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徽州私家园林植物造景探析.docx
《明清时期徽州私家园林植物造景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时期徽州私家园林植物造景探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明清时期徽州私家园林植物造景探析【摘要】本文以明清时期徽州私家园林为例,归纳常用植物种类,分析植物造景方法与类型,总结园林植物造景意趣。首先,概述明清时期徽州私家园林的背景和发展,分析不同时期的私家园林,对园林中植物种类进行对比;其次,对植物造景方法和造景类型展开具体论述;最后,总结出明清时期徽州私家园林朴而不拙的乡野意趣、纳境几席的精致意趣和高洁风雅的文人意趣。【关键词】徽州;私家园林;植物造景古徽州地区产生了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其中包含了建筑、园林、商贾等内容。其中徽州园林起源可追溯到宋,宋朝迁都临安,徽商登上历史舞台,为园林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明清时期伴随着徽商的迅速发展,
2、不管是徽州私家园林的造园数量还是造园质量都达到历史顶峰。植物造景是指利用植物花木等要素营造景观,借助植物的物理、生物、象征特征将园林本身的服务、观赏、境界加以提升。在私家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营造是表达园主人志向与园林特征的重要方式。因此选择徽州私家园林的鼎盛明清时期的植物造景的植物偏好、造景方法、造景类型来探究其表达的不同意境趣味。一、明清时期徽州私家园林发展概述(一)自然背景明清时期徽州地域面积大约一万平方公里左右,具体包括歙县、夥县、祁门、绩溪、休宁、婺源六县。徽州自古就有“八分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可知境内自然资源丰富,耕地与建筑用地紧张。境内群峰耸立、河网密布,整个新安江水系穿过
3、境内,形成了丰富的地形地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适合许多果木、林木、观赏树种的生长。(二)人文背景从自从秦颁布郡县制以来,徽州经历了三次的人口迁移。因为封闭的地理环境吸引了大量躲避中原战乱的士族商贾在此定居繁衍生息,逐渐成为较为完善的宗族社会。到了明清时期,徽商抓住了盐法改革的机遇,加上水运便利的交通优势,逐渐成为经济文化要地,在两淮区域更是控制了整个盐业。在徽商的对外交流贸易过程中,同时也有不同的造园手法和造园审美的传入。徽商在外积累的大量财富,通常会回乡大兴土木,回馈乡梓,为徽州私家园林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徽州是程朱理学的发源地,理学强化儒家伦理,强调耕读
4、传家。不断提升的文化修养与经济实力,形成了明清时期以商人和文人为主的私家园林造园主体。(三)造园概述明清时期徽州私家园林大致分为明中前、明中末、明末清初、清康乾四个阶段。在明朝初期,徽州政治经济在发展恢复,徽商也在此期间孕育发展。这个时期是徽州私家园林的准备期,其植物营造也相对简单,没有人工山石造景,更加注重花木造园与自然山水环境的借用。到明中末是徽商的繁荣期,徽商财富的积累和从商人口的大量爆发,使得这个时期的造园主多为商人,造园目的逐渐开始转向追求享乐。园内植物造景由俭入奢,掇山开始盛行。至明末,朝代更迭,徽州成为抗清战争的始发地,近二十年的战火将繁荣的造园风气扑灭,大量私家园林被毁。徽州自
5、此处于百废待兴,徽商也受到重创。造园主又重新回到以文人志士为主,植物造景也逐渐追求淡泊雅致,开始回归山野田园。清朝康乾时期,政治经济逐渐稳定,徽州私家园林恢复盛况,但不复当年。这时造园开始仿制宫廷形制,造园主文人雅士形象逐渐弱化,造园风格也开始趋向小而巧。二、明清时期徽州私家园林植物分析(一)植物汇总明清时期徽州私家园林达到鼎盛,特别是在明朝几乎出现家宅附园的风尚。坐隐园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位于休宁县万安镇汪村,园主人为戏曲家汪廷讷,遗址无遗存。其是徽州私家园林为数不多的大型园林,占地面积16亩,以田野景、村庄景和庭院景三部分组成。从园记描绘的景色可知园内种植的植物有菊、桃、桂、芭蕉、山茶、柳、
6、竹、梧桐、荷花、兰、松、梅等十余种。与坐隐园不同的是碧园占地面积仅278平方米,是庭院式园林。碧园建于万历年间,原称衡皋轩,位于宏村水圳的源头,是祖籍为宏村的高官退隐回乡所建。1997年,由退休回乡的汪鹤年巨资购入,改名为“碧园”。其由四个相连的院落组成,分别为水景园、草药园、菜园、果园。从院落名称就可知其植物的种类有草药、蔬果、水生植物、果木等。曲水园占地面积位于坐隐园和碧园之间,建于明朝,位于歙县丰南,也是面积较小的园林。根据曲水园记中描述景色的文字,园中植物种类丰富,不仅利用植物取亭名外,而且利用大量植物造景。这与其偏向于乡野的园林性质有关,例如通过“编柳为藩”,也就是将柳条作为篱笆材料
7、编织成为围墙。既起到了屏障的作用,又使得墙面更具生命力。建于清朝初期的水香园,占地三四亩,园主是潜口商人汪沅。水香园位于村郊,坐落于紫霞山麓,门前临阮溪。根据茅兆儒归途过紫霞山中“方塘峰四面,菱茨杂从莺”;汪舟九日秋水弟招饮碧把楼分韵得庄子中“四座满尝霜解紫,三年不见菊花黄。“;鲍倚云的重茸水香园图歌为汪亮瞻中“咄哉梅坪等传舍吾乃泪没腥羊场。”文章描述景色的文字可知,园内种植有桃树、古梅树、翠竹、梧桐、松树、菱英、莲花、菊花等植物。同时,盆景在徽州私家园林的运用也极为常见,盆景中常见栽植的植物有山茶、牡丹、南天竹、三角枫、梅花、榔榆、白榆、银杏、罗汉松、枸橘、杜鹃等。(二)植物种类从明清时期不
8、同类型私家园林中植物汇总中可知,徽州私家园林的植物种类繁多。其植物大多数来自本土树种,常将所处地理环境中植被包括在内,地域特征显著。具有高雅品质象征的花类和乔木使用较为频繁,如菊花、梅花、莲花、桂花、梧桐、竹、松柏等。这些植物在从商、从政的园主中的较为常见,如商人汪沅水香园方塘有古而耀的梅树。各园中直而秀的竹子的使用最多,几乎每个园内都有出现。同时,果蔬和药草类等功能性植物也时常出现。桃、桑、李等常见果树的栽植可以满足生活实用,数年之后可惠及宾客邻里,体现园主归于山野、自给自足的乡野生活写照。三、植物造景方法(一)自然开放的平面构图明清时期徽州私家园林重视天趣、重视借景的理景思想在植物营造中也
9、有体现,植物景观布局运用外部自然式、内部不完全对称的平面构成和园林的造景思想相得益彰。较大的私家园林融于自然山水格局中,整体呈现开阔的风貌。通过群植接山引水将自然山脉转化为造园的基础,且群植曲折自然的林缘线使人工种植与原本的植被互相融合。在庭院内植物景观布局与外部粗犷的不一样,庭院内每一处空间经过精心设计,与外部形成对比。庭院内景观布局中的孤植或者丛植通常不在几何形式的中心点,而在偏左或者偏右,形成一种内外均衡的布局形态。(二)层次丰富的空间构图不同面积的空间植物配置也不一样,一般有独植、丛植、群植、散点植等。但总体来说都呈现出层次丰富的空间构图,私家园林中乔木树种丰富,观赏花灌木的栽植也较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明清 时期 徽州 私家 园林植物 探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146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