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体育与健康》《排球》单元作业设计 (优质案例15页).docx
《八年级下册《体育与健康》《排球》单元作业设计 (优质案例1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体育与健康》《排球》单元作业设计 (优质案例15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体育与健康排球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体育八年级第二学期人教版排球单元组织方式日自然单元口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准备姿势移动:并步滑步、跨步跳、交叉步第七章2正手上手发球第七章3正手上手发球、垫球第七章4正手上手发球、传球、垫球第七章5正面屈体扣球第七章6正面屈体扣球、拦网第七章7“中一二”进攻战术第七章注:掌握基本掌握X选择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章内容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懿飘碑品世鳄i三S育睚逅11;教学礼教师要帮助学生基本掌握并运M排球移由、发球、垫球、扣球等技能,在比赛中运用排球简
2、单战术;全面发展体能,进一步提高速度、力量、弹跳、灵敏等身体素质;通过排球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决果断的决策能力,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二)教材分析1 .排球教材内容价值排球运动中的基本技术是组成战术配合的基础,而发球是比赛的开始,也是唯一不受对方任何干扰的一种个人进攻技术。正面上手发球具有攻击性强、变化大、准确率高,可直接得分或攻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反攻能力的一项基本技术,有效的发球也是进攻的开始;扣球技术动作是在二传配合的基础上完成进攻最有效的手段。攻击性强,熟练的扣球技术能较好的掌握比赛的主动权。有效的进攻战术离不开准确,攻击力强的发球和强有力的扣球技术。八年级学生学习正面上手发球、正面屈体
3、扣球技术,能为技术动作的综合运用以及进一步灵活应用各种技术动作完成小战术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各技术动作要领的理解与掌握,能进一步提高运动技能。利用排球运动具有的全面性、技巧性、对抗性和积极性的特点,能全面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力量、弹跳、协调等身体素质和空中平衡能力,同时提高在运动中的分析、判断和交流能力,在与二传默契配合的学习过程中,能培养团结协作、积极思考、勇于拼搏的团队意识和优良品质,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良好途径。2 .排球教材的设计思路八年级的排球教材选用了正面上手发球、正面屈体扣球两个技术动作,重点以技术教学为主,逐步提高技术动作完成的质量,再分解与完整练习的基础上,基本掌握技术动作
4、。为了能给扣球和战术教学创造条件,进一步复习已学的传球垫球技术,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比赛,加强规则和裁判法的学习,同时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综合运用能力。由于扣球技术动作比较复杂,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在技术教学的同时,对体能的发展有更高的要求,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发展力量,完成动作的速度、协调性以及弹跳能力,为灵活运用基本技术进行战术配合打下基础。排球运动项目的比赛是靠集体来完成的,在教学中重点体现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采用启发、引导、激励、督导、展示、交流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乐于学习、勇于挑战自我、敢于面对困难的良好行为习惯,以突出排球教学的特点。3
5、.排球教材搭配建议八年级教材中的两个基本技术(正面上手发球,正面屈体扣球)有着不同的技术特点和战术意识特点。如:正面向前挥臂击球,需要具备一定的腰腹力量和上肢力量,以及身体的协调用力,以满足挥臂击球时所需要的挥臂速度与击球力量;比赛中对个人战术的运用有较高的要求,在运用发球和扣球技术时,要具备较好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建议在技术教学中应注意合理搭配,自练习内容和加强战术意识培养。由于正面屈体扣球技术比较复杂,同时还要同二传队员有较好的配合,建议在正面上手发球技术动作学习之后进行扣球教学。在战术教学中应加强各种技术动作综合运用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通过教学比赛巩固、提高己学技术动作完
6、成的质量,从而提高排球运动的能。(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和想象力丰富、朝气蓬勃的身心特点,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排球是中学生喜爱,并开展较为普遍的一项球类运动。此阶段学生,主要以进一步发展球性和基本运控技能练习为主。本单元通过多样的活动器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排球游戏、教师示范与学生展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多种学习方式,通过个人练习、合作练习、游戏比赛等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一)单元学习目标1 .通过发球、移动、传接球、扣球、拦网技术及战术的学习,能在游戏和比赛中运用所
7、学的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了解排球运动的锻炼价值,形成对参加排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2 .通过排球活动,发展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休素质,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3 .培养乐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学练中增强团队意识,具有互帮互助、主动交流、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行为表现。(二)课时学习目标课时课时目标第1课时1 .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准备姿势与移动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作用2 .提高在教学比赛中合理运用准备姿势与移动技术的能力3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第2课时1 .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正手上手发球、移动在排球比赛中的作用2 .提高运用发球、移动技术的能力3 .通过游戏和比
8、赛,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第3课时1 .系统的了解正手上手发球、垫球及基本规则。2 .提高准确运用正手上手发球、垫球的能力3 .通过技术学练,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体育道德第4课时1.系统的了解正手上手发球、传、垫球及基本规则。2 .提高准确运用正手上手发球、传、垫球的能力3 .提高参加排球运动的兴趣,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第5课时1 .系统地了解正面屈体扣球的规则及动作技术2 .提高在教学比赛中合理运用正面屈体扣球的能力3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第6课时1 .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正面屈体扣球、拦网在比
9、赛中的作用2 .提高在教学比赛中合理运用发球、正面屈体扣球、拦网的能力3 .培养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竞争意识第7课时1 .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一二”进攻战术2 .提升对各种技战术的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竞争意识3 .增强在排球比赛中的应变能力和判断能(三)单元作业目标1通过正手上手发球、传、垫球、正面躯体扣球、“中一二”战术作业练习,增强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能在游戏和比赛中运用所学的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促进参与排球运动锻炼的行为;2通过作业练习,发展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休素质,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3在练习中,形成自尊、自信,与同伴合作及友好相处的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0、(四)课时作业目标课时作业目标作业类型作业功能第一课时1.掌握准备姿势、移动基本技术动作2 .提高神经灵活性和神经肌肉反应速度以及发展身体素质3 .培养学生运用移动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技能类体能类课后复习第二课时1.提升学生正手上手发球、移动动作2 .提高在实战中运用正手上手发球技术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技能类体能类课后复习第三课时1.提高正手上手发球、垫球及基本规则,提升动作熟练度2 .提高正手上手发球的准确中率3 .磨练心理素质,提高学生投篮时的注意力技能类课后复习第四课时1 .提升正手上手发球、传、垫球、移动熟练程度,掌握正手上手发球技术动作2 .提高学生在教学比赛中人球结合的
11、能力3 .发展学生协调性和发球能力技能类体能类课后复习第五课时1.通过自主学练,初步掌握正面屈体扣球技术动作2 .提高正面屈体扣球的能力,发展力量、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3 .提高学生排球运动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技能类体能类课后复习第六课时I.掌握正面屈体扣球、拦网技术,提高拦网命中率2 .提高在教学比赛中合理运用发球、正面屈体扣球、拦网的能力3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游戏比赛中正确运用技术动作技能类体能类课后复习第七课时1 .提升“中一二”进攻战术配合2 .提高在实战中运用“中一二”进攻战术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增强在排球比赛中的应变能力和判断能技能类体能类课后复习
12、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1 .分析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2 .制订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3 .作业设计基本流程:明确作业目标、设定问题任务、评价标准和方式设计。五、课时作业第1课时1 .作业内容练习1:准备姿势动作方法:“正确的准备姿势按其身体重心高低可分稍蹲、半蹲和低蹲等三种。其中半蹲运用最多。其动作为:两脚开立,距离比肩稍宽(男子比女子更宽),两脚尖适当内扣,脚后跟抬起,膝关节弯曲,大小腿之间的成90度,上体前倾,重心着力点在前脚掌拇指根部,两肩前探超出膝关节,两臂自然弯曲置于胸腹之间,抬头看球,随时准备移动。稍蹲和低蹲与半蹲基本相同,只是两膝与躯于弯曲程度大于或小于半蹲。”练习建议:成两列
13、横队,根据手势、哨音或者其他信号做不同的准备姿势。15次/组,共4组。注意事项:注意身体重心的变化,保持提起脚跟、重心靠前。练习2:并步滑步动作方法:如向左移动,则右脚蹬地,左脚向左跨出一步,右脚迅速迅速跟上做好击球准备。连续并步就是滑步。练习建议:成半蹲姿势为例,根据手势信号左右移动3米,两侧触线。10次/组,共4组。注意事项:启动要迅速,身体重心起伏不易过大。练习3:跨步与跳跨步动作方法:如向前移动,则后退用力蹬地,前脚向来球方向出一大步,膝部弯曲,上体前屈,身体重心移至前支撑腿上。跨步可以前跨和侧跨。跨步过程中有跳跃腾空即为条跨步。练习建议:以3米的正方形的四角为1、2、3、4点左前跨和
14、侧跨加转体。10次/组,共4组。练习4:跑步与综合步动作方法:跑步时两臂要配合摆动,结合以上各种步伐的综合运用。练习建议:运用球场,结合抛球,在3、6、9米点做滑步、跨步、交叉步、跑动接垫球。注意事项:抬腿弯腰移动重心,第一步要快。动作协调迅速,接垫球要稳准。2 .时间要求:30分钟3.评价设计: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形式1 .准备姿势,移动制动;并步滑步、跨步跳步、交叉步、跑步、综合步动作的规范性。2 .动作技能的协调性。优秀:身体姿态协调,动作平稳流畅,速度快。良好:动作正确,动作较连贯,速度较快。及格:动作正确,动作不连贯,速度慢。待进步:动作不够协调,不连贯,速度慢。E)自评口互评E)师
15、评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排球运动基础,准备姿势和移动技术是八年级第七章第二节的主要内容。在排球的垫球、传球起着桥梁与纽带的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垫传球的质量。本节课主要是发展学生对来球方向作出判断并通过熟练的脚步移动技术快速移动去主动垫传球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通过移动素质练习,提高学生的速度、灵敏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第2课时1.作业内容练习1:徒手抛球练习动作方法:分解动作1:两肢自然开立,左脚在前,左手托球于体前。分解动作2:左手用掌平稳而准确地将球抛在体前右肩前上方,高度约50厘米。同时,右臂抬起,屈肘后引,肘略高于肩,上体稍向后仰。五指并拢,指尖朝上,手腕稍
16、后仰保持一定的紧张,眼睛注视球体。击球:右脚蹬地重心前移,以收腹、屈体迅速带动手臂的挥动。挥臂成直线,在右肩前上方,用手掌坚硬部位击中球的后下部。击球后,随着重心前移。练习建议:两人一组,迎面间距3米站立,将动作分解为持球准备为1,举球引臂为2,抛球击球为3的口令指引。20次/组,共2组。注意事项:相互提示动作是否到位,抛球要稳,高度适当,引臂舒展,击球要准。练习2:对发动作方法:迎面站立,持球连贯做抛球、引臂击球、重心跟进前移。将球击落至对方的头部上方。练习建议:两人一组,迎面间距6米站立,做迎面击球。15次/组,共4组。注意事项:相互对比提示,注意抛球位置适当,击球部位和力度以及手型合理练
17、习3:目标攻击动作方法:近距离的对墙发球练习,将抛球挥臂击球用力等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练习建议:在距离5米的墙面上高3米处画半径0.5米的圆。完成正确的正面击球动作的同时,大胆的发力将球击中圆内。10次/组,共6组。注意事项:动作舒展协调,发力稳准狠,计算击中目标的成功率。2 .时间要求:30分钟3 .评价设计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形式1 .正面上手发球动作的规范2 .动作技能的协调性优秀:身体姿态协调,动作平稳流畅,发球准稳狠。良好:动作正确,动作较连贯,发球较稳。及格:动作正确,动作不连贯,能发到指定区域。待进步:动作不够协调,不连贯,不能发到指定区域。团自评口互评团师评4 .作业评价与设计意
18、图本节课围绕正面上手发球技术展开教学,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练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水平自定学习目标,并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促进个体学习。发球作为进攻的开始,也是有效的得分手段。因此,在学练中试图熟悉球性为前提,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第3课1 .作业内容练习1:正面双手徒手模仿垫球练习动作方法:正面双手垫球的基本手型有抱拳式、叠掌式和互靠式,无论采用哪种手型都应注意手腕下压,两臂外翻。正面双手垫球按来球力量大小分为垫轻球、垫中等力量来球和垫重球。(1)垫轻球:1准备姿势。面对来球,成半蹲或稍蹲姿势站立。垫球手型。两手掌根相靠,两手手指重叠,
19、手掌互握,两拇指平行向前,手腕下压,两前臂外翻成一个平面。3垫球动作。当球飞到腹前约一臂距离时两臂夹紧前伸,插入球下,同时配合蹬地、跟腰、提肩、顶肘、压腕、抬臂等全身协调动作迎向来球,身体重心随着击球动作向前上方移动。击球点。保持在腹前高度。5球触手臂部位和击球部位:用前臂的手腕关节以上IOCM左右的两小臂槎骨内测所构成的平面击球的后下部。6击球后动作:在击球瞬间,两臂要保持稳定,身体重心继续协调地向抬臂方向伴送球。击球动作结束后,立即松开双臂做好下一动作的准备。练习建议:两人一组面对面练习,跟随哨音或口令做徒手模仿练习。10次/组,共3组。注意事项:上下肢协调配合,蹬地、跟腰、提肩、顶肘、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育与健康 排球 八年级下册体育与健康排球单元作业设计 优质案例15页 年级 下册 体育 健康 单元 作业 设计 优质 案例 15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139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