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_T 2597-2023 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技术规范.docx
《DL_T 2597-2023 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_T 2597-2023 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技术规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17.220CCSN22D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1./T25972023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lectricenergymeterautomaticverificationsystem2023-05-26发布2023-11-26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目次前言11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系统组成25功能单元要求26软件要求47其他技术要求58试验方法79标识、标签和随行文件12附录A(资料性)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规模化应用示例15附录B(资料性)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各功能单元节拍配置方法16附录C(资料性)时
2、钟测试仪的网络化应用实例17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电力行业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1./TC22)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
3、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国电南瑞用电公司、杭州德创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杭州德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涵普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威胜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金娟、徐永进、严华江、杜蜀薇、彭楚宁、沈曙明、周永佳、李晨、施文嘉、郑安刚、孟静、姜洪浪、蔡奇新、何毓函、张荔鹃、夏蕾、黎小军、欧习洋、鲁观娜、陈瀚、胡珊珊、党三磊、王佳颖、谢烽、魏磊、董强、李云水、王祥、龙飞、陈红芳。本文件为首次发布。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o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
4、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的功能单元要求,软件要求,其他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识、标签和随行文件。本文件适用于静止式交流电能表的自动化检定系统设计、制造、订货和验收。运行中的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升级改造时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728.1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一般要求GB4793.1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5465.2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第2部分:图形符
5、号GB/T11150电能表检验装置GB/T16273.1设备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170452020电击防护装置和设备的通用部分GB/T17215.352交流电测量设备特殊要求第52部分:符号GB/T17215.701标准电能表GB/T18153-2000机械安全可接触表面温度确定热表面温度限值的工效学数据GB/T32192耐电压测试仪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JJF1984电子测量仪器内石英晶体振荡器校验规范JJG596电子式交流电能表检定规程JJG597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JJG795耐电压测试仪检定规程JJG1085标准电能表检定
6、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电能表自动化检定J蹂electricenergymeterautnaticverificatisystem集成电能表检定、自动化控制与信息管理等技术,实现静止式交流电能表全过程连续自动检定的系统(简称系统)。3.2节拍cycletime作业流程中的某一工序连续完成两次相同动作的间隔时间。4系统组成系统基本组成包括上料、输送、接拆线、外观检查、交流电压试验、准确度试验、后处理和下料等功能单元,系统组成示意如图1所示,其中虚线框内的单元不在本文件范围内。在系统软件的管理和控制下,根据电能表的类型,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要求完成所有检定项目的检定,实现
7、各环节的全自动作业,检定全过程信息实时交互并保存。系统可多组协同工作,形成规模化拓展,系统规模化应用示意图见附录A。各功能单元数量宜根据节拍测算进行合理配置,并留有一定冗余,实现各环节作业效率均衡。节拍配置方法见附录B。注系统的设H形式由用户与供应商协商确定,可根据用户需求增加其他试验单元。暂存平合三单元哲存平台图1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组成示意图5功能单元要求5.1 上料单元5.1.1 上料单元可采用机械手或其他自动移载方式,将电能表从暂存平台中取出,放入系统的输送单元中,并对电能表的身份信息进行识别。注电能表的身份信息有条形码、RHD等形式。5. 1.2上料单元应满足下列功能和指标要求:a)
8、具有移载、定位电能表的功能,并采取防止上料过程中电能表跌落的保护措施。b)上料成功率不应低于99.9%。5.2 输送单元5. 2.1输送单元应能将电能表输送到各功能单元后完成定位,并具有防止输送过程中电能表跌落的保护措施;输送过程各环节应能跟踪电能表身份信息。6. 2.2当采用输送线时,应合理配置载荷与输送静摩擦系数。7. 2.3当采用工装板作为电能表的输送载体,并参与交流电压试验时,应至少包含导电、绝缘双层结构。导电层应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与交流电压试验单元的接地端相连时,接触电阻应小于12;绝缘层应能耐受1.5倍及以上的电能表交流试验电压。5.3 接拆线单元5. 3.1接拆线单元应能自动完
9、成与电能表的电压端子、电流端子和辅助端子(如有)可靠压接和分离。需要自动接拆线功能的单元通常有外观检查、交流电压试验和准确度试验等单元。6. 3.2对同一种型式的电能表,在外形尺寸公差不大于0.5mm时,接拆线单元与电能表应能正常可靠连接;拆线后,接拆线单元与电能表电压端子、电流端子和辅助端子(如有)应有效分离并恢复到原位。7. 3.3接拆线单元应满足下列要求:a)压接时每只电能表的电流、电压端子承受的轴向动作压力不应大于60N。b)压接时每只电能表的辅助端子承受的轴向动作压力不应大于ION。c)每个表位接线成功率不应小于99.5%o5. 3.4与准确度试验单元集成的接拆线单元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0、:a)在参比温度时,对电能表施加额定电压和电能表检定装置的最大测量电流,功率因数1.0,通电10min,电流接线柱温升不应大于45K。b)在每一表位的电流接线柱上设置温度保护装置,当检测到电流接线柱温升超过设置的触发阈值时,系统应采取切断该表位电流等保护措施。温度保护装置测温元件的温度测量最大允许误差不应超过1,测温范围20C805.4 外观检查单元5.4.1 4.1外观检查单元由光学设备及配套设备组成,对电能表外壳、铭牌标志、指示灯、液晶屏、封印等进行完好性识别。外观识别过程中,要求拍摄图像清晰。5.4.2 当电能表输送至外观检查单元,在完成接线并通电后,应触发电能表的液晶屏全屏显示,自动完
11、成电能表外壳、铭牌标志、液晶显示、指示灯和封印的拍摄。5.4.3 外观检查单元应对拍摄的图像自动识别,判定准确率不应小于99.9%,判定结果自动保存,判定内容如下:a)外壳是否完好。b)铭牌标志是否清晰正确。c)液晶屏是否完好、液晶屏显示是否完整。d)指示灯是否正常。e)封印是否完整。5.5 交流电压试验单元5 .5.1交流电压试验单元由耐电压测试仪和相关配套设备组成,采用程控式设计,能编制和/或自动获取试验程序,能设置试验电压值、电压持续时间及报警电流值,具有远程控制功能和明显的高压试验状态指示灯。6 .5.2交流电压试验单元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a)按照JJG596中的试验方法自动完成交流电
12、压试验,并保存试验数据。b)具有隔离装置,与外界有效隔离。隔离装置应与交流电压试验单元电源闭锁。当打开隔离装置时,自动切断交流电压试验单元电源。c)试验过程中,当某一表位达到报警电流值时,能自动切断该表位的试验电压,其他表位应继续进行试验;当检测到泄漏电流为。时,在软件中对该表位电能表进行标记,并发出警告或提示信息。5. 5.3耐电压测试仪应满足GBT32192和JJG795的要求。5.6 准确度试验单元5.6.1 准确度试验单元由电能表检定装置及配套设备组成。5.6.2 准确度试验单元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a)具备完成相应的电能表检定规程中要求的试验项目(外观检查和交流电压试验除外)的功能。b
13、)具有自动测试并记录电能表输出的电能脉冲和日计时脉冲功能。c)对于具有通信功能的电能表,电能表检定装置可具有相匹配的通信功能。d)具有表位(相)电流回路开路检测功能,响应速度应优于检定装置的电流开路保护,当检测到表位(相)电流回路开路时,应自动短接该表位,同时应在软件中进行标记。e)配置时钟测试仪,时钟测试仪的频率准确度优于5X10;时钟测试仪的网络化应用实例见附救。5.6.3 准确度试验单元中的电能表检定装置应符合GB/T11150和JJG597的要求,其中电能表检定装置配置的标准电能表应符合GB/T17215.701的要求。5.7 后处理单元5.7.1 后处理单元在完成电能表的所有检定项目
14、后,根据检定结果自动完成电能表状态标识,并对其完好性进行验证。状态标识通常有加上封印、加注检定合格标记等形式。5. 7.2后处理单元应满足下列指标要求:a)标识成功率不应低于99.9%.b)标识准确率应为100%。5.8下料单元5.8.1 下料单元可采用机械手或其他自动移载方式,将电能表从输送单元中取出并放入暂存平台上。5.8.2 下料单元应满足下列功能和指标要求:a)具有移载、定位电能表的功能,并采取防止下料过程中电能表跌落的保护措施;b)具有自动识别电能表身份信息的功能,并可根据试验合格/不合格状态完成自动分拣;c)下料成功率不低于99.9%。d)分拣正确率为100机6软件要求6.1 通用
15、要求6.1.1 软件文档至少包含程序名称、软件版本与发布、软件供应商、错误消息、诊断信息以及故障提示列表等。6.1.2 能通过程序名、版本号、校验码或数字签名清楚地识别软件,并在操作页面有明显软件版本标识。6.1.3 系统运行的所有关键信息、错误信息自动记录在软件日志中。6.1.4 具有权限管理功能,根据用户角色来分配每个程序模块的使用权限。6.2 管里功能6.2.1 制定电能表的检定任务,并管理任务的分配与执行。6.2.2 根据电能表类型和用户需求创建检定方案,检定方案应易于识别和理解,并与检定任务关联。6.2.3 检定方案发生任何改变时应被正确记录,记录文档应包含诸如操作者姓名、日期和时间
16、、更改的原因等信息。6.2.4 显示各功能单元的试验参数、运行状态、测量数据和试验结果等信息。6.2.5 生成原始数据和检定证书。6.3 控制功能6.3.1 3.1自动控制系统各功能单元,控制方式应包含本地控制和/或远程控制,本地控制与远程控制实现互锁。6.3.2 能对系统各功能单元进行监视,当检测到系统异常或故障时,应发出警告或提示信息。6.3.3 具备断电恢复功能,当发生掉电或系统异常等突发事件时,根据备份的数据快速恢复正常运行。6.4 检定功能6.4.1 自动获取检定方案,对电能表按照检定方案自动完成检定规程要求的检定项目,并保存检定数据。6.4.2 按照检定规程参比条件的要求,自动检查
17、检定过程的电压、电流等输出参数,当检查不通过时发出警告或提示信息,6.4.3 当测量结果不完整时,在检定结果中有明确标识。6.4.4 检定结果能自动生成且不可修改。6.5 安全要求6.5.1 具有安全保护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使用。6.5.2具有数据保护功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修改,并保存修改前和修改后的数据记录。6.5.3具有数据存储和备份功能,系统运行关键数据应实时存储。7其他技术要求7.1 环境条件系统工作和运输环境条件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值工作环境条件温度范围:+15,C30C,相对湿度:10舟75%运输环境条件温度范围:-25C+60C,相对湿度:0%75%系统的极
18、限环境条件可由用户和供应商协商确定。7.2 表面温度限值在工作温度范围的上限时,易触碰到的表面温度不应超过表2中的值,其中表面温度限值遵循GB/T181532000中图2、图4和图5的规定。2表面温度限值部件限值CO1)可能碰触(约IS)到的外围部件的外表面a)金属,无涂覆或阳极氧化b)金属,有涂覆(涂料,非金属化)6575表2(续)部件限值COC)玻璃和陶瓷80d)塑料852)用户操作的器件a)金属55b)玻璃及陶瓷65C)塑料707.3机械要求7.3.1外观外观应满足下列要求:a)金属外壳应有良好的表面处理,不得有镀层脱落、锈蚀、霉斑等现象,也不应有划伤、玷污等痕迹,不应有明显变形损坏或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L_T 2597-2023 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技术规范 2597 2023 电能表 自动化 检定 系统 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135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