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3456712345671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电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点亮小灯泡简朴电路电路出故障了导体与绝缘体做个小开关不一样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新的生命油菜花开了多种各样的花花、果实和种子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种子的萌发动物的卵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食物一天0食物2食物中B营养3营养要均衡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面包发霉了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多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B岩石3岩石B构成4观测、描述矿物(一)5观测、描述矿物(二)6面对几种不著名矿物7岩石、矿物和我们第一单元电一、单元教学意义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
2、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展现五彩缤纷B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认为常了。电0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停探究。孩子们也对电感爱好。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协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增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0发展。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B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常常会发生。在这一课中,他们将懂得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假如电荷能持续地向一种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
3、朴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用一根电线和一种电池使小灯泡发光。这一活动看似简朴,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试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日勺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B连接措施使小灯泡亮起来。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愈加稳定,并便于操作。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一样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0影响。在电路中,假如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均有也许导致灯泡不亮。“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
4、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同步,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有关电的某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似的材料可以连接不一样的电路”等。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步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意在使学生把已形成日勺电路概念深入发展为一种“可以控制日勺电路”,同步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单元欧J最终一课是“不一样样的电路连接二日的是整顿学生的发现和认识,比较串联和并联两种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措施。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种严密
5、的构造,前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学生从认识电的本质一电荷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B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B认识。在本单元中,学生使用的是电池这样一种安全的电源,而在平常生活中,多数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懂得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不能直接用家里和学校里插座中B电做试验。要把安全用电日勺教育贯穿单元教学时一直。二、单元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2、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互相吸引,异种电荷互相排斥。3、电荷持续时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4、要
6、使电流通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种完整的电路。5、使用相似的材料,可以构成不一样日勺电路;用不一样的连接方式连接的电路具有不一样的特点。6、有的物质轻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导体;有的物质不轻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绝缘体。7、开关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的用电器。8、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过程与措施:1、组装简朴的电路。2、在有关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测、描述和记录试验的成果。3、用简朴的电路图表达电路的连接方式。4、制作简朴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5、用电路检测器检查电路中的故障。6、用电路检测器检查导体和绝缘体。7、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状况。情感态度
7、价值观:1、懂得安全用电0重要性。2、激发探究电的爱好。3、发展探究和处理问题的自信心。三、教学准备气球、线绳,塑料梳子、碎纸屑、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回形针、小开关、红灯、绿灯、黄灯、具有4个和6个接线头的盒子、橡皮、木质材料(小木片、小木棒等)、金属材料、丝、棉、皮、各类布料(湿和干)、铅笔、钢笔和玻璃等。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诸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互相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互相吸引。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过程与措施:根据已经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测到的现象进行合理I内解释。情感
8、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B爱好。【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种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B有关图片或幻灯片。【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生活中有诸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演出,问:靠近纸屑,也许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B头发,头发也许会怎样?-一头发飘起来了。头发为何能飘起来呢?-一一出示课题:生活中B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试验:拿出一根通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发现了什么?-摩擦过日勺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通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To3、生活中B静
9、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地可见,你懂得的有哪些?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何我们一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深入研究静电现象.一-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因此头发就飘起来了。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种侧面,将气球的一种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种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测,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日勺物体,有时互相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B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一样种电荷(一正电
10、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2、让电荷流动起来摩擦能使电荷从一种物体转移到另一种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有动力,需要形成电路。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电荷能流动起来教学反思:1 .静电试验。试验材料有两种,一种是橡胶棒和毛皮,一种是玻璃棒和丝绸。课前我在试验准备的时候做了尝试用橡胶棒和毛皮摩擦吸附纸屑不是很明显,而有机玻璃棒通过丝绸B摩擦在靠近纸屑时吸附现象非常明显,有0纸屑甚至飞舞了起来。于是选择了后者作为学生试验的材料。课上对比试验效果非常好。2 .意外收获。学生在做静电试验的时候
11、,有些同学叫起来:“看,我的袖管也能吸附纸屑。我一看,果然,他B袖管上吸附着某些纸屑。由于今天学生穿B是校服,衣料是懵纶0,在摩擦后很轻易产生静电,也出现了吸附效果。于是,我顺水推舟,和学生探讨起生活中其他的静电现象3.细节失算。静电试验需要纸屑,并且是那种撕的很细小的纸屑。虽然再三提醒,下午三节课下来,地上掉了某些纸屑。由于学生起身带起的风也会使得纸屑飘落。我只好让学生下课后把掉在地上的纸屑一一捡起。目前想想,只要在课前准备某些盒子,把纸屑放在盒子里进行试验,那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纸屑飘落在地上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应当以听众的身份出现,尽量不打断学生的发言,让他们充足地展示自己。2、
12、点亮小灯泡【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2、运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种完整的电路。3、一种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似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措施建立起来。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过程与措施:1、连接简朴电路。2、观测、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B试验现象。3、根据试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测的乐趣。2、勇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3、激发深入探究电B爱好。【教学重点】对的连接电路【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构造,对的连接小灯泡【教学准备】小灯泡、1.5V的干电池、导线、试验记录单
13、、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当我们闭合家里B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何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二、认识小灯泡等的构造1、小灯泡0构造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B小灯泡吗?规定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测小灯泡。2)每组一种灯泡,观测小灯泡B各部分构造。3)交流观测成果拼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2、观测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B构造三、让小灯泡发光1、点亮小灯泡1)小组活动一连接这些试验器材,想措施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
14、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时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日勺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也许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2、尝试用多种措施点亮小灯泡1)还能用哪些措施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2)画出每一种连接措施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途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4)分析接亮B共同点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四、安全教育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起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
15、点,因此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试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点亮小灯泡小灯泡导线电池不一样实物图展示:教学反思:通过小组探究获得几种电路连接方式。课堂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便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运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种接点(金属外壳)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顶端接点与电池正极连接。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尚有一种方式:灯泡B金属外壳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顶端接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而得出后一种方式B小组很少,三个班级只有四组学生。究其原因,重要还是思维的惯性使然,一般还是习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
16、上则属于“另类思维:但不管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诸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亲手点亮小灯泡。课堂上我给足了他们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感受了简朴的电路。应当说,这是他们本节课最大0收获。这节课上完之后,虽然教学流程比较顺畅,不过整体感觉不是十分理想,某些环节没有到达预设的规定,综上所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组织还不够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过于平实,没有轻重缓急;对学生反馈B点评,还不到位。此后我还需多想措施加强课堂常规教学,形成自己独特B语言魅力,同步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加强教态教法的学习,多掌握某些教学技巧,为后来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3、简朴电路【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一种简朴电路
17、需要一种能持续提供电能B装置一电池。2、电从电池的一端通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构成了一种完整的电路。3、使用相似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一样B连接措施。过程与措施:1、用更多B措施和材料点亮更多B小灯泡。2、观测、描述和记录有关0试验现象。3、用简易符号表达一种电路的不一样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B爱好。【教学重点】1、使用相似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一样的连接措施。2、用简易符号表达一种电路B不一样部分。【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措施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教学准备】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
18、: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种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以便啊?3、引导学生想措施处理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测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0)二、观测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1教师逐一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测电池盒和小灯座。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B?怎么使用?3、请毕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醒:(1)安装电池B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0?(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0?(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措施)(阐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
19、用措施也可以在学生观测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环节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措施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简介用简朴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措施。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步亮起来。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日勺材料来进行多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措施。3、教师提醒学生将多种措施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4、根据各小组电路日勺连接状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种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
20、连接措施,并画出电路图。5、试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措施?哪种措施更好?为何?为何不一样的措施都能使小灯泡同步发光?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四、活动延伸: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步亮起来吗?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深入发展。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电池导线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措施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本课是我上的一节常规课,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动手操作性强,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亲密联络学生0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了对知识综合应用。在本课设计
21、中我一直围绕科学课的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来展开探究活动。首先,让学生理解有关电的知识,回忆旧知和生活实际,并不是枯燥空洞09去说,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做,亲身去感受,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点亮一种小灯泡。在课堂上充足鼓励勇于尝试的同学,对于学生在点亮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让其他的孩子去发现,去指正。由此导入我们今天要研究B内容。我们先来认识某些电器元件,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只是我们还不懂得它们B科学名字。你能用一根导线、一种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再一次使小灯泡亮起来吗?这个问题一抛出,诸多同学跃跃欲试,而对这样0组装,他们也许很早就已经玩过类似B游戏。因此,他们非常感爱好、。因
22、此,小灯泡很快被学生点亮了。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接着,我又会提出一种问题。“分析我们的连接,你能说说干电池0电流是怎么走动的吗?”这下可难住了一部学生。她们也许主线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一少部分对电学感爱好日勺学生也许懂得其中日勺奥秘。但说不完整。在他们的思索问答下,更多的学生会加入思索的行列。此时,我将孩子们零碎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全盘托出。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均有开关来控制灯泡。而这个连接却没有开关。我们能不能加一种小开关来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熄呢?加入开关,重新点亮小灯泡!孩子们又很快的完毕了组装。目前,请你把我们的连接用实物图画下来,这就是一种简朴的电路。学生们花了几分钟才画好实物电路图。
23、要画得像轻易吗?感觉怎么样?要是简化一下就好了!你有无什么好的提议呢?此时,可以充足让学生们想想简便的措施,她们给了我诸多好的意见。我也给同学们一种措施,学习画简朴B电器元件符号用符号再一次画简朴电路图。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这样的思绪进行教学后,我立即发现大多学生不能用一根导线、一种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学生对灯泡内部的J构造不理解,对看不见B电流就更不清晰了,而认识了电流试验盒中B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种简朴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种对时的、完整的电路。电池盒、小灯座均有现成0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很难启动学生智慧日勺思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下册 科学 教案 教学 反思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100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