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三酯测定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4年修订版).docx
《甘油三酯测定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4年修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油三酯测定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4年修订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45甘油三酯测定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4年修订版)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甘油三酯(TrigIyCeride,TG)测定试剂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本指导原则是对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本指导原则是供注册申请人和技术审评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但不包括审评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
2、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一、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以分光光度法为基本原理,利用酶法对人血清、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含量进行体外定量测定的试剂。本文不适用于干化学类检测试剂。不适用于单独注册的校准品和质控品。二、注册审查要点注册申报资料的撰写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及说明的相关要求。(一)监管信息1 .产品名称产品名称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被测物质的名称,如甘油三酯;第二部分:用途,如测定试剂;第三部分:方法或者原理,如GPo-PAP法等。2
3、.分类依据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甘油三酯测定试剂产品类别为:11-5用于酯类检测的试剂,管理类别为第二类,分类编码为6840o3 .注册单元划分按照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指导原则对注册单元划分。如包含不同的包装规格,不同规格间仅试剂组分装量或检测数有差异,原则上划分为同一注册单元;如包含不同的包装规格,不同规格间除试剂装量或检测数的差异外,适用于不同的仪器机型,原则上划分为同一注册单元。校准品、质控品可以与检测试剂合并申请注册,也可以单独申请注册。4 .其他信息还包括产品列表、关联文件、申报前与监管机构的联系情况和沟通记录以及符合性声明等文件。(二)综述资料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概述、产品描
4、述、预期用途、申报产品上市历史、其他需说明的内容等。其中,需注意以下内容:1 .产品描述应明确产品所采用的技术原理,产品组成,原材料的来源及制备方法,主要生产工艺,检验方法,校准品(如有)的制备方法及溯源、定值情况,质控品(如有)的制备方法及赋值情况等。应提供产品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和评价,包括分析性能评估、参考区间、稳定性以及临床评价等。提供不同包装规格之间的差异描述。提供产品中使用的生物材料或衍生物(如适用)的描述。人源性材料须对有关传染病(HIV、HBV、HCV等)病原体测定予以说明;其他动物源及微生物来源的材料,应当说明其在产品运输、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和环境是安全的,并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
5、。与同类和/或前代产品的比较,应着重从方法学、溯源情况、主要性能指标、预期用途、使用方法、临床应用情况等方面写明拟申报产品与已上市同类产品和/或前代产品之间的差异。2 .预期用途产品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含量。甘油三酯是3分子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酯类。大部分组织均可以利用甘油三酯分解产物供给能量,同时肝脏、脂肪等组织还可以进行甘油三酯的合成,在脂肪组织中贮存。人血清中甘油三酯水平呈明显正偏态分布。病理性升高:原发性见于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等。继发性见于糖尿病、糖尿累积病、甲状腺功能衰退、肾病综合征、妊娠、口服避孕药、
6、酗酒等。病理性降低:原发性见于无-脂蛋白血症和低-脂蛋白血症。继发性见于继发性脂质代谢异常,如消化道疾病(肝疾患、吸收不良综合征)、内分泌疾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肾上腺皮质不全)及肝素等药物的应用。目前临床常用测定方法有GPO-PAP法等。明确产品预期使用者和预期使用环境。(三)非临床资料1 .产品风险管理资料申请人应针对产品设计开发、原材料的采购控制、生产、预期用途、可能的使用错误、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已知和可预见危害的风险等方面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相应的风险控制,综合评价产品风险可接受程度,形成风险管理资料。风险分析应考虑但不局限于以下方面的内容:预期用途错误包括:设计开始时未明确
7、预期分析物(检测结果是否包含游离甘油)、未作适用机型验证、未针对特定的样本类型验证。性能特征失效包括:精密度失效、准确度失效、非特异性、稳定性失效、测量范围失效、定量失效、量值溯源失效、校准失效。不正确的结果包括:配方错误、采购的原料未能达到设计要求的性能、原材料储存条件不正确、使用了过期的原材料、反应体系不正确、试剂与包装材料不相容。可能的使用错误包括:生产者未按照生产流程操作,检验者未按照原料、半成品、成品检验标准操作,装配过程组分、标签、说明书等漏装或误装,成品储存或运输不当,客户未参照产品说明书设置参数或使用。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包括:有毒化学试剂的化学污染、样本的潜在生物污染、不可回收
8、包装或塑料的环境污染等。2 .体外诊断试剂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则清单说明产品符合体外诊断试剂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则清单各项适用要求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证明其符合性的文件。对于其中不适用的各项要求,应当说明理由。对于包含在产品注册申报资料中的文件,应当说明其在申报资料中的具体位置;对于未包含在产品注册申报资料中的文件,应当注明该证据文件名称及其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编号以备查。3 .产品技术要求及检验报告3.1 产品技术要求产品技术要求应根据注册申请人产品研制等结果,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文献等,按照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有关要求,编写产品技术要求,内容主要包含产品性能指标和检验方法。产
9、品技术要求可参照YY/T1199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酶法)的要求。3.2 检验报告在保证产品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稳定可靠的基础上,采用在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要求的条件下生产的产品进行检验。目前尚无注册检验用体外诊断试剂国家标准品,如果申报试剂今后有适用的国家标准品发布,应当使用国家标准品对产品进行检验。可提交以下任一形式的检验报告:3.2.1 申请人出具的自检报告。3.2.2 委托有资质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如产品提交自检报告,还需按照医疗器械注册自检管理规定的要求提交相应资料。4 .分析性能研究申请人应当在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经过选择和确认、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控制并且保证产品质
10、量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的分析性能研究。分析性能研究主要包括样本稳定性、适用的样本类型、空白吸光度、分析灵敏度、正确度、精密度、线性区间、校准品的量值溯源和质控品的赋值等资料,应当采用多批产品进行性能研究。用于分析性能研究的样本,应尽量与预期适用的真实临床样本一致。并按照说明书描述的方式进行样本采集、处理、运输和保存。如申报产品适用不同的机型,需要提交在不同机型上进行研究的资料。如申报产品包含不同的包装规格,需要对各包装规格进行分析或验证。申请人应当提交试剂全性能研究资料,对于每项分析性能的评价都应包括具体的研究项目、试验设计、研究方法、可接受标准、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如有)、研究结论等资料。
11、性能研究时应将试剂、仪器和所选用的校准品、质控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评估整个系统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有关分析性能验证的背景信息也应在申报资料中有所体现,包括试验时间、地点、检验人员、适用仪器、试剂规格和批号、所选用的校准品和质控品等。对于本试剂,建议着重对以下性能进行研究:4.1 样本稳定性应充分考虑实际使用过程中样本采集、处理、运输及保存等各个阶段的条件,对不同类型样本的稳定性分别进行评价并提交研究资料。对于冷冻保存的样本还应对冻融次数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建议的保存条件、添加剂(如抗凝剂)和运输条件(如涉及)等。样本稳定性内容的研究结果应在说明书【样本要求】中进行详细描述。4.2 适用的样本
12、类型申请人应对适用的样本类型及添加剂进行适用性确认。如试剂适用于多种血液样本类型(如血清和血浆),并采用同一参考区间,则应进行样本一致性的同源对比研究。研究样本应包含医学决定水平附近样本以及低值样本。样本数量选择应体现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说明样本的来源及制备方法。4.3 校准品的量值溯源和质控品的赋值(如适用)应提供试剂配套校准品量值溯源相关资料,质控品赋值及其质控范围确定的相关资料(应当提交在所有适用机型上进行赋值和验证的资料)。同时,应对校准品/质控品的均匀性进行评价。如校准品/质控品的基质不同于临床常用样本,应对其基质效应进行评估。4.4 正确度和精密度441正确度对测量正确度的评价包括参
13、考物质检测、回收试验、方法学比对等方法,申请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方法进行研究。目前该产品无相应国家标准品发布,如有,则优先采用国家标准品进行正确度研究。4.4.1.1 参考物质检测参考物质包括具有互换性的有证参考物质、标准物质、参考测量程序赋值的临床样本等。建议采用至少2个浓度水平的参考物质进行多次重复检测,其测量结果的偏倚应符合申请人给定的范围。如参考物质只有一个浓度水平,且无合理稀释方法,亦可在说明原因的基础上,仅采用一个浓度水平的参考物质进行正确度评价。4.4.1.2 回收试验在人源样品中加入一定体积标准溶液或具有溯源性的标准血清、分析物纯品(加入标准液体积与人源性样品体积比应不大于
14、1:20或其体积比不会产生基质的变化,加入标准液后样品总浓度必须在试剂测量区间内),检测至少3个浓度水平的回收样品,每个浓度重复测定多次,计算回收率。4.4.1.3 方法学比对采用参考测量程序或国内普遍认为质量较好的已上市同类试剂作为参比方法,与拟申报试剂同时测定一批临床样本,临床样本的选择应尽可能覆盖拟申报试剂的测量区间并均匀分布。比较两种方法之间的偏倚,如果偏倚在申请人给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说明两测定系统对样本的测定结果基本相符。拟申报试剂与比对试剂相比,对同一份临床样本的医学解释不会产生差异结果。在实施方法学比对前,应分别对拟申报试剂和比对试剂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学比对时应注意适用机型、质
15、量控制、样本类型、浓度分布范围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分析。如条件允许,建议与具有相同溯源性的分析系统作比对。样本尽可能使用新鲜样本。442精密度精密度由随机测量误差决定,通常用标准差、方差或变异系数表示。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再现性。影响精密度的条件包括:操作者、测量仪器、试剂批次(lot)、校准(校准品批次,校准周期)、时间、地点、环境条件(实验室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管理等)等。采用测量区间内至少3个浓度的样本(包含参考区间上限和医学决定水平附近浓度)进行精密度评估。1.5 空白限、检出限、定量限451空白限、检出限与定量限的建立空白限一般由多个空白样本(无分析物)的检测结果,经
16、计算获得;检出限一般由多个低浓度(含有分析物)样本的检测结果结合空白限(或单独计算)获得。定量限应满足预设准确度指标,即考虑偏倚和精密度的要求。空白限、检出限、定量限的评估需选择多个样本(空白样本、低浓度水平样本、已知浓度的低水平样本),在多天内进行研究。452空白限、检出限与定量限的验证空白限、检出限与定量限的验证,每个项目需选择一定份数的空白样本、低浓度水平样本、已知浓度的低水平样本。检测结果需满足451中设定条件要求,1.6 分析灵敏度试剂盒测试给定浓度的被测物时,吸光度差值(AA)应符合申请人给定范围。1.7 分析特异性应评估干扰物质并提交研究资料。在甘油三酯检测过程中实际检测的是一组
17、化合物,包括甘油三酯、少量的甘油二酯、甘油一酯和游离甘油,血清中90%95%是甘油三酯。干扰物质研究应当考虑常见的内源性干扰、外源性干扰和已有报道的干扰物质等对产品测定结果的影响。如胆红素、抗坏血酸等还原性物质;血红蛋白等有色物质等干扰因素的研究,内源性干扰物质浓度的分布应覆盖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最差情形),并对干扰的程度进行量化。将研究结果在说明书中进行描述。1.8 线性区间、测量区间和可报告区间1.8.1 线性区间线性区间的研究,需采用高值和低值样本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样本。当建立试剂的线性区间时,需配制出较预期线性区间更宽的至少9个不同浓度的样本,每个样本进行多次重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油 测定 试剂 注册 审查 指导 原则 2024 修订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110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