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案例探究》2500字】.docx
《【《论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案例探究》25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案例探究》2500字】.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案例分析目录论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案例分析1一、案例分析1案例1:王某、王经某网络虚拟财产盗窃案1二、加强虚拟财产刑法保护的策略2(一)将虚拟财产保护归纳到刑法范畴中2(二)健全非法侵害虚拟财产的定罪2(三)健全网络犯罪的,量刑制度3三、结语3参考文献3一、案例分析案例1:王某、王经某网络虚拟财产盗窃案被告人王某和王经某在使用一款手机游戏时,发现游戏币的官方兑换平台是人民币一元(币种下同)可以兑换十个游戏元宝,遂使用外挂软件对游戏币兑换参数进行改动,达到兑换翻倍的目的。二人通过该外挂软件充值游戏元宝至自己账号,并将游戏元宝卖给其他玩家进行非法获利。被害单位深圳某公司在运营中发
2、现该游戏的充值订单出现异常,对二人的游戏帐号采取了封禁措施,以进行及时止损。法院认为,游戏中的游戏元宝因具有使用和交换价值,属虚拟财物。被告人非法占有游戏元宝并用以牟利,相关用户便无需通过正规途径购买,等同于直接减少了被害单位应得的营业收入,故两被告人的行为与其他侵财类犯罪一样,私自占有或侵吞公共财物并进行销账处理,从中获取非法收益,两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并构成了盗窃罪。案例2:杨某、陈某、李某网络虚拟财产盗窃案案例当中的网络游戏运营商,利用技术手段开发了一种特殊的游戏账号登录方法,只需登录一个玩家账号,再利用卫士APP进行登录,那么,这个玩家的其他账号则会被非法窃取。三个被告者以购买游戏账
3、号的方式,登录被害人的游戏账号,因此,以被害人身份信息注册的其他账号则被盗窃,并将账号内的游戏币以及游戏装备进行倒卖,从中获取非法利益。法律部门认为,游戏账号中存在的虚拟游戏币,既不是指游戏所具备的虚拟性质,也不是指法律具备的虚拟性质,而网络游戏中的虚拟,本质上是指与现实货币之间的区分,仅用于购买游戏装备的使用途径,网络游戏账户也属于私人财产,那么三个被告的行为明显的构成了盗窃罪。从以上案例看,网络虚拟财产的相关概念较为模糊,法律意义和法律属性难以明确。2022年开始实施的民法典第127条,针对个人数据以及自身身份信息注册的游戏账号都具有保护作用,并纳入了民事法律范畴。截至目前,网络游戏账号中
4、的游戏货币,虽然具有虚拟性质,但也属于公民的个人财产,但该财产相关争议已经持续了将近20年,对于相关的刑事案件,刑法应当建立起清晰的规制路径用来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为此,学界和实务界均需要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作出明确界定。二、加强虚拟财产刑法保护的策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普及和应用,并且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诸多用户都以个人的真实身份注册了大量的网络账号,诱发了类似案件的发生。随着整个大环境的变化,新型的犯罪事件层出不穷,我国法律部门应当根据社会性质的变化,对法律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保隙公民的合法权益,而发挥应有的价值。(一)将虚拟财产保护归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案例探究 虚拟 财产 刑法 保护 案例 探究 2500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100426.html