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附中王希明_统编教材第二单元设计.docx
《复旦附中王希明_统编教材第二单元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附中王希明_统编教材第二单元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复旦附中王希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设计及实践原创:王希明语文学习4天前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设计及实践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王希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试行是对所有一线教师的挑战。怎样改变单篇教学的传统模式,尝试按新教材的编写体例实行单元教学,既做到落实教材任务清单上的各项,又不至于因课时不足而造成课文内容学习上的夹生,这实在是个难题。传统的单篇教法,其优势在于精读细读,缺点在于系统性不够。单元教学注重整体性,但可能造成学生对单篇课文内容把握不深。目前所见的单元教学,多为单篇课文教学的扩展,即以单篇或两三篇结合的形式,落实教材的某一项单元任务。那么,能否打破各篇的界限,把整个
2、单元的课文看作一个单位整合设计呢?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按此思路进行了设计并实践,下面以第二单元为例说明。Ol单元学习流程及设计意图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学习任务:(I)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2)了解消息、人物通讯及新闻评论的特点;(3)作文:写一个熟悉的劳动者。为了能把各篇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放入单元任务单中,笔者设计了如下单元学习流程:布置预习一一从预习中发现问题一一将问题拆分放入任务清单一一课堂落实单元任务一一单元贯通总结一一写作。布置预习,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每一篇课文的内容,包括知识、思想、艺术等内容,还包括学生对课文的疑问。学生普遍有疑问的地方,就是课上要重点解决的内容。而这些应该
3、重点解决的问题,又必须在整个单元的任务群中为它们找到合适位置。这样在落实单元任务时,就能做到有点有面,既密切结合了课文的具体内容,又总体上把握住了整个单元的核心。对于第二单元的课文,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几类:(1)对某篇课文具体细节的疑问;(2)对人物精神的疑问;(3)对文体特征的疑问;(4)对劳动及其价值的疑问。对照任务单,可以发现,前三类的问题可以放在一起,穿插在对文体特征的落实中,而最后一类问题,可以专门讨论。单元贯通总结,包括对上海市教委编写的练习册的落实,还包括单元贯通的写作。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组近年来大力推行旨在“打通文章之间、单元之间的壁垒”的单元贯通教学,正好放入这一步
4、中。笔者的做法是让学生以单元学习任务一的各个话题为关键词,关联各篇课文,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文章。这样既能再次熟悉课文内容,又能总结本单元的课堂教学,还能深化对单元主题的认识,一举多得。写作的部分严格按照单元学习任务的要求。这部分是体现教学产出的一步,必须重视。02课堂教学实践主任务一:消息、通讯及新闻评论先进行知识性的介绍:消息是狭义的新闻,以直接而简练的方式报道新闻事实,特点是内容新、篇幅短。通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体形象地报道事件或人物。与消息相较,同样要求真实性,但是前者是冷静客观的,后者有明显立场和情感倾向。新闻评论是议论性的,针对现实问题,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次任务一:讨论本单元
5、各篇通讯用什么典型事件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什么精神这里解决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通讯属于新闻,那为什么要写张秉贵1949年前被兵痞羞辱的事,不是应该写刚发生的事吗?为什么要写对杂交水稻养不养人的争论?为什么要写钟扬自作主张开结婚证明?张秉贵“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可取吗?张秉贵热情推销顾客不烦吗?张秉贵为何不自己买了糖送小女孩一块,非得拿掉一块?张秉贵女儿病了,他还这样满面笑容不奇怪吗?为什么说钟扬是“探界者”?前面一直写他“过劳”,为何死因是具有偶然性的车祸?张秉贵那篇为什么拿一首送公粮的诗结尾?张秉贵是不是离我们太远了,现在还需要提倡这种精神吗?以上问题分三层讨论,达成了如下共识:通讯可以写
6、过去的事,可以写细节。有助于丰满人物形象。呈现了张秉贵的敬业和奉献精神,钟扬的勇于探索和献身精神。是人物精神造成的社会影响及当代意义,送公粮的诗体现了张秉贵精神的感召力,张秉贵的时代虽然离我们远,但是他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借助对这些问题的讨论,真正落实了对文本的细读。次任务二:通讯小标题的作用很多学生提出问题,感觉前一篇的小标题与内容不太匹配。师生一起讨论了喜看稻菽千重浪一一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探界者”钟扬两篇的小标题。最后认为标题应该概括文章内容,呈现人物品质,后一篇的小标题形式整齐,用词生动,概括性强,比前一篇更好,而且标题“探界者”这个词也用得好。次任务三:新闻评论的观点及
7、行文逻辑教师带领学生在课上讨论了以下问题: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文章的层次性如何?思路是怎么展开的?文章针对什么而发?舆论引导作用是什么?通过对文章的梳理,学生认识到这篇文章重点在写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内涵写了两层。在讨论针对性和舆论引导的作用时,有学生提到了佛系、丧文化的文化现象。主任务二:劳动的价值这是教学最难的一部分,劳动的概念是什么本身就有争议。但是如果学生学了这一单元,最后连什么是劳动、劳动的价值是什么都没弄清楚,那肯定是失败的。笔者一直认为每个单元的教学中,都应该有对主题的专门讨论这一环节。这里笔者落实了三个重要的问题,全部来自学生的提问。为何古人劳作那么辛苦,茶甘文氏外孙入村收
8、麦还透着愉悦?怎样理解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中提倡的“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本单元中写的劳动者是不是到了“病态”的程度?。围绕这三个问题,笔者带领学生讨论了劳动的概念、劳动的价值、马克思异化劳动的思想。次任务一:什么是劳动提出问题:袁隆平、张秉贵、钟扬、采茶甘的人、收麦的人都是劳动者。那么学习是不是劳动?体育锻炼是不是劳动?玩电子游戏是不是劳动?抢银行是不是劳动?为什么?看这几个定义有没有缺陷。PPT显示以下材料:劳动是任何心智或身体上的努力,部分地或全部地以获得某种好处为目的,而不是以直接从这种努力中获得愉快为目的。(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4版第84页)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旦 附中 王希明 统编 教材 第二 单元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109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