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说明-《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协同修复技术指南》.docx
《编制说明-《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协同修复技术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制说明-《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协同修复技术指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协同修复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第一章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协同修复技术指南(以下简称协同修复技术指南)标准拟定任务主要来源有:一是为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对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总体要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规定:“要严控工矿污染,对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拆除生产设施设备、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要事先制定残留污染物清理和安全处置方案。”“确定治理与修复重点。各地要结合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和发展布局调整,以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
2、重点,开展治理与修复J协同修复技术指南是规范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协同修复工程实施与运行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修复工程规范化实施的重要支撑。二是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协同修复治理的迫切需求,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复杂、污染程度差异大,多金属同步固化/钝化难、稳定特效性差,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工程案例少、功能材料难以有效与地下水重金属精准结合去除,冶炼场地生态修复后易退化等问题,现有技术无法满足中南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协同修复。三是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南有色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协同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编号2019YFC18036
3、00)技术研发成果,针对目前仍存在的有色冶炼场地土壤污染重大共性治理关键技术瓶颈及技术装备集成工程应用示范程度不高等突出问题,形成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渗、阻断、截获协同修复技术体系及可复制推广的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修复技术方案。综上,为进一步支撑协同修复技术指南编制实施,在现有技术成果及实践经验基础上,中南大学、等组织编制本标准。2 .标准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南大学本标准起草人:3 .工作过程2020年7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中南有色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协同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2019YFCl803600)”项目启动会
4、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长沙召开。会议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湖南省/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和生态环境厅、中南大学等单位领导出席会议。由中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15名专家组成的咨询组参加了会议,会议提出项目工作目标:明确项目定位,注意课题研究内容衔接,通过项目实施,期望在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协同修复工程技术创新方面实现超越发展,推动工业遗弃场地的资源增
5、殖和土地贮备,为全国提供样板。2020年9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南有色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协同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研讨会在河南大学中试基地(济源)召开。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南大学薛生国教授,项目参与单位中南大学、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河南大学、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省和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课题负责人、课题骨干共40余名专家参加会议。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我校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李小红教授作为第二课题牵头人主持“土壤多金属同步固化/
6、钝化长效修复”的研发工作。2023年2月,中南大学成立标准编制工作团队。编制团队广泛调研了相关标准编制情况,收集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治理与防控相关基础资料,结合重点研发项目研发成果,并制定工作计划。2023年3月,标准编制团队研究确定了协同修复技术指南的编制思路、主要要点,起草了标准的总体框架和主要思路,明确了任务分工,咨询有关专家意见。2022年4月,编制团队起草形成协同修复技术指南(草案)初稿。多次咨询中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西南大学等相关单位专家意见,并根据意见修改完善。第二章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主要内容的论据1.基本原则规范性原则:采用程序化和
7、系统化的方式规范有色冶炼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过程和行为,恢复场地使用功能。可行性原则:针对场地特征条件和健康风险综合考虑污染场地修复目标、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修复时间、修复成本、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等因素,合理选择修复技术,科学制定修复方案,使修复工程切实可行。安全性原则: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实施应注意施工安全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对施工人员和周边人群健康产生危害。2 .标准编制的目的任务本标准规定了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协同修复技术实施的技术要求。目的是采用协同化的场地修复技术,转移、吸收、转化或去除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或阻断重金属污染物对受体的暴露途径,使场
8、地对暴露人群的健康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从而恢复场地使用功能,保证场地二次开发利用的安全性。通过开展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协同修复,对有色金属资源利用造成的冶炼场地环境污染损害和区域污染风险进行综合管控与治理,消除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安全隐患、改善水土环境,使得因冶炼活动而破坏的区域生态系统得到改善,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 .确定主要内容的论据我国有色金属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有色金属工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有色金属产业结构升级,“退城进园”和“退二进三”政策的推行,资源型城市及周边地区出现大面积的工业遗留场地,存在极大的环境风险
9、。主要表现为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严重、严重威胁周边区域生态环境安全,迫切需要推进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修复与理,以保障资源永续利用。本规范针对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与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污染范围难以精准界定、污染传输规律不明、扩散趋势无法有效预测、修复技术适用性差且多修复技术耦合难等系列问题。在高精度、大样本、多源化、周期性动态监测实验基础上,融合地理信息系统、地统计学、复杂地质体三维表征、地下水水文分析、数值模拟、机器学习等学科交叉的先进分析技术,建立了系统化的研究思路,主要包括掌握污染特征、阐明污染成因、污染三维刻画、厘清污染传输、实现趋势预测、进而形成针对性、智
10、能化的污染阻控措施。基本实现了有色冶炼场地污染特征的准确把握、污染格局形成原因的定量解释、污染三维刻画的深度应用、土-水污染传输规律的现场验证、污染扩散趋势的精准预测、修复策略的智能化确定与场景应用。为实现有色冶炼场地及影响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控和修复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行化的解决方案。4 .标准编制的技术路线标准编制采取的主要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图1标准编制技术路线图第三章综述报告及预期效果重金属污染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随着有色金属产业升级,“退城进园”和“退二进三”政策的推行,资源型城市及周边地区出现大面积的工业遗弃场地,存在极大的环境风险。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重污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协同修复技术指南 编制 说明 有色金属 冶炼 场地 土壤 地下水 重金属 污染 协同 修复 技术 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124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