足50第六章银行机构运营碳中和评价方法建议51第
2、一节评价工具52第二节评价程序52第三节关键评价指标55摘要2023年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与会各方再次呼吁金融要为气候行动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注入资金。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净零排放目标,金融机构不仅需要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实体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自身也需要做出净零承诺,完成低碳转型。针对已经制定净零排放目标的金融机构,G20可持续金融报告中提出了对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和可信度的关注,并强调碳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在此背景下,国内外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低碳转型进程,国际大型银行推进净零目标制定和转型实践,国内大中小银行踊跃响应双碳战略,践行碳中和。目
3、前,受限于碳数据管理实践经验不足,国内多数银行机构的“双碳规划和目标缺乏高质量的碳数据近,低碳转型成效难以量化。银行机构碳排放包括运营和投融资两个层面,虽然运营层面碳排放仅占其自身总体排放量的一小部分,但由于运营数据可得性较高、便于审核和管理,银行机构可以先从自身运营层面着手制定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将其作为第一个要实现的里程碑。为此,银行应首先在碳核算、碳抵消和碳披露三方面开展工作,这三项工作也是后续开展碳中和评价的关键基础要素。课题组总结全球银行机构在碳核算、碳抵消和碳披露方面的先进经验,深入分析国内银行机构在碳中和实践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分别提出应对建议,最后基于国内银行业碳中和实践现状,提供
4、银行机构运营碳中和的评价方法招犍议。一、碳核算。碳核算是运营碳中和的基础工程。银行在运营碳核算实践中面临诸多困境,例如:现有的碳核算标准对金融行业适用性不足、数据来源不明确、核算边界不清、核算范围不明、报告边界和履约边界未区分等。由于碳核算标准、碳核算边界和碳排放因子的选择不统一,不同银行机构核算出来的碳数据通常也不具有一致性或可比性。建议银行运营碳核算应明确核算边界,包括重点领域核算边界和范围三核算类型等;统一核算方法,包括排放因子和数据来源等;完善碳管理信息系统、计量监测系统,提供缺失数据的合理估算方法。二、碳抵消。碳抵消是运营碳中和的重要实现方式。国际银行开启碳抵消实蝴早,提高可再生能源
5、电力使用比例以及采购多样化的国际碳信用指标已成为主流的碳抵消方式。国内银行碳抵消实践以采购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为主,国际和地方自愿;府非机制及碳配额作为补充。建议银行在优先实施内部减排和提高绿色电力使用比例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多样化碳信用抵消措施,包括提前储备高质量碳减排项目;优先考虑可以实现多重环境社会效益的项目,动态匹配各类抵消品种;盘活已授信客户的碳翩E资产,创新抵消方式。三、碳披露。碳披露是强化减碳动力、保证减碳质量、防止洗绿的重要制度安排。国内已有200多家银行或分支行披露包括碳排放在内的环境信息。大部分内资港股上市银行已披露运营层面碳排放信息。但由于银行碳数据披露指标维度不
6、同,参考的标准边界不统一、范围不统一和缺省因子各异,碳绩效评价指标不一致等原因,使得银行披露数据的可比性较差。银行自身也存在披露数据质量审查与管理流程不完善,对年度运营碳硼E与其目标对比关注较少等问题。建议银行碳披露应遵循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原则;披露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披露范围、核算方法与依据、碳排放数据、碳中和目标与规划等;披露应采取强制披露和自主披露相结合方式,并注明相关信息的披露时间和边界范围。纵观国内银行机构碳中和整体实践,总体来看面临着三方面问题:缺乏统一的运营碳中和边界,碳中和成效不可比;普遍缺少碳减排行动,未能产生实际环境效益;部分机构的碳中和宣称缺乏公信力与透明度。为提高国内
7、银行机构碳目标的可信度,业内亟需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碳中和评价方法。为此,建议应立足银行业发展现状,结合ISOCASCO合格评定工具箱,形成行业统一、规范、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通过ISOCASCC)给出审定与核直工具,实现选取、确定以及复核证明三项基本功能,配合包括温室气体清单、碳减排策略、抵消方案和信息披露在内的关键评价指标体系,可综合评估银行机构的碳目标科学性、目标实现进度和瞬讶亢朋嫩,确保银行业碳中和实践顺利开展。第一章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第一节研究背景一、国际大型银行积极设定净零目标2021年11月3日,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FANZ)在联合国COP26会议上宣布成立,由来自45个国
8、家、资产价值共计130万亿美元的450多家世界大型银行和养老基金作为首批成员组成,承诺未来管理的所有资产都将与净零排放保持一致。净零碳排放银行业联盟是GFANZ四个创始成员行动计划之一,首期吸引全球43家大型银行机构参与其中。2022年6月15日,GFANZ宣布已制定一系列框架草案,以促进金融机构的净零行动。截至2023年底,267家金融机构承诺将要或已经设定科学碳目标。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目前正在开发金融机构净零标准,已于2023年6月15日启动净零标准意见征询流程。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巴克莱银行等机构已经实现自身运营净零目标,汇丰、花旗、东亚等银行承诺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净零目标。
9、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巴克莱银行、美国银行、东亚银行等承诺2050年实现投资组合净零目标。二、国内大小银行踊跃践行碳中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等部分国内银行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服务战略规划,提出碳中和银行建设目标、行动方案和实施路线图。湖州市发布碳中和”银行机构建设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明确碳中和网点建设规范。湖州市安吉农商银行发布“碳中和银行建设白皮书。中国建设银行湖州分行推出“碳中和银行建设中长期规划和2022年行动方案。各大中小银行支行积极申请碳中和网点认证。安吉农商银行完成余村绿色支行、溪龙绿色支行和孝丰南门绿色支行“碳中和银行认证,获得北京绿色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认证证书;中国建设银行济南师
10、范路支行收到天津排放权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书;上海浦发银行崇明支行、闵行支行和张江科技支行成为上海地区首批安得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中和认证的银行网点。三、银行机构碳目标可信度亟待提高无论是国际上的净零目标,还是国内的碳中和目标,核心目本藏应是以碳数据为基础。2022年G20可持续金融报告指出:由于缺乏可靠的碳数据和科学的目标设定方法,金融机构做出的净零承诺可信度普遍存疑。”并强调做出净零承诺的金融机构要注重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建议聘请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验证,同时要求第三方机构公开评价方法。自2021年3月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以来,国
11、内200多家银行或分支行披露包括瞬琳在内的环境信息。大部分内资港股上市银行已披露运营层面碳排放信息。由于选用的碳核算标准、确定的碳核算边界和选择的碳排放因子并不统一,银行机构核算出来的数据通常不具有一致性、可比性。国内银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规划普遍没有以碳数据为基础,无法判断其碳中和目标和措施的合理性。为提高国内银行机构碳目标的可信度,业内亟需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碳中和雨介方法。银行机构碳排放包括运营和投融资两个层面。运营层面碳排放仅占银行机构总体排放量的一小部分,银行主要碳S威来自投融资层面。运营层面碳排放源是在自身机构内部,银行容易核算和管理。投融资层面碳排放源不掌握在银行机构自己手中,银行
12、较难核算及控制。运营碳中和是银行机构第一个要实现的且依靠自身力量就可以实现的里程碑。因此,本课题首先针对银行机构运营碳中和评价方法展开研究,后期再考虑开展投融资碳中和研究。第二节研究内容一、概念界定净零概念来源于巴黎协定。该协定提出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全球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以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风睑与影响。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恸曲总量,三a植树造林节能踊新乡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化硼瞅量,达到对零丹丽r.净翻射与碳中和存在-贵的区ang三三方面。根据IPCC特报告全球变暖sc,碳中和目标只与二氧化碳有关,而净零目标包括所有温室气体。温室气体除了包含
13、二氧化碳外还包括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和三氟化氮等。二是核算边界方面。在对温室气体排放核查中,碳中和最低要求覆盖范围一和范围二川曲,并鼓励包含范围三曲。净零H曲必须卷盖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排放。三是实现路径方面。实现碳中和主要是通过固碳增汇(植树造林、生态修复、蓝碳墙匚等)和碳版肖等方式,而净零标准的实现路径有更高要求,比如SBTi要求净翻做要在嘲办定的15c的路径下实现,且对提交SBTi净零目标的企业,只允许对不可能;翻的剩余量(5%-10%)进行碳抵消,最终温室气体移除,实现大气中永久性的碳封存。由上可知,本课题研究腑十对的银行机构运营碳中和只包括二M化碳,不考虑
14、其他类型温室气体,覆盖范围一、范围二和部分范围三(不考虑投融资),允许使用碳抵消来实现碳中和。二、研究目的针对2022年G20可持续金融良告中提出的金融机构净零排放承诺可信度问题,课题组首位焦于银行机构的运营碳中和目标,从碳数据一致性和可比性、碳目标科学性和可行性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内银行机构的实践现状,提出碳核算、碳抵消和碳披露三方面的工作建议,并希望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银行运营碳中和目标进行合理性和真实性认定。三、研究框架碳核算、碳抵消和碳披露既是碳中和评价的对象和内容,也是碳中和评价的基础。本文首先对银行运营层面碳核算、碳抵消和碳披露相关规范、进展情况和机构实践进行分析,发掘其中存在
15、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通过对国内现行的碳中和实践进行解析,提出适用于国内银行机构运营碳中和评价方法建议。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基础介绍评价方法建议图1-1研究框架第二章银行机构运营碳核算标准第一节现有碳核算标准体系一、国际碳核算标准碳核算是碳中和评价的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对碳排放进行准确、可靠的核算。国际层面相关碳核算标准的体系建设起步较早。最广泛采用的碳核算标准主要有GHGProtocol.ISO14064等,旨在帮助准确、透明地衡量和告相关主体的温室气W傲,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抖破(一)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Protocol)GHGProtocol是国际上最为重要的
16、企业层面碳核算标准之一,是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和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共同编制的全球性标准。其中,适用于银行机构运营层面碳核算且具影响力的标准为GHGPOCOI的子标准: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艮告标准(简称企业标准)该标准适用于所有行业的企业和其他类型机构的微观主体,行业跨度较广。旨在帮助企业用标准化的方法和原则,编制真实并公平反映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进一步提高不同企业或温室气体计划之间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的T性和透明度。西方法。该病规Q识和计算封波量的具体哪,用旨出台则野啕0的微并不普,常见的是物料衡法掰威因子法。其中,物料平衡法主要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对核算单位的输入
17、碳量、输出碳量和库存碳量进行平衡计算的方法。基本计算式为:二氧化碳(CO2)排放=(原料投入量原料含碳量-产品产出量X产品含碳量-废物输出量X废物含碳量)4412o其中,44/12是碳转换成CO2的转换系数(即CO2ZC的相对原子质量)排放因子法在计算上可看作物料平衡法的简化方法,是目前适用范围最广、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计算方法,基本计算式为:温室气体(GHG)排放=活动数据(AD)X排放因子(EF).其中,AD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量,EF是与活动水平数据对应的系数,包括单位热值含碳量或元素碳含量、氧化率等,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核算边界。核算边界主要分
18、为组织边界和运营边界两部分。关于组织边界,该标准指出温室气体排放量合并计算时应与财务核算原则保持一致,并提供了两种合并方法:股权比例法和控制权法。股权比例法主要是按照股权比例在相关企业间分配碳排放,而控制权法更加综合地考虑企业在合并中的实际影响力。其中,控制权又可分为财务控制权和运营控制权,根据企业是否具有这些控制权,来确定其是否合并计算。关于运营边界,该标准将直接与间接排放进行分类,设定了三个“范围(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并详细定义了三个范围。穗奥主体图2-1GHGProtocol涵盖的温室气体种类和全价值链的排放范围界定冒腼子。,i刻摊B腌:,本地电网领他机构公布的排放因子,范围三主要
19、采用公布的或第三方的刊威因子来计算。此外,该标准还指出具体外儆源或设施的排放因子应优先使用通用黜傲因子,并提供了引眼因子缺省值的参考资料。(二)温室气体管理标准体系(ISO14064)ISO14064是由国际标准组织(ISC)发布的一项重要国际标准,提出了一套通用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其中,温室气体第一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抖做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ISo14064-1)是该体系的第一部分,已成为企业温室气体核算的通用标准之一。该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和行业,通用性较强,致力于加强温室气体量化的环境一体性和提高温室气体量化、监测和报告的可信性、透明性和一致性。核算方法
20、。ISO14064-1明确了量化的步骤,并提供了三种量化方法:计算(物料平衡法、排放因子法等)、监测、监测和计算相结合。在附录中提供了其他间接温室气体并傲示例以及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值。核算边界。关于组织边界,该标准定了设献瞅的两种合并方法:基于控制权的、基于股权比例的。关于运营边界,该标准规定了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分类: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能源间接排放、其他间接排放),并进一步明确各类排放的量化范围。1图片来源:WRlWBCSD,清华大学绿色金IK发展研究中!.表2-1ISO14064-1温室气体排放分类分类排放类型具体内容SJ胡版第1类直接温室气体升威间尉威第2类能源投入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21、第3类运输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第4类本组织使用的产品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第5类与使用组织产品相关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第6类其他来源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排放因子。关于排放因子,该标准仅提供排放因子选取应遵循的原则,并未明确建议参考的排放因子来源。该标准明确表示排放因子应来自公认的可靠来源,适用于相关的温室气体源或汇、在计算期内具有B擞性、在计算时追求准确的、可再现的结果,和温室气体清单的预定用途相一致。二、国内碳核算标准国内碳排放核算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在参考国际主流标准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结合国内相关领域发展实际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标准体系。其中,对于银行相关行业及企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主要是:公共建筑运营
22、单位(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服务业(DB11/T1785-2020)和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一)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温室气体抖儆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是国家发改委编制的一项针对公共建筑运营的独立核算单位的国家标准,旨在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国家构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该标准的突出特点表现为具有相对较强的针对性,适用各种类型的公共建筑运营单位,其中包括金融机构建筑。核算方法。该标准指出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的完整工作流程,并提供各种排
23、放源具体核算公式和定义解释,核算过程详细明确。核算边界。对于组织边界,该标;髓出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T娓公共建筑的产权所有者(建筑物的业主),或者产权所有者的代理人,如物业公司或代理经营公司,并进一步明确应报告的主体。对于运营边界,该标准将排放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两类,并详细指明公共建筑的能耗形式主要包括煤、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力、市政热水和市政蒸汽等。排放因子。该标准在附录部分提供燃料燃油的相关参数和缺省值以及外购电力、热力排放因子的表2-2国内外企业碳核算标准对比标准名称适用对象核算边界排放因子特点国际标准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企业提供了两种合并方法:股权比例法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行 机构 运营 中和 评价 方法 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147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