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4.3 地球的绕日运动(1)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4.3 地球的绕日运动(1)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4.3 地球的绕日运动(1)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浙教版七下科学4.3地球的绕日运动(D教学设计课题4.3地球的绕日运动(1)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七下教材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看至I七下科学第四章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是指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进行公转,此前已有的知识基础是太阳的基本概况及地球自转,学生已知道太阳辐射到地表时可看作是平行光、倾斜的地轴与阳光之间存在一个角度,这为本节的学习起到基础作用,同时,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探究四季成因,通过不同季节杆影变化的特点来推测地球所处的季节和四季的成因,让学生明白四季与太阳直射或斜射有关,即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地球离太阳的远近无关;所以教材从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2、入手,了解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运动规律,了解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从而知道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由此进入地表接受到阳光的多少,出现四季的变化,并介绍四个特殊的代表性日子: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了解四季交替过程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为地球公转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第2课时为昼夜长短变化。科学观念: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等基本特征;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影子长短变化等地理现象;科学思维:根据地球公转特征做模拟实验,并能收集有用的证据进行合理的分析推断;探究实践:在观测杆影和读图等观察方式中,了解地球公转
3、的基本特征,了解知道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等地理现象;态度责任:通过学习地球公转的知识,激发对地球和宇宙的好奇心。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不同季节,地球上止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建立地球公转运动的空间概念;探究正午太阳高度产生的原因。导入新课国4-15*H碱华3知识回顾:导1、地球自转产生的结果有(C)入昼夜现象昼夜交替现象时间的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现象新A.B.C.12、无云的晴天,如果你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可以在平地上竖起一根杆,地课面上OA是这根杆在阳光下的影,过一段时间后,影的位置移到了0B,如图所示,则AB箭头所指的方向是
4、(八)A.东B.南C.西D.北(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3、如图的太阳光照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点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日出东山B.日落西山C.夜幕深沉4、根据图4-15回答:图上的A、B、C、D四地中,处在深夜的是,处在白天的是OA地在(填“晨线”或“昏线”)上。参考:BD昏线由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操场上旗杆的杆影一天中有明显的长短变化;而在一年四季中杆影也有明显的长短变化。引起杆影一天中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引起杆影季节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读图:(3)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365.2422天)由读图来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并由此展开1)依据地球的自转方向,描述地球的公
5、转方向。2)地球公转时,地轴在宇宙空间的姿态是怎样的?一、地球的公转1、地球的公转:地球不断地绕着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中心:太阳;(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4)地球公转时的地轴:倾斜(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地球的公转与自转是同时进行的(附视频)地球公转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太阳运动地球绕地轴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地轴倾斜倾斜周期一年一天第一点:地相是睇的,并且牖旗麒保持不至第二岛地轴的北端始M向北极星阴近的旗;第三星地球公转轨道能在同一个水幅上.3、地球的公转轨道面处于同平面上。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阳光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6、,简称为太阳高度。2、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宜射时,太阳高度为90;3、太阳直射点(1)直射:有的地方正午会受到太阳光垂直照射,简称直射。(2)太阳直射点: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叫做太阳直射点。(3)太阳直射点上是太阳高度最大的地方。一天中的正午,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公转的特征引出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从而知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出现的影子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读图:夏夏(6月22日)冬至(12月22日)0B4-19太阳高度变化1)夏至日,太阳宜射点M的纬度是;冬至日,太阳直射点N的纬度是O2)比较P点夏至日、冬至日太阳高度的大小。4、
7、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5。);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5)。了解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与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明白四季形成的原因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5、正午太阳高度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的。地球上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季较大,冬季较小;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如北纬30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约为83.5,冬至日约为36.5。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秋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4.3 地球的绕日运动1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 浙教版七下 科学 4.3 地球 运动 教学 设计 表格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100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